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确实存在“中国=大国威胁论”。我国国内也确有把大国崛起时可能出现的负面的国际波及效应这一严肃的学术问题一概斥之为“中国威胁论”的情况。①
对于同一发展水平的国家来说,大国对世界的影响比起小国来无疑是大的。影响,也就是波及效应,有些是正面的,如中国近三十年来的表现,尤其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曾助推世界经济形成了长期的无通胀增长的局面;但也有负面影响,如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采购资源,加剧了世界资源价格上涨。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国能不能像以往中小国家那样,只要有支付能力,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无顾忌地采购?再比如,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中国的一大比较优势,中国是否可以无节制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促进出口?不能,也办不到。现在流行一句话: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卖什么,什么就落价;买什么,什么就涨价。中国和印度两国的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数量的40%,中印两国经济融人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足以用世界的一“极”来形容。一只猫钻进瓷器店和一头牛闯进瓷器店的后果显然是不会一样的,因此,大国战略必须加一条:自律。自律是大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崛起时应有的品质、觉悟和胸怀,是“大国意识”的应有之义。
“中国威胁论”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国际政治学概念,特指中国的发展必然挑战乃至颠覆现存的国际秩序。而中国崛起的负面波及效果,是中国作为大国在崛起过程中对世界产生的一种影响,是大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互动性的表现之一(与此相对照,小国与全球的互动性比较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是大国经济特殊规律使然,是中国风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会不会、在怎样的条件之下以及怎么样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并反过来作用于中国自身。对“中国威胁论”,要警惕、批判;对“中国崛起的负面波及效果”的研究,要提倡、保护,因为这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划清这一界限,是研究中国风险问题的重要的思想理论前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