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949-1978年:改革开放前期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大致以1978年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49—1978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推进工业化付出了巨大的热情和劳动。而为了寻找更快的经济发展道路,我国在经济制度方面也进行了频繁的变革,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个时期又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949-1957年的经济发展:工业化基础奠定
这短短的8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和制度变化最快的时期。新中国仅用3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在战争废墟上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在此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为中国大陆的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缩短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距离。
1949年到1952年的经济恢复时期,由于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控制了金融、市场和重工业,为之后向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过渡奠定了良好基础。1953年后,中国走上了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但是,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1958-1978年的经济发展:工业体系建立
1958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逐渐摆脱了苏联经济建设模式,开始走中国自己的经济建设道路。可以说,这2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着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和“一五”计划成功的喜悦开始,最后带着“文化大革命”后的痛苦反思、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困惑而结束的。
就经济建设来说,这20年里中国取得了很大成就,在西方封锁、中苏交恶的国际环境中,基本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除了在国防工业、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外,还在改善基础设施、缩小沿海与内地差距方面也取得很大成绩。但是,这个成果是靠高积累、低消费来维持的,人民收入增长很慢,生活水平没有多大改善。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经济建设付出大于所得,失败的教训多于成功的经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