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
中国自古就有句经典名言:“人贵有自知之明。”古希腊也有一则神谕:认识你自己。
据说在阿尔卑斯山的入口处也写着“认识你自己”这样一句警语,用以让人们永远记住这句话。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变得睿智,才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踏踏实实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
所谓自知之明,就是自己能了解自己,自己能认识自己。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就是我,怎么能说不认识、不了解自己呢?”其实不然。有的人可能了解他人、了解环境、了解社会,甚至了解世界,但就是不能了解自己。
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说过:“一个人能达到的最高境地,是意识到他自己的情绪与思想,是认识他自己。”迄今为止,尽管人类已经可以上通宇宙,下入深海,但是人类自己却仍然是一个谜,几乎对所有人来说,认识自己,尤其是在心理和精神层面,可能是一个终生都无法解开的谜。
俗话说:“知人易,知己难。”做人最可贵的就是有自知之明,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自视聪明的人,他们往往习惯于揣摩别人的心理,对别人了如指掌,对自己反倒是糊里糊涂、不求甚解。
法国著名散文家、思想家蒙田在《论自命不凡》的随笔中写道:“对荣誉的另一种追求,是我们对自己的长处评价过高。这是我们对自己怀有的本能的爱,这种爱使我们把自己看得和我们的实际情况完全不同。”这就是没有自知之明的典型表现。
一位哲学老师经常教导学生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做人就要做一个自知的人。唯有自知,方能知人。”于是,有个学生提问道:“请问老师,您是否真正认识自己呢?”
这位老师对这个提问有些措手不及,他呵呵笑一笑便先应付过去了。
“是呀,我是否知道自己呢?”老师暗暗思量,“嗯,我回去后一定要好好观察、思考、了解一下我自己的个性。”
回到家里,他拿来一面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容貌、表情,然后再仔细分析自己的个性。
他看到了自己亮闪闪的秃顶。“嗯,不错,莎士比亚就有个亮闪闪的秃顶。”
他看到了自己的鹰钩鼻。“嗯,英国大侦探福尔摩斯——世界级的侦探高手就有一个漂亮的鹰钩鼻。”
他看到了自己的大长脸。“嗨,伟大的林肯总统就有一张大长脸。”
他发现自己个头很矮。“哈哈!拿破仑个子就很矮小,我也同样矮小。”
最后,他发现自己有一双大撇撇脚。“呀!卓别林就有一双大撇撇脚!”
于是,他终于有了“自知”之明。
这固然是一则幽默故事,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却不在少数,正如蒙田所说的,这是出于“对自己怀有的本能的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老子对我们的忠告,正如尼采所言:“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确认识自己是获得成功的第一步。
一个人如果能清楚地认识并努力克服自己的短处,通过学习、锻炼使其成为长处,那么取得成功是必然的。
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在北京交通大学演讲时,回忆了这样一件往事:
1963年2月,为了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杨福家院士必须要到北京接受英语集训。
按照协议,中国学者需要在当年10月之前赶赴丹麦,所以他们必须在半年内通过英语考试。
当时,国内一名著名的英语教授,在了解了大家实际的英语基础后认为:“你们要在半年内通过英语的考试啊?在我看来,你们能用两年通过就已经不错了。”
杨福家院士很不服气,于是找到一起集训的同学——后来也是中科院的院士,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陈佳洱商量。陈佳洱说:“我们的英文不见得如他所说的那么差吧!我们差就差在口语上。这样吧,我们从明天开始,+早晨散步时不说汉语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5个月后,集训班上有4位同学通过了英语考试,杨福家、陈佳洱二人位列其中。此后,他们便出国深造,后来都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既要知道自己的短处,又要知道自己的长处,然后竭力扬长避短,才能取得成功。
陈佳洱院士一方面既知道自己的英语基础“不短”,对自己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又知道自己确实存在“口语之短”,于是,他们着力练习口语,终于在短期内取得了成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