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小康中国新战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89795
  • 作      者:
    李士坤等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小康中国新战略》对小康社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对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能有所裨益。《小康中国新战略》中奉献给读者新的创意主要有:论述了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社会形式;全面论述了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途;突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整体性;提出了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具体途径和思路。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战略。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本主题,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实现工业化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在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尤其是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更是走上了工业化的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梯度效应的凸显,东部的工业正在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新一轮的工业化进程。问题是,这个时候如何能够走出一条新路?对于东部发达地区来说,如果继续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已经无法维系高耗能高污染的代价,产业转型势在必行。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其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是其生态也更加脆弱。事实表明:必须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新形势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世界工业化进程从发生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算起已经经历了两个世纪,其中也发生了几次质的飞跃。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持续推动下,传统的工业发展道路不断被超越。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需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需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新产业。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求,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多世纪以来中国的梦想,在急切谋求发展的愿望驱动下,在追求GDP政绩的激励下,人们趋向于发展能够快速致富的加工工业。结果,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就长期得不到克服。优化结构的关键是在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性再造。第三产业不仅是服务、流通,也是价值的创造者。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的转型,发达国家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后工业社会经济结构的主体,构成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的认识早已形成共识,然而一直到今日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依然迟滞于第二产业的发展。从发展模式看,政府主导成为发展的基本模式,在追求政绩和升迁的驱动下,各地地方政府有着强烈的发展冲动。为了追求经济总量的迅速提高,发展大工业、建立大项目、追求大投资成为最具诱惑力的目标,因为这可以立竿见影、直接带来政绩和税收。比较而言,第三产业发展周期长、规模小、见效慢、风险高,对于GDP增长和地方税收的增加贡献较小,大部分地区对于发展第三产业的热情不高。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凭借丰富的智力资源以及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而具有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创意产业的巨大潜力之外,其他地方的发展比较说来都较为缓慢。同时,由于以资源、环境和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传统产业相对比较容易实现价值的增值,只要有这些硬件就可以换来“真金白银”;而第三产业尤其是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市场、资金,更需要智力、社会环境和体制支持。当政府的目光主要集中于大项目、大工业时,对于那些更多的由社会较为弱势的民众参与的创业也就不容易得到支持,比如融资更为困难、政府服务不到位等等。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是需要突破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发展的重要动力基础来自于亿万民众的创业热情,第三产业则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较说来,从事第三产业需要资金较少,更加灵活机动,人人都可以创业,也自然能容纳更多的劳动力。随着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尤其是大学生等高端劳动力群体不断壮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创造财富的宽阔道路。级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条件。从源头上说,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长期不够合理,尤其是过度强调重视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简单的加工工业,第三产业发展一直较为迟缓。造成这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通过工业化带动整个经济的腾飞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普遍经验,问题是工业化也需要不断升级换代。实现工业化、建设强大的工业国家是一个
    ……
展开
目录
前言
导论 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社会形式
一、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具体化
二、小康社会的具体内涵和特质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特点
五、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保证
第一章 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转变发展方式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三、转变发展方式的路径与方法
第二章 推进民主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二、保障人民权益
三、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章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社会建设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三、扩大公共服务,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四、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促进社会进步
第四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一、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全面小康社会的文化憧憬
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五章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形成自然资源资本的新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转变消费模式,提升人类生存新理念
四、树立生态环境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