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言 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增长
1.1 问题的提出
1.2 区域经济开放:多样的路径模式
1.3 区域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绩效:现有研究及其缺失
1.4 核心研究命题和研究的难点
导言参考文献
上篇 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
2 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理论与现实
2.1 “二重开放”:多层次的区域格局
2.2 制度及其变迁:国外理论与中国现实
2.3 经济开放和制度转型
2.4 开放与制度转型:区域层面的考察
2.5 区域开放与制度转型:一个简化的机理描述
3 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一个非均衡视野分析
3.1 问题的提出
3.2 制度的非均衡:内涵与外延
3.3 中国制度非均衡:原因与状态
3.4 非均衡制度演进:以履行“人世”承诺为例的分析
3.5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提示
4 区域经济开放--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制度转型
4.1 “二重开放”-政府竞争-制度转型:一个新视野
4.2 基本模型:封闭情形
4.3 基本模型:开放情形
4.4 模型的扩展:两个视野
4.5 模型的运用:两个实证命题
4.6 简短的结论
5 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两大三角洲的比较分析
5.1 国际开放:两大三角洲的比较
5.2 区际开放:两大三角洲的比较
5.3 制度转型:产权视野
5.4 制度转型:地方政府行为视野
5.5 制度转型:区域模式比较
6 “二重开放”与区域制度转型:两大三角洲的实证
6.1 基本命题及其可选检验模型
6.2 数据来源、指标选取及指标体系构建
6.3 实证检验:步骤与结果
6.4 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上篇附录:对外开放与制度转型:“入世”效应再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基本模型及其扩展
三、“入世”履约制度变革:两个加速效应
四、结论与提示
上篇参考文献
中篇 区域经济开放--集聚与生产率
7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纵向考察
7.1 问题的提出
7.2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理论模型
7.3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现实数据的印证
7.4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实证分析
7.5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非线性论题
7.6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提示
8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与模型
8.1 国际化与制造业集聚:一个简化的机理系统
8.2 区际化与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系统构建
8.3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集聚:综合框架
8.4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集聚:一个模型解析
8.5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集聚:模拟分析
8.6 简短的结论
9 空间集聚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
9.1 问题的提出
9.2 集聚与要素生产率:现实印象的合理印证
9.3 集聚与tfp:经验检验与机理推断
9.4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提示
10 区域开放-集聚经济与产业拓展:沿海两个省的比较
10.1 问题的提出
10.2 省域制造业集聚:三个视点的比较
10.3 集聚经济与省域制造业扩展:静态视野比较
10.4 集聚经济与省域制造业扩展:动态视野比较
10.5 结论与提示
11 对外开放与生产率增长:机理与实证
11.1 开放与生产率增进
11.2 开放与生产率:贸易视野
11.3 开放与生产率:FDI溢出视野
11.4 开放与生产率:高技术行业出口实证
12 区域开放与劳动生产率:省域层面的分析与比较
12.1 劳动生产率:省域经济动态比较
12.2 开放与区域劳动生产率:外资、外贸视野
12.3 开放与区域劳动生产率:一个综合视野
12.4 开放与区域劳动生产率:稳固性分析
12.5 结论性提示
中篇附录:生产率的界定与聚焦中国的测度:文献述评
一、生产率及其界定
二、生产率测度方法:从“索罗余值”到指数法
三、生产率测度方法:生产函数法
四、测度中国产业生产率
中篇参考文献
下篇 区域经济开放与增长
13 “二重开放”与区域经济增长:贸易流动视野的分析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贸易与增长:涵盖区际贸易的几个技术性问题
13.3 贸易与增长:纳入区际贸易的分析
13.4 “二重开放”与经济增长:工业化与市场化视野分析
13.5 结论与提示
14 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增长收敛视野
14.1 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类型与机理
14.2 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中国现实
14.3 外贸与区域增长收敛:两个差距间的联系
14.4 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实证模型
14.5 贸易与经济增长收敛:实证检验
15 区域开放与经济增长:浙江与江苏的比较分析
15.1 引言
15.2 省域经济开放度:指标体系
15.3 计量模型与数据选择
15.4 实证结果及其评价性分析
15.5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提示
16 FDI与区域经济增长:苏州赶超大连的例证分析
16.1 问题的提出
16.2 FDI与区域经济:两个赶超现象
16.3 FDI与区域经济增长:尝试性实证方法
16.4 数据选取与处理
16.5 FDI与区域经济增长:尝试性对比检验
16.6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提示
17 工业化与省域经济“二重开放”:辽宁路径
17.1 问题的提出
17.2 工业化与省域经济“二重开放”:“前转型历史”视点
17.3 省域工业化:转型30年审视
17.4 区域经济国际化:进程与特点
17.5 省域经济区际化:基本演进轨迹
17.6 结论性提示
18 “二重开放”与区域经济多重转型:浙江模式
18.1 问题的提出
18.2 浙江经济:一个区域转型发展“奇迹”
18.3 市场化制度转型:四个小区域模式的汇聚
18.4 工业化经济发展:两个小区域模式的聚合
18.5 城市化演进:“新古典”老板进城范式
18.6 区域经济开放:由区际化而国际化
18.7 “浙江模式”形成:一种理论解释
下篇附录: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中国与印度的比较--“后冷战”以来绩效与分析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二、经济增长绩效: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三、对外开放进程: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四、开放-增长效应:实证框架及应关注的特点
五、结论与提示
下篇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