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主张按分类分层,轻重缓急,逐步把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持这一观点的人有崔红志、李强、郑功成、郑杭生、桂世勋等,不同的学者对如何构建分类分层的农民工养老保险体系各有侧重。郑功成认为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宜在清除户籍管理等相关政策障碍的同时,分类渐进逐步推动,其他保险应根据普遍性原则先行建立,首先确立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其次建立农民工疾病医疗尤其是大病保障机制;再次,有必要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樊小钢认为应该为农民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而失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的功能仍然由农民的承包土地来承担(樊小钢,2004)。郑杭生提出应逐步拓宽现有的劳动保障法规,如,《劳动保险条例》等,使其覆盖城市农民工群体(郑杭生,1994)。桂世勋认为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按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把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保体系,“十一五”期间,尽快研究制定农民工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桂世勋,2005)。
第三,从社会保障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上,与第一种观点类似,主张在市民化过程中的过渡期,有必要建构一种作为过渡形态的“三元社会保险模式”(李迎生,2001)。此种观点认为由于农民工群体具有特殊性,从发达国家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经验来看,其最终目标都是将农民工养老保险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李金苗、薛惠元等也持类似观点,。对于农民工社会保险的某些单个项目如农民工养老保险,主张在农村与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外,由中央承担政府担保责任,地方承担经济责任,单独建立新的适合农民群体的养老保障体系。
(4)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与设计的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设计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点,由于养老保险对构筑社会安全网、规避农民工未来的老年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在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中,学者也花了大量时间研究。这些研究可以归纳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养老保险体制模式的研究;二是对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对比分析;三是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现在存在三个问题:如何解决高缴费率与农民工低收入的矛盾;如何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转接问题;如何解决账户的可流动性问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