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透视企业创新成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04598
  • 作      者:
    周培玉,黄飞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成也创新,败也创新,成败绝非偶然,功在发展,过在发展,功过谁予评判。<br>    因为有独一无二的庞大内需市场。有面向未来几十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预期,没有人会怀疑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没有人会怀疑中国因经济结构调整而步入低增长轨道。但未来30年的中国企业,已经无法再走过去的老路,它们必将也只能这样续写自己的历史:不是在创新中前行,就是在创新中灭亡!
展开
作者简介
    周培玉,战略管理与企业创新专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工商管理高端课程特聘教授,中国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二十年关注西方经济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之融合,探寻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之道。倡导并开创商务策划学科,推动大学本科新专业的设立。丰富的工商、媒体、管理咨询等从业经历,养成了注重传承、崇尚原创的作风,常以特色专家受各地邀请,累计完成政府和企业委托咨询项目数十项。主要著作有:《企业战略策划》、《商务策划原理》、《策划思维与创意方法》、《商务策划管理教程》、《迷途》(合著)等。<br>    黄飞,公司治理与企业创新专家,曾在大学任教15年,又在大型企业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15年。在学府传道授业解惑和商海摸爬滚打的30年中,细心观察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不断总结企业经营的真谛。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业余笔耕不辍,主要著作有:《三维管理》、《经济新思维》、《企业文化的生产与经营》、《迷途》(合著)等。2000年以来,经常受邀为社会各类机构高端培训和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授课,担任一些复杂项目的设计与咨询,在收获客户信任的同时,也收获了知识生活的快乐。
展开
内容介绍
    《透视企业创新成败》对企业创新的论述力透纸背,将复杂的创新问题变得条分缕析。两位实力型咨询专家独特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对企业创新成败所作的全方位透视,令人深思和震惊。作者熟稔30年中国企业各种经营发展模式,通过大量案例鞭辟入里的剖析,揭示了企业创新成败的内在和外在深层原因,为更多企业进入创新发展的正确轨道提供了难得的借鉴。<br>    作者勇于批判,认为中国企业的创新不是单一的经济行为,而是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和企业家思想意识等综合的结果。全书闪耀着作者的独到见解、企业家创新的智慧光芒,同时也暴露出人性种种难以克服的弱点。
展开
精彩书摘
    横竖都是挑战<br>    守旧无异于等死,创新不当则等于找死。守与进都面临挑战。不守难进,不进难守。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取得一两次创新的成功,多数企业家似乎都能做到。但是,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并取得持续不断的创新成功,大多数企业家则难以实现。<br>    就连曾经开创汽车工业生产先河的亨利·福特也未能持续交出好的答卷。1908年10月,在亨利·福特的主持下,福特公司推出了举世闻名的T型车,一举开创了汽车时代和福特公司的新纪元。这是一项巨大的企业创新成果,福特将汽车这个有钱人的奢侈品变成普通人都能买得起的消费品,因为每辆汽车只有几百美元,最低时每辆售价只有区区260美元。1921年,T型车的产量战世界汽车总产量的56.6%,T型车的最终产量超过了1500万辆。亨利·福特通过创新所取得的成就可谓空前绝后。但后来福特先生拒绝任何再创新,不但只生产单一的T型车,甚至连颜色也规定只能有一种——黑色。由引领世界汽车工业创新的先驱而暗恋成冥顽不化的守旧分子,亨利.福特让人感叹,也让人啼笑。皆非。1927年福特公司被迫停产,今天看来,没有倒闭已属万幸。<br>    我们知道,凡企业都必须适时而有效地进行创新。而且,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进行不同的创新;即便在同一市场环境下,不同的企业也要进行不同的创新。所以,创新既是所有企业的共性,同时也包含企业各自创新的个性。<br>    如果从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国企业的创新,体现的是中国市场环境的特殊性。中国经济头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企业在创新方面与市场环境的特殊关联性。<br>    20世纪80年代,中国总体上是一种短缺经济,努力增加产品产量,是当时发展经济的主要目标。所以,当时的企业,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或是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都把努力提高产品产量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企业创新,主要集中于提高产品产量的创新,至于产品质量、品牌、服务等等许多今天看来基本的产品要素,在当年都无足轻重。巨大的市场需求,掩盖了产品品质的不足,消费者对产品的缺陷也有着极大的宽容度。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追求的不是产品的好坏,而是产品的有无。<br>    在如此特殊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最大创新,是将产品从无变有,是不断地做大规模。今天已是知名企业的健力宝集团、科龙集团、联想集团等大型企业,当年都是大胆进行产品创新,抓住了企业发展的历史性机会。尤其是健力宝集团造饮料、科龙集团造冰箱。更是具有传奇色彩。<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创新成功,为何烦恼不断<br>1.1 领先的焦躁<br>改革开放头30年,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领先。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各领风骚三五年。因为产品销售形式的创新极易被模仿,由此而形成的竞争优势一般也难以维持。在竞争的迫使下,企业家们总是不断地为争得领先优势而创新,同时又在不断地被新的创新而超越,因而众多领先企业变得焦躁不安。<br>1.2 横竖都是挑战<br>守旧无异于等死,创新不当则等于找死。守与进都面临挑战。不守难进,不进难守。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取得一两次创新的成功,多数企业家似乎都能做到。但是,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并取得持续不断的创新成功,大多数企业家则难以实现。<br>1.3 懒惰的人性<br>人性不仅贪婪而且懒惰,当一次创新获得预期成效时,人们总是希望它永远灵验,从而阻碍或停止创新活动的持续进行。一部分企业家之所以愿意自觉地进行创新,并不是为了追求更新的价值而创新,而是为了享受原有创新的成果。一旦有了创新的成果可供享受,他们就会失去继续创新的热情。<br>1.4 双重代价<br>创新往往意味着交出一部分既有利益,实行新的、更为复杂的经营管理方式。不仅如此,创新的不可知性使企业经营成本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保全现在,即使过去勇于挑战现状的人也往往退缩,从而自掘坟墓,为竞争对手制造打败自己的机会。<br>第二章 诚实创新,不敌欺诈操作<br>2.1 创新的商业操作<br>用商业的眼光看创新,创新必须具有商业价值。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新,不一定是成功的创新;但成功的创新一定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新,这是创新的经济性质所决定的。所以,在相同的创新名词下,不同企业演绎出的创新具有不同的创新性质。<br>2.2 欺诈的创新<br>欺诈的创新,正是利用人们对创新的好奇和向往之心,用欺诈的手段进行商业的花样翻新。这样做,可以不付或付出极低的创新成本,而能获得高额的收益。<br>……<br>第三章 实力不济,创新难以维系<br>第四章 过度超前,先驱变成先烈<br>第五章 系统不善,创新险象环生<br>第六章 创新前行,还是坐等灭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