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分割资本市场的股票定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58143
  • 作      者:
    陆静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随着全球交易所的竞争和各国上市公司融资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资本市场分割的现象越来越多。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资本市场分割无论从现象还是从理论上都有其特殊性。
展开
作者简介
    陆静,男,汉族,1976年7月生于四川省乐山市。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88年7月一2000年5月在四川理工学院担任讲师、学生处副处长;2000年5月一2005年2月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重庆分行工作,先后担任沙坪坝支行客户经理、分行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等职务。2005年3月起在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工作,现担任金融系副主任。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受国家公派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livers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访问研修。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微观结构、公司财务与资产定价、金融风险计量与管理等。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统计局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作为主研人参加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在《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工程学报》、《系统工程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和《国际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分割资本市场的股票定价》可以为资本市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投资指导、决策参考和监管参考。从监管层面看,同质产品的价格差异表面上来自分割市场的地域、交易制度等客观因素,但在根源上体现了不同市场的效率,即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的程度,要切实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真正体现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必须深入分析分割市场证券价格形成的微观结构;从上市公司来看,限于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容量,A股上市公司可以选择到境外再融资,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分割的特殊性,外资股股票价格低于A股价格,这又促使外资股上市公司宁愿选择回归A股市场再融资,以筹集更多的资金。哪种行为更理性?这将取决于不同市场的交易制度和投资者行为偏好和风险偏好。对投资者而言,持有同一公司发行的不同种类的股票,尽管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投票和分红等权利,但由于分割市场问的股票价格差异而导致的实际收益是不同的,《分割资本市场的股票定价》从卖空限制、异质信念、信息不确定性、行为资产定价和信息调整噪音等角度给出了均衡的定价模式,供投资者选择。
    《分割资本市场的股票定价》在阐述相关资产定价理论的同时,采用了大量中国分割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分割资本市场的股票定价》提出的定价模型的实用性。
展开
精彩书摘
    ①做市商设定的买卖价差取决于交易的时期,在接近交易结束时,由于做市商承担存货风险或资产组合风险的时间所剩不多了,因此,做市商所承担的风险也将下降。在到期时这种极端情况下,做市商设定的价差将等于风险中型的做市商出于市场权利而设定的垄断价差。相反,随着交易时期的延长,做市商设定的买卖价差也会相应地增加,以弥补做市商承担的存货风险或资产组合风险。换句话说,Ho-Stoll(1981)认为,买卖价差可以被分解成风险中型价差和针对不确定性(风险)的调整两部分之和。
    ②价差中针对风险的调整两部分取决于做市商的相对风险厌恶系数、交易规模和证券的风险程度(价格变化的瞬时方差)
    该结论有点类似于Stoll(1978)在单期模型中所得到的结果。所不同的是,Ho和Stoll认为,交易的不确定性本质上并不影响价差。尽管在不同的交易时期,交易的不确定性对做市商所承担的存货风险或资产组合风险有不同影响,但是,价差中针对风险的调整部分并不依赖于订单到达过程的变动性,这是因为交易的变动性不是对做市商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它对做市商整体资产组合头寸的影响间接地产生影响。
    ③做市商设定的买卖价差独立于存货水平之外这一性质在Stoll单期模型中也存在,它意味着价差不受做市商存货头寸的影响,也不受存货的预期变化的影响。尽管做市商设定的买卖报价受存货水平的影响,但是,做市商是通过移动价差相对于资产真实价值的位置来影响订单的到达过程,而不是通过增加或减少价差本身。存货水平对买卖报价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做市商的相对风险厌恶程度、证券的风险程度和初始财富。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2 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模型
2.1 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起源
2.2 存货模型I及其评述
2.3 存货模型Ⅱ及其评述
2.4 信息模型I及其评述
2.5 信息模型Ⅱ及其评述
2.6 流动性风险模型
2.7 本章小结

3 证券交易的基本制度
3.1 证券交易的方式
3.2 委托订单的类型及匹配原则
3.3 证券交易机制的基本分类
3.4 证券交易的离散构件
3.5 本章小结

4 交易机制与证券价格的形成
4.1 理想证券市场的价格形成
4.2 不完全市场的主要特征
4.3 做市商市场的价格形成
4.4 连续竞价市场的价格形成
4.5 集合竞价市场的价格形成
4.6 集合竞价、连续竞价与做市商市场的比较
4.7 本章小结

5 跨市场的证券均衡定价
5.1 跨期市场的价格均衡
5.2 跨市场的价格均衡
5.3 本章小结

6 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制度
6.1 证券交易制度的基本框架
6.2 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机制的不足

7 影响分割市场股票定价的因素
7.1 分割资本市场含义的发展
7.2 资本市场分割与一体化的检验
7.3 分割市场间股票价格差异的原因

8 行为金融理论及其基本模型
8.1 传统金融理论的不足
8.2 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与发展
8.3 行为金融理论及模型

9 分割市场股价差异的面板模型分析
9.1 研究设计
9.2 A股、B股价格差异的成因
9.3 本章小结

10 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分割的影响
10.1 文献回顾
10.2 研究方法
10.3 样本来源与实证研究
10.4 本章小结

11 允许卖空和异质信念对分割市场的影响
11.1 相关概念
11.2 研究设计
11.3 实证结果
11.4 本章小结

12 不允许卖空和异质信念对分割市场的影响
12.1 异质信念与交易机制作用下的股票定价
12.2 异质信念下的股票均衡定价
12.3 研究方法
12.4 实证结果
12.5 本章小结

13 信息不确定性对分割市场的影响
13.1 盈余公告后漂移与信息不确定性
13.2 研究设计
13.3 实证结果
13.4 本章小结

14 分割市场的行为资产定价模型
14.1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
14.2 研究设计
14.3 数据样本与实证检验
14.4 本章小结

15 分割市场的信息调整噪音模型
15.1 研究设计
15.2 数据样本与实证检验
1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