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选择大于努力
——方向正确才能一路高歌
毕业后5年是人生最有创造性的阶段,大部分人要经历人生很多选择:从校园到社会,寻找工作;从单身到结婚,建立家庭。一个智慧的选择胜过千万个盲目的打拼。决定性的选择需要果断和勇气。这果断和勇气,有猜测和赌博的成分,但更多的来自智慧的判断。在人生的这个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你的智慧,做出最正确的判断,选择属于你的正确方向,在以后的岁月中才能一路高歌、突飞猛进。
不要当无梦、无痛、无趣的“橡皮人”
流水线生产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却降低了人们对成就的感受和追求。部分职场人经过几年的打拼之后,变得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犹如“橡皮”做成的,不愿接受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毕业5年的人,千万别当“橡皮人”!
“橡皮人”,这个20多年前由王朔创造的新鲜名词,如今再一次成为网络热词。前不久,《新周刊》做过一个关于“橡皮人”的专题策划,对“橡皮人”的定义是:他们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是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人。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473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0%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职场橡皮人”,其中14.2%的人表示有“很多”,41.8%的人表示“比较多”。参与调查的人中,“80后”占49.5%, “70后”占34.0%;80.3%的人是职场人士。
“橡皮人”,与其说已成为一种职场状态和生活状态,不如说更是一种社会状态。 “橡皮人”为何无处不在?
它反映出一个社会问题。这是一组很容易解读,也很少会有人提出质疑的调查数据。因为这些数据,真实得如同我们亲身参与了这样一次调查。
调查显示,77.4%的人认为“橡皮人”出现的原因,是自己“无力改变现实”;73.0%的人认为是“升职无望”;69.9%的人选择“对工作丧失兴趣”;52.9%的人表示是“办公室政治的影响”;38.5%的人表示人们“过于注重追求财富地位,忽略内在精神追求”。
美国作家格林写过一篇小说《一个枯竭的案例》,讲一个建筑师功成名就后身心俱疲,最后只有逃到非洲森林。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随后提出了“职业枯竭”这个概念,这似乎类似于“橡皮人”的病症?情绪枯竭、才智枯竭、生理枯竭、价值枯竭,既无人性化,也无成就感。
日复一日,这种情绪会渐渐转化成一种日常的、见惯不惊的生活状态:对工作丧失热情和创造力,反正那就是一份仅能勉强糊口的差事而已;对未来不再憧憬,反正能在这个城市安身立命已是人生的“最高理想”;对生活没了知觉,包括对美食、旅行、音乐、电影失去热情和好奇,忽略和淡漠一切美好而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甚至对人际关系充满了焦虑和敌意,可能会因为一个职位升迁的机会,你最信任的同事与你的关系变得微妙和紧张;手机里存了上百个电话号码,你痛苦时想找个人说说话,电话却不知道打给谁;和一帮人经常吃吃喝喝,称兄道弟,但某天开口借钱,所有人都像突然“失踪”了……
在彭浩翔的《爱的地下教育》一书中,有四川省雅安市的学生写信给他,问:“我活得很累,还能实现梦想吗?”彭浩翔给出了一个也许同样适合我们的回答:“人生过了三十,就有别的看法。生命中许多时候,有许多事情,不能成全,何不站在另一个角度,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们一生中可能会遭遇发展的瓶颈。但在瓶颈处,我们可以重新认识自己,补情感教育课,培养爱的能力;我们可以认真审视生活,重温亲情与友谊,拾回为追逐成功而放弃的事物,懂得珍惜。
如何让自己对生活充满期待,不当“橡皮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现状:
一、对工作保持好奇心,培养开拓能力。千万别对任何东西都失去兴趣,放下工作,搞个联欢聚会,让同事关系和朋友情谊使你不能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二、绝对自信但不盲目自负,全面认识自己。不要总躺在过去的成绩和经验上,活到老学到老,虚心努力才能有成功时的成就感。
三、给自己树立清晰的职业目标。通过详细全面的职业分析与规划,从新的工作目标中去寻找工作的乐趣,每天都有进步、有收获,以积极的心态融入企业氛围中,找到新的突破点。
四、要与外界沟通顺畅。我做得最多,成绩最好,效率最高,可是升迁的总是别人,我的创意不错,可是却被别人利用了……职场的确不是一个公平的环境,也没有绝对公平的存在。我们要做一个能与世界进行开放交流的人,不仅会拥有自我学习能力,还将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将能发现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丰富多彩,重拾自己的生命激情,你的世界将与别人不同!
……
展开
——摘自新华网关于林少波的报道
林少波……毕业5年后成为身兼职业规划师、畅销书作家等多个头衔的焦点人物。学校里的“小草”逐渐成为一棵职场中的“大树”,看似惊人的轨迹背后,是日渐清晰的职场道路。
——摘自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职业》
刚毕业时,莘莘学子带着一纸文凭从校园走进社会。同样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同样是在职场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几年之后,有的仍是谨小慎微的“菜乌”,可能将一辈子“菜”下去;有的则已成为展翅于苍穹的雄鹰。这短短几年间产生的差异,对一个人未来人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未雨绸缪,在汗水中不止攀登……相信有一天你会听到成功来叩门。
——摘自中国教育部主办的《中国教育报》
关于林少波的报道这本书里的职业规划与人生设计理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与很好的可复制性,相信能给刚刚毕业以及已毕业几年却还在人生道路上迷茫着的人很好的参考。
——八力资源专家 陈建辉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