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管理学科开创者,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史上最强的24个管理法则:图解德鲁克的5维管理精髓》吸取德鲁克的5维管理精髓,精炼出24条简明管理法则。向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学管理,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管理大师!
01 只要有心,人人都是管理大师
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人都要负起一部分的管理责任,尤其是管理者,必须知道自己在企业是扮演什么角色,职责任务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必须做到在其位、谋其职、担其任、负其责、享其利。企业既然为每个员工提供平等演出的舞台,每个人就得把握好上场演出的机会。
这里并没有什么不外传的管理技巧,任何一位会管理的人士,都是因为在实践中学会有效的管理习惯。而这管理习惯是可以学会的,任何人都具有做好该做事情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管理”。
从实战中累积管理经验
德鲁克之所以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不仅因为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更重要的是他使企业家们从中受益,并走向成功。
德鲁克系统思想管理的有效性,已经被世界各国企业领导人所验证--人们所推崇的韦尔奇、比尔盖茨、李嘉诚等等,他们都深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并且有太多成功的企业家也都将他们重要的企业管理决策归功于德鲁克。
“天才”与“庸才”的关系是双向的,它们可以互相转换。
换而言之,透过正确的方法,不断的练习,“庸才”最终会成为“天才”,而那些“天才”如果沾沾自喜,不知进取的话,也一定会变成“庸才”。
每位成功的管理者都在不停地学习管理,由此可见,即使人与人之间有某些不同,但并没有天才的存在,只是努力多与少的区别;也从而说明,只要不断努力学习,你就一定会成为成功的管理者。
把事情做对就会管理
假如“管理”能力像音乐和艺术一样,只有少数具有天赋的人能拥有的话,那么世界上成功的管理者就不会那么多了。
其实“管理”是一种后天习惯与实务的综合。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透过学习养成的。
彼得·德鲁克曾认识许多有能力的管理者,并一直关注他们的发展。
对此,他不断深思:有哪些行为是一般人常做而成功管理者所不做的?又有哪些是成功管理者所做的,而一般人所不做的?
结果他发现,即使管理者的能力、脾气、性格、志趣、知识深度、做事的方法、逻辑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优秀的管理者都具有做对的事情的能力,都有能发挥有效管理的共同习惯。”
如果没有这套有效管理的习惯,无论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出色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照样还是一位不出色的管理者。
德鲁克说:管理领导杰不杰出,与知识、智力及想象力之间几乎没有关联,甚至那些比较有才能的人,所做的管理却往往是最无效的,因为他们没有领略到才能本身并不等同于成就。
管理大师也有被忽视的时候
没有一个成功的商界领袖不曾从德鲁克的思想里汲取养分,这是其他管理学家都难以企及的。
德鲁克的思想不仅影响着企业界,也影响着学术界,甚至是所有人。
但管理没有天才,在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的工作中也有过问题,不过他总能不断从问题中总结经验,以警示后人。
比如在1944年到1945年间,德鲁克接到一个大型咨询项目:研究通用汽车公司的最高管理层。
二战之后,通用汽车的变革已迫在眉睫,德鲁克的任务就是向公司提出建议变革方案。他经过大量调查后,写下题为《公司的概念》的咨询报告,这部作品阐述了通用汽车公司在组织管理上的独到之处,也毫不客气地总结通用汽车公司管理上存在的四大问题。
结果没想到整个通用汽车公司的管理阶层对德鲁克相当不满意:一会儿劳动关系部门的人反对改变某一点;一会儿是通用所属雪佛兰公司的人说不喜欢某一条;后来,又有设计部门的人员明确告诉他,他们坚持反对改变某项设计,结果那时候的德鲁克不得不做出很多妥协。
通用汽车所有的人都没把德鲁克的建议放心上,纯粹把报告当作是在玩文字游戏看待。
因此德鲁克没能说服劳动关系部门、雪佛兰公司以及设计部门的人改变想法,而他们当中也没有人跳出来支持德鲁克,甚至连通用公司老总史隆先生,不论在任何场合都不想提及这份与他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企划建议书,从而导致了变革的彻底失败。最终德鲁克的咨询报告,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德鲁克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失败案例告诉我们,尽管他的管理思想先进,但却仍然存在着是否适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是否愿意接纳这些思想的问题。
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他在管理方面可以说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但他的管理思想在通用汽车公司也经历了失败,从这次的事件,他体悟到:“没有一个管理者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会管理,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有效的管理习惯。”
全员管理的联强国际
联强国际是全球第三大、亚太第一大的 5C (C·mp·nent, C·mputer, C·mmunicati·n, C·nsumer, C·mmercial) 专业通路商,针对高科技产业供应链提供整合型配套服务,营运据点遍布全球29个国家、181个城市。2008年,光中国地区(含香港)营收即超过 210亿人民币。
这家集团的总裁兼执行长杜书伍曾经着文表示:“有些人认为自己并未担任主管职务,因此不必学习管理的观念与方法;反过来说,也有人认为自己不喜欢管理的工作,因此不希望担任主管。但是,一个人不管是不是主管,是否都需要管理自己?是否都需要安排每天的行程与工作计划?结了婚之后,是否需要与另一半相处?是否也需要管理自己的家庭、小孩?如此说来,工作、生活当中随时随地都需要应用到管理的功夫。认为自己不是主管,便不需学习管理、重视管理,着实是一大误解!”
因此,在杜书伍的努力下,联强国际每个员工都具备基础的管理知识与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联强国际能够跨足两岸,前进世界的重要关键。
勇敢追求达成生命目标
不仅在企业管理上没有天才,其实不论是学习还是文学创作,也不论搞科研还是经营管理,或者从事其他任何职业,任何领域里都没有天才。
提起《唐吉诃德》一书,大家也许并不陌生,大部分的人也知道该书作者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但要说塞万提斯是一位勇敢的战士,是一位独臂英雄,知道的人也许不是很多。
塞万提斯其实是一位极尽坎坷的英雄,曾在阿尔及利亚服苦役,直到五年后,也就是1580年的秋天,他才在两位神父的资助下赎回自由,回到西班牙。
然而,塞万提斯这位英雄并没有如期望中那样得到国王的嘉奖。
是的,一切都过去了,国王根本就不再把这位“勒班托的独臂英雄”放在心上!这虽然让塞万提斯有些失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相反的,他骄傲地宣称:“没有左手怕什么?为的只是让我用右手获得荣誉!”
早在1569年,塞万提斯曾为悼念一位王后而写过几首哀悼诗;他在阿尔及利亚服苦役期间,也曾写诗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阿尔及利亚的5年非人般的苦役生活,更成为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
于是,他决定以文学创作为事业,昔日的“沙场英雄”变成了“文苑骑士”。在1582年,塞万提斯以自己的生活为背景创作了第一部小说《伽拉苔娅》。即使他随后创作的一些剧本,也都留有这段经历的印记。
本来塞万提斯是打算以创作为业的,可是卖文所得根本不足以糊口。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放下笔另谋他途,就这样,他先后做过军需官和收税员。
可苦难似乎总是不愿忘记他。他不但贫苦依旧,而且还屡遭不幸。
1592年,他因坚持向教会征收粮食而遭诬陷入狱;1597年,他把征收粮油所得的钱存放在银行,不料银行倒闭,银行家失踪,他因无力偿还钱款而被告入狱;1605年的夏天,一个来自外省的绅士被人刺死在塞万提斯的公寓门前,警方来调查时,街坊四邻更对他进行恶毒攻击,致使他全家入狱。
1602年,已经55岁的塞万提斯回想起自己以前的理想和抱负,不禁感慨万分、唏嘘不已。他说:“我残缺的手臂已无力举起长枪,我能否握紧手中的短笔写出真正的传世之作呢?但不试怎么知道?不付出又怎么能够轻易成功?我要抛开一切,投入写作,投入真正的写作!”
理想是美好的,可现实却总是残酷的。
坎坷不平的生活际遇,使塞万提斯对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有了深刻的体察;自身的苦难,也让他更加理解苦难的人民。
随后,塞万提斯就举家搬迁到一个下等公寓内,楼上是肮脏不堪的妓院,楼下则是喧闹不休的酒馆。就在这样的处境下,塞万提斯开始了真正的创作。
1605年,《唐吉诃德》第一部问世,立即引起巨大的轰动。随着时间的流逝,众多的骑士都随风而逝了,唯有唐吉诃德一直高傲地挺立人间。
塞万提斯是天才吗?从小到大,他身上并没有显示出什么过人的文学天赋。
他之所以能够大器晚成的原因:那就是信念,是恒心,是坚持,是勇敢追求,是永不放弃!生活的苦难可以埋没平庸的诗人,也可以造就伟大的诗人,关键看你怎么选择。塞万提斯让人佩服万分的是: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也正是这样才有了《唐吉诃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功夫下到了,力出到了,当然该有个好回报,不过,这是必须建立在正确方法的基础上的。
我们深信懒惰的人不会成功,同时也知道勤奋的人未必成功。因为只有建立在正确方法上的勤奋才会有成果,那些南辕北辙式的勤奋反而事倍功半,劲要使在该使的地方才行。
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既强调情景和环境,也强调艺术性,所有的管理理论都是对过去经验和实践的总结,管理理论与经验都是特殊时期下的产物,古为今用实际上用的就是历史的规律,但历史毕竟不会重复,因此简单的照搬和模仿是行不通的,重要的是理解规律才能“以变应变”和“以变制变”。
成功绝招自己创
刻意模仿照搬绝不是成功者的绝招,光想着步成功者后尘只会是空热闹一场。
这就像摘果子一样,你如果走在后边,就只能捡别人剩下的,甚至连剩下的都捡不到,而你的时间和精力就白白地赔进去了。
借鉴成功者的经验方法,这是所有想做出点成绩的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但你必须明白一点,从别人的成功经验里虽然能学习一些东西,却决不能全部拿来套用,别人的办法只适合别人的事业,切忌将别人成功的做法生搬硬套地运用在自己的事业中。
因为天下任何事情都有它自身的特点,甚至同样的事,也会受时间、环境以及面对的人等多方面因素制约。
另外,成功法则一旦公之于众,你学他也学,就成了普遍规则,而不是智能的精华,当然也就不实用了。
更何况任何人创业的秘密是绝对不会轻易地告诉别人的;也就是说,成功者公之于众的肯定值得学习,但往往不可能是创业的最关键招数。
因此,对于所有成功者的经验和办法,一定要抱着借鉴的心态去学习它,要看到哪些适用于自己,那些不适用。就像在沼泽地里汽车跑不赢牛车一样,你一定要明白,即使真的是精华思想,只要不适合自己,对你来说也是糟粕。
学习,但别盲目
许多企业的规章制度由于不懂得结合实际,依旧沿用多年的老标准,导致企业来到新世代的时候,遇到许多艰难,甚至濒临破产。
为了扭转这局面,管理者便必须开始实行变革,而变革的方法主要就是向先进的企业学习。
德鲁克表示:“管理无法提供固定的公式、固定的程序列表,来说明管理人员必须完成的工作。”这想法说明了一件事情:别人的思想方法对你不一定适用,你只能借鉴,不能完全照抄模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