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在作出权衡取舍的谈话中,可能会给出一些彼此矛盾的回答,或是说他们希望得到所有可能有利的结果。这对项目经理来说,并不会有什么帮助,但从客户的观点来看,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相当理性的思想状态--在客户看来,既然项目经理已经同意在项目要求的时间、成本、质量和范围内完成项目,为什么要提出变更的要求呢?要回答客户这一疑问,项目经理需要向客户说明,自己确实是在尽力保证项目能够在预定的时间、成本、质量和范围内完成,之所以提出一些变更情况的说明,并不是为自己找借口或是开脱,而是在遇到问题或变化时采取的一种确保项目圆满交付的措施。为了进一步澄清这一问题,项目经理可以要求客户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遇到A情况,你是希望B结果发生,还是希望得到C结果呢”,其中,结果B和结果C会依据项目时间、成本、质量和功能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项目经理可以先向客户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如“在延长时间和增高费用这两种方案之间,您更倾向于哪种选择”,随后,项目经理就可以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问题了,如“您是选择项目推迟一周,还是选择多增加10000元的费用”。通过这种方法,项目经理就可以得到作出常规决策的通用规则了。(例如,如果需要解决某个问题,那究竟是应该在项目的时间还是项目的、成本方面作出让步呢?)通过具体问题,项目经理可以对客户的最大承受能力有深刻的了解,如:项目时间最多不能超出几天;质量仍旧需要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项目功能仍旧需要进一步深化;费用不能超出20%等。项目不同,客户的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但项目经理一旦理解了客户的承受力,就会为自己的管理控制能力提供一个基本的依据。
要做到这点,项目经理就需要弄清在项目管理的四个要素方面,是否存在约束因素:
第一,是否存在一个阶段,在项目一旦超出预期规定时,就会变得茫然无措;或者当项目进展到某个时段时,是否存在某个必须完成的关键事项,它的完成与否关系到整个企业是否会面临瓦解的风险。
第二,是否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项目都不能超出某个成本额度;是否存在一个绝对性的预算标准,尽管这一标准与项目并不相符,但企业只能如此规定;是否存在一个不可突破的成本额度,这一额度一旦突破,整个企业就会因此而崩溃。
第三,项目是否有一个最低的范围限制,一旦低于这一限制,整个项目将不会产生任何效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