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左手价值 右手利润:高成本压力下的企业抉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734910
  • 作      者:
    邓正红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把握低碳、转型、升级、竞合等经济新趋势,抓住当前企业中形形色色的成本现象,以独创的企业软实力理论,对成本内涵进行全新的诠释和深度的剖析,告诉企业“成本刀”不仅是削减成本的“砍刀”,更是矫正成本的“手术刀”,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保持成本、利润与价值的平衡。 <br>    邓正红编著的《左手价值右手利润(高成本压力下的企业抉择)》首次提出“成本软实力”的概念,中国软实力建设委员会强力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邓正红,企业软实力权威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创立者。独创企业核心生存理论和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理论,填补国内企业软实力理论空白,引领中国企业软实力学术潮流,被誉为企业软实力研究第一品牌,助力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化学工程公司等一批“国字号”企业的软实力建设,受到韩国LG经济研究院、经济参考报、第一财经日报等国内外知名财经机构的关注。现为中国软实力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企业软实力课题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中企慧博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总顾问,北京中意天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企业软实力首席专家,邓正红软实力研究应用中心主任,国家电网公司《企业软实力》杂志特约撰稿人。主要著作:《软实力: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巧实力:竞争环境下的聪明策略》、《激活员工》、《魔鬼成本》、《成本突围》、《成本活力》、《企业未来生存法宝》、《企业生存准则》以及电网企业软实力丛书:《核心价值》、《核心模式》、《核心实力》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落实到企业中,就是要提升成本软实力。基于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上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增强成本软实力已成为我国企业最为紧迫的任务。成本软实力重在降低、改善、创新成本,让硬成本持续变软,不断提升成本价值,努力化解高成本压力,促进企业从粗放型增长转向节约型经济、从成本优势战略转向技术优势战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产品在“微笑曲线”中的价值地位。<br>    《左手价值右手利润(高成本压力下的企业抉择)》由邓正红编著。<br>    《左手价值右手利润(高成本压力下的企业抉择)》首次提出了“成本软实力”的概念。
展开
精彩书评
    邓正红将其独创的企业软实力理论运用于成本领域,首次提出“成本软实力”的概念,比较符合当前我国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新形势。为中国低成本制造向中国高价值创造转变,为中国企业拓展新的利润源开启了新的思路。“成本软实力”不是一个简单的新名词。也不是简单的“成本+软实力”组合,而是要将企业软实力作用到成本上产生新的价值,获取超额利润。<br>    ——管益忻  中国决策科学院院长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br><br>    中国的突破更多是某个产业链环节的普遍的突破。而不是个别产业的突破。但是中国企业在过去几年开始做的,其实是一个产业链的升级换代。中国企业肯定要从制造走向应用研发,再走到原创研发,再走向品牌和渠道。但是一些原创性的东西,太复杂的结构性的东西,中国企业就缺乏实力。<br>    ——曾鸣  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
展开
精彩书摘
    ●低成本优势在渐行渐远<br>    应该说,中国正在走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欧美部分国家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其工业化进程,中国将在50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发展和富有是要有物质基础的。中国今天走到了工业化的中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绩,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br>    勒阿恩·马多克爵士在1982年的《新科学》杂志上告诫人们:“珍惜传统、古建筑、古典文化和典雅的生活方式是有价值的,不过在科技的世界,固守过时的生产方法、旧的生产线、旧市场、管理者或工人的陈腐态度,则是一剂自杀的药方。”<br>    无可置疑,“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甚至约有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是制造业贡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以势不可当的草根韧性打破计划经济的堡垒,盘活了中国经济,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就业机会,也造就了一大批有实力的本土制造型企业。“中国制造”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指点江山,甚至在世界市场中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低成本优势。<br>    在中国,土地、能源、矿产资源以及劳动力等价格明显被低估,这些低成本的资源曾一度成为“中国制造”的乐园,并让“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珠江三角洲是典型的工厂林立的世界工厂。无数的打工者在这里找到工作,也有无数个老板在打价格战。他们不管自己的生产是否需要创意和管理,他们只关心哪家同类工厂的价格又降低了。<br>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都靠着“低成本优势”这个法宝抢占世界市场的制高点。然而,这种所谓的“低成本”好日子似乎要到头了。2008年7月,石油的价格飙升到每桶140美元,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但原材料价格上涨已无可争议。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意味着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充裕,勤劳能干却不廉价。接踵而来的还有人民币升值、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压力,成本越来越高,“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变得越来越不明显,能走多远?应该说,低成本优势在渐行渐远,而且也走不了多远了。<br>    2005年,前商务部长薄熙来向欧盟的官员算了一笔账: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一席话击中“中国制造”的要害——低成本、低利润、低技术含量、缺乏自主品牌。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中国99%以上的中小企业从来没有申请过专利,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中国企业因而成为世界性的“技术洼地”。<br>    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严峻,技术洼地的负面效应最终会显现,中国企业一直倚重的成本利器,变得越来越钝了,尤其是对外出口企业,中国商品的低价诱惑在逐渐消失,而他们又由于无品牌、无技术,海外采购上并不接受成本上涨后的涨价,提价意味着市场萧条,不提价意味着亏损,令很多企业进退两难,因而企业倒闭被淘汰在所难免。<br>    价值洼地使得“中国制造”在提价中相对被动,而质量问题又成为制造业的一大软肋。许多国家越来越多地对“中国制造”的质量表示担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监管门槛,每提高一次,总有一批企业遭淘汰。国外机构对1994年到1997年全球成长最快的200家公司的调查表明,这200家高成长公司给其投资者带来的回报平均达到45%。同时,也不得不注意到,全球成长最快的200家企业中,只有16%的公司能够保持10年以上的高速成长;我国的高科技公司在近20年间,有近90%的企业被淘汰。<br>    “中国制造”有近200个产品产量独居世界鳌头,但其大多品牌籍籍无名或者贴上其他国家的知名商标,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却搭不上品牌价值的顺风车,产品的含金量就低了很多。<br>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战,也不是软件的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现在国内企业需要洗脑的地方很多,但最紧迫的是要扭转观念落后、管理粗放、执行力不强等突出问题,要在转变观念、精细管理、强化执行上狠下工夫,才能开创企业新局面。<br>    有家药企刚刚起步,资金很不充裕,有一批价值数十万元的六味地黄丸,配料时在其中一个配料锅里发现了一块不明物体。事故发生后,不少员工认为其实只要把这一锅物料废弃,同批其他产品的质量是不会受到影响的。然而公司的领导层却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把整批产品销毁。命令下达后,全厂震惊,在销毁现场,不少人还痛心地流下了眼泪。从表面看,这家企业的做法显得过于冒险,但日后的事实证明,其良苦用心收到了奇效,从此以后,质量意识深入人心,该公司的六味地黄丸凭借上乘的质量信誉,迅速占有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后来每一位员工在谈起类似几起危机事故时都面色凝重。看得出,这些事件对他们的震撼之深、影响之大。<br>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只要处理得当,危机可转变为契机,关键是我们如何利用和引导,如何加强宣传教育,这也是企业经营者观念转变的一个案例。<br>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培养了一批有希望的企业,也“宠”出一批懒汉企业。就好比过惯了好日子的人,心底总认为好日子还在延续。其实,这是阻碍中国企业进步的最大的精神绊脚石,这种维持现状的观念不打破,中国企业就很难脱胎换骨,重新获得生长的力量。在笔者看来,企业一旦萌发“安生”的念头,就意味着面临生存危机。这种潜伏的危机来自企业本身,而且迟早会发生,只是中国30多年来持续增长的大好经济形势为“安生”的企业们提供了苟延残喘的平台,使企业本身潜伏的危机一直推延发生。<br>    不可否认,转型中的很多企业正遭遇着各种不同的困难。糟糕的公司可能在抱怨中消亡,普通的公司在逆境中辛苦经营,唯有优秀的公司会在变革中成长和壮大。经济转型给企业创造了一个“打破坛坛罐罐”的机会,可以重新建立规则。从表面看,这是一场静悄悄的产业革命,从深处看,却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成本杀手:要利润还是要价值<br>●下刀留心——成本是支撑价值的根本<br>●同质竞争——混乱的成本厮杀<br>●利润死水——成本山穷水尽<br>●价值洼地——现场捉襟见肘<br>●裁员减薪——推平小成本耸起大成本<br>●合作苛刻——给紧张的产业链埋下隐患<br>●竭泽而渔——付出更大的生存代价<br>●削质充量——让企业吃不了兜着走<br>第二章:成本创新:左手抓价值,右手抓利润<br>●创新思维——跳出传统成本管理圈子<br>●创新流程——提升运营绩效,加快资金流速<br>●创新业务——利用合作使价值链持续增值<br>●创新模式——以更少的投入赢得更多的回报<br>●创新价格——在波动中最大限度攫取利润<br>●创新渠道——疏通实现价值的利润流<br>●创新技术——用现场智慧推动资源精益配置<br>●创新市场——摆脱竞争,开创价值新天地<br>第三章:成本责任:超越利润的价值追求<br>●成本宗旨——实现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br>●成本境界——追求利润又不唯利润是图<br>●成本担当——将履行社会责任视为投资<br>●成本核心——做精做强,领先同行<br>●成本共享——充分体现利益相关者价值<br>●成本底线——以保证品质为根本<br>●成本个性——没有价值就是累赘<br>●成本定律——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br>第四章:成本文化:在价值氛围中创造利润<br>●成本观念——正确看待节约与花钱<br>●成本准则——以更少的耗费创造更大的价值<br>●成本契约——企业舍得为员工投入,员工自觉为企业创效<br>●成本习惯——从种瓜得豆到种豆得瓜<br>●成本潜力——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成本多<br>●成本活力——员工乐起来,成本降下来<br>●成本团队——充分沟通,减少内耗<br>●成本标杆——追求卓越,彰显价值<br>第五章:成本执行:价值没有折扣,利润持续保证<br>●成本操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br>●成本绩效——全力以赴,速战速决<br>●成本落实——把成本钥匙交给员工<br>●成本细节——让成本更精确、更真实<br>●成本标准——保证成本恰到好处<br>●成本改进——眼睛盯住市场,工夫下在现场<br>●成本协同——超越自我利益,顾全成本大局<br>●成本专注——立足岗位,将降本增效进行到底<br>后记——成本博弈没有终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