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论基础篇
第一章 “解释-测度-行动”架构下的贫困研究梳理
第一节 解释层面的贫困研究
第二节 行动(扶贫)层面的贫困研究
第三节 贫困测度的现状与不足
第二章 脆弱性的理论解读与测度
第一节 脆弱性的来源与不同定义
第二节 自然系统的脆弱性与人文系统的脆弱性
第三节 贫困与脆弱性的内在联系:PPE怪圈
第四节 脆弱性贫困的经典识别架构与度量实践
第三章 基于脆弱性减贫的PAR架构与指标体系
第一节 贫困内涵的逻辑演进与脆弱性视角
第二节 PAR模型的提出与指标选择
第四章 贫困动态的理论考量
Ⅱ 实践度量篇
第五章 中国扶贫治理实践的现状与问题反思
第一节 基于“战略一组织一资金”三维视角的问题反思
第二节 基于社会公正视角的问题反思
第六章 贫困县脆弱性贫困综合调查与数据测度
第一节 贫困县样本调查与描述性统计的初步分析
第二节 聚类分析
第三节 脆弱度分析
第四节 敏感度分析
第七章 样本贫困县的贫困动态度量与发现
第一节 脆弱性贫困动态的测度构想与测度
第二节 样本脆弱性贫困动态的结果与建议
附录 连续贫困t年后不再贫困和只返贫一次的可能情形
Ⅲ 应用拓展篇
第八章 粮食价格波动与贫困人口福利的影响测度
第一节 粮食价格波动及其成因分析
第二节 人口消费结构、粮食消费及其福利影响的差异化
第三节 消费价格、粮食价格波动与福利影响
第四节 粮价波动对低收入人口收入变动与贫困发生率的影响
第五节 小结
第九章 基础设施减贫效果的实证评价
第一节 基础设施减贫间接模式:基于经济增长的视角
第二节 农业增长的直接减贫效果
第三节 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效应检验
第四节 基础设施减贫的直接评价:指标设计与实证检验
Ⅳ 政策视角篇
第十章 救济政策制定的时序结构与制度安排
第一节 脆弱性扶贫干预总体架构
第二节 扶贫救济时序结构与制度安排
第十一章 生态工农业发展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减贫政策安排
第一节 基础设施供给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扶贫架构
第二节 中国生态工农业基础设施需求状况分析
第三节 基于参与式扶贫项目的基础设施供给
第四节 基于不同生态农业模式提供基础设施
第五节 政府在平衡生态工农业基础设施供求关系中的定位
第六节 其他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