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网络与集群企业竞争力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6040794
  • 作      者:
    代吉林,李新春,张书军著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代吉林: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副教授,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研究人员
    李新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中山大学)负责人
    张书军: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副教授,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研究人员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网络与集群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结论主要包括:
    1.集群企业有选择性地建立自己的网络关系,其依赖的网络主要包括“与本地供应商”、“与本地客户”、“与本地政府”、“与本地行业协会”、“与本地金融机构”、“与外地供应商”、“与外地客户”和“与外地金融机构”。
    2.网络是提高集群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战略性资源:①集群企业网络是其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②网络有助于集群企业提高其竞争优势,但影响的路径是多样的,包括“网络一绩效”的直接影响路径和“网络—知识获取—模仿创新—绩效”的间接影响路径;③网络有助于集群企业提高其模仿创新能力,但主要是通过“网络—知识获取—模仿创新”间接路径施加影响。
    3.集群企业的模仿创新能力有助于其绩效的提高。
    4.知识获取对集群企业绩效的影响是间接的。
    5.集群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是集群企业一种战略性资源:①组织学习能够提高模仿创新能力和绩效;②组织学习对企业内部的“知识”使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学习能力越强的集群企业,其“知识资源”的使用效率越高。
    6.“知识获取”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模仿创新”来影响绩效,是间接的。
    《社会网络与集群企业竞争力研究》从集群企业层面研究其网络之构成,从而弥补了目前理论界研究的不足。通过引入“知识获取”变量,本书更为清晰地解释了社会网络影响集群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当然,本书仍旧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如应引入更多的中间变量、使用纵向数据、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探讨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以使研究模型的解释能力更强,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当今技术快速发展、科学研究突飞猛进的情况下,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不可能仅仅依赖自己内部的能力来进行创新,实际上也毫无必要。Myers和Marquis(1969)在对121家企业的567个创新的信息来源进行调查时发现,在创新的第一阶段,即新想法产生阶段,只有39010来自于企业内部,而来自于企业外部的信息占了50%。Langrish(1972)的研究也显示了大致相同的结果,35%来自于企业内部,65010来自于企业外部(转引自Ujari,U.P.,2002)。当今的一些大公司也使用这种战略,如思科(Cisco Systems)、微软(Microsoft)和英特尔(Intel)。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思科公司花费了18.8亿美元从小企业购买了42种新技术(Goldblatt,1999);90年代中期,微软公司为了跟上互联网的发展而获取了一系列的技术(Rebello,1997);2000年,英特尔公司花费了大约8亿美元购买新技术,而这笔费用是其R&D费用的两倍(Eklund,2000)(转引自Ranft &Lord,2002)。
    上述研究显示,企业创新所需要的新想法、新知识、新信息既可以是内生的(来自创业者和雇员的技能和知识),也可以是外生的(来自外部的大学研究机构或其他企业的创新)。创新不仅仅来源于企业内部的学习,相反,也可以在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交往中产生(Powell,1990),也就是通过在互动中学习(learning by interacting)(Lundvall,1988)来实现。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目标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内容安排

第二章 文献述评
第一节 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解释
第二节 组织学习与持续竞争优势
第三节 集群企业网络、知识资源优势与模仿创新

第三章 概念模型、假设与测量工具
第一节 概念模型与假设
第二节 测量工具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初测数据分析
第一节 结构方程模型
第二节 问卷初测与检验

第五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样本特征描述
第二节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第三节 结构方程模型与假设检验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第一节 简单的回顾
第二节 概念模型中各变量关系的分析
第三节 结论、贡献与今后的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1-1 初测问卷
附录1-2 正式问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