刘翔的体育天赋越来越突出,而父母间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母亲吉粉花坚持,“我们翔翔是要读书考大学的,不练体育。”而刘学根的心里一直相信,儿子是真的有灵气,不练就浪费了。<br> 1983年7月13日,上海又多了一个新生儿,男孩儿,足足九斤重,名字还未定。夫妇俩喜上眉梢,想不如将两人的姓氏合二为一,就叫刘吉吧。话一出口,便遭反对,刘吉?“留级”!刘吉不成,那么“刘强”呢?孩子长大了身体强壮些,总是父母的愿望。但强强,犟犟,上海话念来便成了犟头犟脑的意思,不好。这也不好,那也不行,那么“刘翔”呢?“翔”和“吉祥”的“祥”谐音,把妈妈的名字融合进去?又有展翅高飞的意思,而且上海话里“翔”跟“强”也很接近,简直怎么听怎么顺耳。“好,就叫刘翔!”刘学根一拍板,这个还未睁眼的孩子,在大人们的绞尽脑汁后有了一个人人满意的名字。<br> 顶着这个名字,小男孩儿在慢慢长大。一个还没学会走路,只能躺在摇篮里的孩子,没事干就喜欢自己蹬腿,以至于父母印象里那个时候的刘翔,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蹬腿。用妈妈的话说起来,就是“两条小腿像小榔头一样,拼命地蹬”。穿在脚上的小鞋子,一会就被蹬得不知去向了。为了保护他的小脚丫子,也为了省去一次次找鞋的烦恼,妈妈干脆在他脚上套了两只小棉套,这样任凭孩子怎么蹬都无所谓了。谁也不知道他是否曾从那种无意义的蹬腿过程中得到什么乐趣,但苦头倒是吃过的:2岁的时候,忽然一天,孩子面色发黄,乱哭乱闹,吓得父母赶紧把他送进医院。经过检查,原来是因为腿蹬得太激烈,造成了肠套叠。这个孩子的幼年生活就是如此的惊险刺激。<br> 在父母看来孩子通常是转眼便长大了,而刘翔也在这转眼间上了小学二年级。学校田径队的仲老师看中了刘翔,想召他进队。父亲刘学根满口答应下,“拿不拿奖不重要,关键是让他有个好身体。”尽管初衷是让宝贝儿子增强体质,但之后从区少体校再到市二少体,刘翔的体育天赋越来越突出,而父母间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母亲吉粉花坚持,“我们翔翔是要读书考大学的,不练体育。”而刘学根的心里一直相信,儿子是真的有灵气,不练就浪费了。两人间的这种分歧到了刘翔15岁那年被正式摆上了桌面。终于,在刘学根的奔波以及区少体校顾教练的帮助下,宜川中学校长同意,让刘翔插班进初二,同时体育也不放,每天再到区里训练。<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