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与东南亚经济关系研究:1945-1973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13290
  • 作      者:
    孙建党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在一种宏观的历史透镜下,追溯和解读战后美国与东南亚经济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为我们认识东南亚的发展史提供了一种深层的思考。正是基于上述目的,由孙建党编著的《美国与东南亚经济关系研究(1945-1973)》选择将1945~1973年间美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整体经济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以二者之间的贸易、直接投资以及经济援助关系变动的基本趋势、特征为切入点。作者结合自己美国外交史的专业特长和历史学基础,并借鉴了一些经济史乃至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运用翔实的史料以及可靠的数据统计资料,以一种宏观的框架和研究视角,考察了美国作为外部因素与战后东南亚经济“起飞”乃至快速增长的历史联系。
展开
作者简介
    孙建党,河南汝州人,历史学博士。200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2001-2006年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和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史、美国外交史以及东南亚问题等相关研究。目前出版译著1部(《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与东南亚经济关系研究(1945-1973)》以1945~1973年美国与东南亚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上探讨了东南亚国家对美贸易关系的长期趋势、贸易模式和商品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其国际收支波动的影响,考察了这一时期美国对东南亚国家直接投资和经济援助的变动趋势,以及对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宏观效应。进而追溯了在“二战”后国际体系变动的大背景下美国与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历史联系。
展开
精彩书摘
    (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和伯尔蒂尔·俄林提出的资源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产生于对斯密和李嘉图贸易理论的质疑,在斯密和李嘉图的模型中,技术不同是各国在生产成本上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赫克歇尔认为,除了技术差异外,一定有其他原因决定各国在不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和产品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克服了斯密和李嘉图贸易模型中的某些局限,认为生产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而不仅仅是劳动。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也在生产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有些产品的生产技术性较高,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这种在生产中所需的资本投入比例较高的产品可以称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生产中所需的劳动投入比例较高的产品则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产品的生产需要使用多种要素,产品的相对成本不仅可以由技术差别决定,也可以由产品生产中的要素比例和一国资源储备的稀缺程度决定。一般来说,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劳动力价格会偏低,因此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成本会相对低一些。而在资本相对充足的国家里,资本的价格会相对较低,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可能会有利。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使用稀缺要素的产品。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论认为,各个国家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导致了要素供给的不同;要素供给的不同,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要素价格的差异必然导致生产成本的不同,并最终表现为产品价格的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分工与贸易。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似乎可能从贸易获得的最大收益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这些国家的生产条件十分不同,它们可以从相互的自由贸易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然而,在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论来解释“二战”后东南亚国家对美贸易结构的实际情况时,我们发现这两种理论都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因为这些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和要素禀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美国与东南亚经济关系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其适用性
二、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视角和基本分析方法
四、基本资料来源
第一章  变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美国与东南亚
一、美国经济霸权的建立与全球经济的美国化
二、“二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体制的构建
三、美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东南亚
第二章  美国与东南亚贸易关系变动的基本趋势
一、战前美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关系
二、战后美国与东南亚贸易关系的变化
三、战后东南亚贸易流向的变化趋势
第三章  东南亚国家对美贸易结构及贸易条件的变动
一、战前东南亚对美商品贸易的一般结构
二、战后初期东南亚对美贸易结构的变化
三、60年代至70年代初东南亚对美贸易结构的变化
四、战后东南亚国家贸易条件的变动
第四章  对美贸易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收支波动
一、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的相关理论
二、战后东南亚国家总体国际收支状况
三、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对美贸易收支波动
四、美国经济短期波动与东南亚对美贸易收支
第五章  美国对东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
一、战前美国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
二、战后美国对东南亚直接投资的基本变化
三、美国对东南亚主要国家的直接投资状况
四、美国直接投资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影响
第六章  战后美国对东南亚的经济援助
一、战后国际援助向东南亚流动的状况
二、美国对东南亚经济援助的演进及结构变化
三、美国对东南亚经济援助的基本状况
四、美国援助对东南亚国家的宏观经济效应
第七章  美国与战后东南亚的经济发展
一、美国霸权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对美贸易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
三、美国与东南亚的区域经济发展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