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外开放影响产业安全的机理
经过一段时期的开放,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产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引起了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关注。有一些人认为,产业安全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其安全目标可以通过国际竞争自动实现;也有一些人以维护产业安全为借口,反对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如果具体地看待经济发展现实,上述两种看法都有失偏颇。事实上,所有发达国家的开放都不是自由开放,而是选择性地开放。美国对外国资本进入本国“敏感行业”实行最严格的控制机制,直至提交参众两院专门委员会审查;俄罗斯限定数千家战略性企业及国家战略资源,决不允许外资染指。由此可见,所谓国际的“自由竞争”原则都是以国家经济的核心利益安全作为基本原则的。
人们之所以对开放持有戒心,一个主要的理由是担心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会危害产业安全。长期以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坚持,一个行业应该具有保持民族产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即使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也应该始终保持本国资本对本国产业主体的控制,战略产业的安全更被认为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
究其根由,对外开放危害保险产业安全的机理可以归纳如下:第一,外国资本占据了市场垄断地位,掌握了定价权,排除、限制竞争,攫取超额利润,并对于本产业及其前后向产业构成潜在威胁;尽管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具有全球战略和利益的经济体,母国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对其影响日渐衰微,但在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领域出现争端或其他不稳定事态时,还是有可能成为国家安全中的隐患。第二,外国资本流人流出失序,将产生资产价格泡沫、资本外逃、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等一系列风险效应,从而危害金融稳定,甚至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第三,金融机构跨国经营的推进,增加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传染性和脆弱性。外资公司母公司在母国和/或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经营不善,并进一步传递到国内,引起东道国保险市场的大幅波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