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大趋势.2,创新改变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497689
  • 作      者:
    李宗南,文锋著
  • 出 版 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宗南,他是谁?他是最早的华人创投家,成功投资过乔布斯。他曾是美孚、施乐等世界巨头的创新旗手。他参与了亚洲四小龙产业升级的全过程。他见证了美国硅谷的崛起之路。李宗南博士出生在中国大陆,成长于台湾,是首位在美国从事创业投资的华人,具有寻常海外华人难以比拟的背景经历。留学美国博士毕业后,他先后在美国电信、美孚、施乐等多家世界顶级公司担任管理者,并早在1970年代就投身创业投资工作,成功投资过苹果电脑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1977年,他应当时中国邮电部部长的邀请,回国推动中国电信事业的发展,为外国企业开启了与中国合作的大门。他是台湾、新加坡,上海张江等地区创业科技园的奠基人,帮助宏碁等一批华人企业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并在1985年帮助中国成立了第一家创业投资公司——中创。目前,李宗南博士担任北大管理与技术系主任,致力于通过推动创新促进社会发展,为创新兴国做着自己的贡献。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大趋势2:创新改变中国》阐述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对全世界是新的挑战,同时更是新的机遇。新能源、新材料,以至于新的管理模式、国际规则,都会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在这个时机,《中国大趋势2:创新改变中国》可以帮助更多的华人了解美国等先进国家,了解世界经济的排头兵是怎么做的,走过哪些弯路,我们如何才能赶上并超越他们,建立新的游戏规则。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金融危机的“危”与“机”
    经济危机中的国家“焦虑”
    人在焦虑的时候,往往容易怒气冲天,迁怒于人。 
    经济危机,让全世界处手种焦虑的情绪中,甚至迁怒于中国。 
    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的专访时,抛出了所谓的“中国责任论”,称国际金融危机的部分成因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导致全球经济失衡。 
    这种言论,对立了中国和西方世界,使得中国的发展再次受到意识形态的挑战。 
    各国急于保护本国经济,贸易保护生义给中国出口带来重创。 
    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化影响,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滥用世贸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主要是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简称“两反两保”;二是使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如有的国家提高进口关税,采取禁止或者限制进口的措施,实施科技性贸易壁垒等,还有的国家在刺激本国经济方案中提出了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条款。
    同时,由于美国国内资金紧张,国外创投不再扶植国内中小型企业;股票市场不振,也给企业上市、投资人资金退出带来了困难。
    苏联在1929年经济危机时做了什么
    当前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经常被国外媒体拿来和l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那么,中国在这波金融动荡中能否有所作为,化“危”为“机”呢?苏联或许能给我们启发。
    西方闹危机,苏联获良机。1921年,俄国终于结束了长达7年的“一战”和内战。到1926年,在“新经济政策”推行5年之后,工农业产值已经达到1914年“一战”以前的水平。1928年,苏联开始执行第个“五年计划”。在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席卷西方各国的时侯苏联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前期。西方的经济危机,恰恰成了。苏联大国崛起的良机。 
    当时的苏联采取了如下的对外经济政策。 
    首先,引进技术。1929年,苏联同西方专家签订的“科技援助协定”已达70多个项目。西方因为经济危机,导致大量的科技人员失业,他们适时地被招聘到苏联工作。同时,苏联也通过“科技援助协定”等渠道,派遣人员出国学习。根据美国国防部后来的统计,苏联当时 85%的新兴科技是利用经济危机从西方抄底引进的。
展开
目录

李肇星 中国前外交部部长
施振荣著名华人企业家、台湾宏暮集团创始人
曹凤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前言
大国崛起的引擎
仅靠技术创新;成不了创新型国家
正视现状是起步的开始
从“两个30年”谈起
我们正在走的路是弯的
第一章  金融危机的“危”与“机”
经济危机中的国家“焦虑”
苏联在1929年经济危机时做了什么
100年来4次经济危机的启示
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国库殷实成为了绊脚石
那些崛起的大国们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怎样的人才

第二章  留给中国的时间并不多
第三章  中国科技发展道路的阻碍
第四章  美国模式的本质
第五章  大公司的学费和收获
第六章  硅谷:信息和社会的心脏
第七章  欧洲式科研:贵族的瑰宝
第八章  日韩的“立国转折”和新型的企业观
第九章  “创新之国”新加坡
第十章  台湾的创新之路
第十一章  中国的王道——发展,创新
第十二章  创投式“无产阶级”革命
第十三章  创新精神:东方文化能否孕育创新
第十四章  创业是行动,创投是桥梁
第十五章  创投与政府: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