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区域形成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741042
  • 作      者:
    孙海军,张素蓉,董金环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物资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经济区域形成研究》试图从经济功能区的视角探讨经济区域的形成理论。经济功能区概念的提出对于内在地统一均质与非均质的矛盾,奠定经济区域形成的微观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区域形成的微观基础和关键步骤,是以区位优势要素为基础,依赖或偏好该要素的经济活动主体在一定范围内聚集,形成的相对均质的经济空间。经济功能区体现了空间分工的深化和经济主体聚集方式的变迁。一方面经济功能区是经济主体区位选择形成的相对均质空间,另一方面它又是体现空间分工而构成现实中非均质区域的微观基础。这样,既解决了均质与非均质空间的统一问题,又有效协调了经济区域形成研究的两条线索,奠定了经济区域形成的微观基础。
展开
精彩书摘
    2.2.5新经济地理学区位论--理论前提的拓展和均质空间的推理
    新经济地理学派区位论利用迪克斯特与斯蒂格利茨建立的垄断竞争模型,并借助萨缪尔森的“冰山”原理以及后来的博弈论和计算机技术等分析工具,把区位因素纳入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用严密的数学模型把区域经济活动聚集和扩散的内在机制表达出来,努力把空间因素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使区位理论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框架下获得新发展。
    新古典区位论主要是从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来研究现实中的微观经济主体的区位选择问题,认为要素是自由流动的,交易是无成本的。然而,因生产要素、商品及劳务的不完全流动性和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的存在而产生规模经济,这与新古典区位论的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假设相矛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即使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规模报酬递增问题,但由于建模技术的限制,难以把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模型化,只能把规模报酬递增当做外生变量。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以克鲁格曼(KrugmanP.)、藤田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New Economic Geography)经济学家利用迪克斯特与斯蒂格利茨建立的垄断竞争模型,并借助萨缪尔森的“冰山”原理以及后来的博弈论和计算机技术等分析工具,把区位因素纳入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使区位理论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框架下获得新发展。“广义地讲,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力图以新理论对区位论的传统问题进行研究;二是以新理论为基础,以全新的、空间的观点分析国际贸易。”(Krug-man,1998)。
    克鲁格曼(1991)讨论了垄断竞争市场结构条件下的离散空间经济模型,并把该模型引入新经济地理学,提出了解决传统区位问题的分析框架,把古典区位论中不能解释的这种相互作用内生化,建立了内生发展模型,从而为区位论的一般均衡研究提供微观经济学基础。克鲁格曼的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框架是两区域模型。
    ……
展开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 可能的主要创新点和难点
1.3.1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1.3.2 研究中遇到的难点

2 文献综述
2.1 经济区域的含义
2.2 基于区位理论的经济区域形成研究
2.2.1 农业区位论提出的同心圆结构
2.2.2 工业区位论对工业集中和分散的研究
2.2.3 市场区位论的中心一网络结构
2.2.4 新古典区位论--区位选择的一般均衡分析
2.2.5 新经济地理学区位论--理论前提的拓展和均质空间的推理
2.2.6 国内以区位论为基础的经济区域形成研究
2.3 基于分工专业化的经济区域形成研究
2.3.1 外生比较优势对经济区域形成的影响
2.3.2 内生比较优势对经济区域形成的影响
2.3.3 资产专用性对经济区域形成的影响
2.3.4 国内从专业化视角对经济区域形成的研究
2.4 基于经济功能区视角的经济区域形成研究评述

3 经济功能区的内涵和特征分析
3.1 经济功能区的内涵及其比较分析
3.1.1 经济功能区的概念分析
3.1.2 经济功能区与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
3.1.3 经济功能区的内涵分析
3.2 经济功能区的特征分析
3.2.1 经济功能区的均质性
3.2.2 经济功能区的网络性
3.2.3 经济功能区的层级性
3.2.4 经济功能区的开放性
3.2.5 经济功能区的动态性
3.2.6 经济功能区的抽象性

4 经济功能区形成机制研究
4.1 经济功能区形成的理论模型
4.1.1 有关理论模型的简要回顾
4.1.2 单个经济功能区形成的理论模型
4.1.3 单个经济功能区的区位选择理论模型--以商业经济功能区为例 
4.2 经济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研究
4.2.1 资本流动、投入产出与经济功能区相对空间分布研究
4.2.2 多产业多区位情况下经济功能区的相对空间分布研究
4.2.3 影响经济功能区的绝对空间分布的其他因素分析
4.3 经济功能区的边界分析
……

5 经济功能区的整合与经济区域形成
6 基于经济功能区的经济区域形成的案例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