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从历史视角对国际上存贷利差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层次分别进行阐述。存贷利差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存贷利差的最初形成阶段。银行起源于古代的货币兑换业务。1580年,意大利的威尼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业银行,主要从事货币的投放和回笼、借入和贷出。由此,银行最初的功能就是采用还本付息的方式调剂资金的余缺。调剂资金余缺主要通过两种渠道:贷出资金收取利息,存入资金付出利息。借入资金贷出利率与借入利率的差值形成利差。早期金融机构主要由商贾转行而来,原始资金来自于经商积累。金融机构进入轨道正式运营,积累信誉后逐渐开始吸引存款。在此时期,贷款收息与存款付息的差额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其一,市场中金融机构的数量。该因素对利差的影响往往居于首要地位,如果该地区独此一家金融机构垄断经营,存贷款利率主要由垄断者单方面制定,该机构的垄断地位会形成“垄断价格”,从而垄断机构可以获取较高利润,存贷利差也会比较大。其二,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货币流通量较多的市场中,资金需求者除了钱庄票号这样的专业性金融机构外,通过其他商人也能够借到货币,货币供求均衡因素迫使金融机构适当降低贷款利息,利差相应较小;反之,在货币流通较少的地区,货币资金的需求远大于供给,利差也会相应较高。
另外,由于早期商品生产家庭化、规模小,贵金属货币存在运输障碍和交通工具落后造成的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往往导致地区间的金融价格和服务存在差异,存贷款利差作为早期金融机构的利润来源,大都经历了从独家垄断性高利差收益到多家金融机构加盟,利差逐步市场化的“理性”过程。其中更多展示的是金融自由化时期市场利率(差)的原始特征。另外,由于早期金属货币的特性和运输成本原因,货币均衡一般限于地区范围,跨区域的利息差异依然存在,甚至很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