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健康理论与实践》集中反映了上海高校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者在理论学习、技术运用、调查研究、总结思考等方面专业化、职业化能力的锻炼和成长。内容涉及以下三大板块内容: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事业的向后续发展提供了建设性、前瞻性的思考和探索。
第一,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中:既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定位的宏观思考,也有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社会化模式、心理健康公共课、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学生社会担当的思索和辅导员身份角色的定位,还包含同伴关系、宿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等朋辈辅导模式运用的新探索。
第二,在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方面:既有梦的理论和梦的心理原型分析、认知行为疗法、SFBT、归因等经典理论及技术的介绍与运用,也有静心冥想、曼陀罗绘画、LAc法等新兴技术及方法的应用,还有自创本土化心理咨询理论的应用与发展。此外,还有情绪管理、异性社交恐惧、哀伤辅导、危机干预等个案实例操作分析。
第三,在实证研究中:既有针对某一部分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的调查:如“90后的军校大学生、航海安全与航海类专业学生、新生、贫困生、低年级学生、研究生新生、医学院学生、高职学生等,也涉及辅导员群体,如职业倦怠及心理压力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之,本书有学生学习动机、主观幸福感、职业决策困难、生活健康状况、心理调试状况、人际关系、心理症状知觉等状况的描述研究,有团体心理辅导对社交焦虑、贫困生就业的干预研究,也有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家庭教养方式与学生认知偏差的关系等研究,还有KesslerlO在心理普查方面的运用、健康生活等应用,以及大学生群体与同年龄阶段非大学生群体的对比研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