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报告.2011.2011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47895
  • 作      者:
    袁卫,彭非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报告2011》秉承严谨独立的学术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学术宗旨,高度关注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从多领域、多角度对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刻解读,科学客观地为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刻画出一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景图。
展开
精彩书摘
    进一步观察第二类区域发现,这类区域比第一类区域有较高的要素发展水平,包括安徽、天津、河北、黑龙江、吉林、山西、重庆等7个省区。这类区域的特点是各个要素维度的发展十分均衡,指数水平基本相当,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增长率也较前一类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与后面两类区域的差距显著。这类区域的全创新系统已经在逐步的摸索中建立起来,也有了较为稳定的结构,但是提升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瓶颈,因此,这类区域可以统称为“全创新探索型”区域。再来观察第三类区域,包括河南、辽宁、湖南、湖北、陕西、四川、福建等东中西部省区。这类区域在各大维度以及全创新系统能力方面都处于第二梯队,其共同特点是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都比较发达,而且全创新系统的分析中发现,这类区域的全创新系统能力以及各个维度的能力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这类区域可以称作“全创新发展型”区域。
    第四类区域包括传统的创新强省广东、江苏、北京、上海、浙江和山东,这六个省区无论是经济发展规模还是创新活动程度,都与其他的省区有较大的差距。从图12可以看到,这类区域在三大维度的发展上均处于第一梯队,并且各个维度以及全创新系统能力本身还保持比较高的增长率,因此,这类区域的创新系统已经达到了相对的高水平,发展模式也趋于稳定,而且处于不断升级改革的过程中,这类区域可以称作“全创新稳定型”区域。
    通过聚类分析归结10年来的数据特点,把中国31省区的全创新系统发展模式归纳为层层递进的四种类型的区域,每一类区域都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升级路径,需要通过进一步对全创新系统的深入分析来探索。
    2.区域全创新系统各要素维度相互作用分析
    基于全创新系统的理论设计框架,对全创新系统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在区域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将会发现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模式的差异。
    首先,对于区域全创新系统,基于不同的区域,本文对12个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也就是全创新系统的立体关系进行分析。
    ……
展开
目录
考量发展得失,共商转型之策
--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指数(2010)”发布
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科学发展:问题与对策(代前言)
中国发展指数(2005-2010)的主要研究结果综述
2010年中国舆情热点事件的统计特征
--基于网络文本的智能化舆情分析技术
民生建设:幸福感、满意度的发展趋势及分化
--基于CGSS2006和CGSS2008的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指数的编制与实施
高度关注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新形成机制
中国区域R&D投入绩效评价
--基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的分析
中国区域创新系统发展路径探索
2001-2010年区域全创新系统指数实证研究
中国实施环境税的思考
全球化与东亚的社会距离.两岸四地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比较分析
我国研究与发展统计亟须加强和完善
中国发展指数(2010)发布暨学术研讨会特邀专家
发言实录
附表
编后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