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的评价与启示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路线与方法
1.5.1 研究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2 区域物流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物流与区域物流概述
2.1.1 物流概述
2.1.2 物流的基本职能
2.1.3 区域物流概述
2.2 区域物流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现代物流理论
2.2.2 系统论
2.2.3 协同学及其基本原理
2.2.4 现代管理理论
2.2.5 区域经济理论
2.2.6 产业经济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区域物流发展要素的关系与作用机理分析
3.1 区域物流发展要素的构成
3.2 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
3.3 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机理
3.3.1 经济基础对物流基础作用机理分析
3.3.2 物流基础对经济基础作用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区域物流动态发展及效率分析
4.1 物流基础、经济基础对区域物流发展的影响
4.1.1 经济基础对区域物流发展的影响
4.1.2 物流基础对区域物流发展的影响
4.1.3 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协调对区域物流发展作用分析
4.2 区域物流动态发展分析
4.2.1 全局主成分分析
4.2.2 物流基础、经济基础与区域物流动态发展轨迹分析
4.3 区域物流发展效率分析
4.3.1 指标体系与模型的建立
4.3.2 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
4.3.3 区域物流发展效率评价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区域物流发展的内部协同分析
5.1 系统内部协同度模型
5.2 区域物流内部协同度与总体效率分析
5.3 区域物流内部协同状态模型
5.3.1 区域物流内部协同原理
5.3.2 区域物流内部协同状态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5.3.3 区域物流内部协同特征
5.3.4 区域物流的内部协同状态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物流基础、经济基础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6.1 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协调发展评价概述
6.2 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
6.2.1 指标的重要性
6.2.2 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3 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
6.3.1 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
6.3.2 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的评价准则体系
6.4 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的评价应用
6.4.1 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的评价结果
6.4.2 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的评价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物流基础、经济基础协调发展优化与调控研究
7.1 优化方法概述
7.1.1 规划类优化方法
7.1.2 智能优化方法
7.2 物流基础、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目标模式及约束条件
7.2.1 物流基础、经济基础协调发展优化的目标
7.2.2 物流基础、经济基础协调发展优化的约束条件
7.3 物流基础、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的优化模型
7.4 物流基础、经济基础协调发展调控研究
7.5 本章小结
8 徐州地区物流基础、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研究
8.1 徐州地区物流基础、经济基础发展状况分析
8.1.1 徐州地区经济基础发展状况分析
8.1.2 徐州地区物流基础发展状况分析
8.2 徐州地区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协调发展评价分析
8.3 徐州地区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协调发展优化与调控分析
8.3.1 徐州地区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的优化分析
8.3.2 徐州地区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的调控
8.4 徐州地区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8.5 本章小结
9 结论及讨论
9.1 结论
9.2 本书的创新点
9.3 不足之处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主成分分析因子负荷表
附录2:东部31个地区协同度计算结果
附录3:优化模型中的各指标权重wj的具体运算与结果
附录4:优化模型的运算过程与结果
附录5:MAT1AB运算脚本
附录6:MAT1AB运算结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