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金融危机的实质
尽管各种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复杂,类型各异,但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金融资产价格急剧下降,资金大规模逃离市场,这两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形成一股冲击波,使金融货币体系的稳定面临威胁116 3。从这一共同特征出、发,我们可以把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理解为:国际过剩资本脱离经济需要大规模跨国移动。这种资本运动过于迅速和剧烈地改变了一国现有的价值尺度,造成金融和经济背离的矛盾,从而引起金融货币领域的体系性困难。这一观点包括了三个层次的意义:
1.国际过剩资本脱离经济需要大规模跨国移动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
马克思深刻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过剩上升为资本过剩,资本输出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特征。过剩资本受自身趋利本性的驱使,必然永无止境地涌向利润率最高的地方。在某一市场出现诸如高利率、高收益率、泡沫经济中的价格攀升、经挤增长迅速等有利可图的机会时,资金便如潮水般涌人该市场。当市场出现价格下降等不利于资本获利的信号时,资金便疯狂逃离该市场。正是这种无序的资本逐利运动。构成了当今国际金融货币领域内持续存在的台风源。
2.金融危机的核心是金融与经济的背离。
金融货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必须为商品经济服务。货币需求和供给的稳定,与一个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稳定息息相关。因此,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各国政府和学者苦心经营,构建了庞大复杂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设计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控制手段,甚至不惜实施行政干预,以保证金融货币的发展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一切努力的核心,是建立上种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价值尺度,使一个经济社会内的商品交换和社舍分工得以顺利进行,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然而,当资金大规模逃离一国时,市场上争相抛售该国货币,造成汇率和股市暴跌,从而在极短时期内迅速改变了一国的货币供求格局,打乱了一个经济社会既定的价值尺度,引起交换关系的空前混乱,最终给生产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