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认为,“纤维成分”、“保养说明”和“原产国”是合理要求。发展中成员则认为,“纤维成分”、“保养说明”和“尺码”是合理要求。于是,“原产国”和“尺码”成为分歧所在。
提案为何不包括“尺码”?美国解释说,“尺码”属于市场要求,所有的纺织品都会有“尺码”,政府没有必要再作要求。这种解释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如果要拿市场要求来说理,那么“纤维成分”、“保养说明”即使政府不要求,生产商也会应市场要求而标注。在这一点上,“尺码”和“纤维成分”、“保养说明”没有区别。而美国之所以要求将“原产国”标签定性为不构成贸易壁垒,是为了把美国对纺织品原产国标签的强制性要求置于安全网之下。
发展中成员对“原产国”标签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首先,各方的原产地规则并不统一,同一产品可能被不同的进口方认定为产于不同的国家。其次,原产国信息可能会产生引导消费的作用。对于同一类产品,消费者往往倾向于选择发达成员的产品,或者愿意为发达成员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这种倾向并非一定是因为产品质量的差异,而是与消费者的价值判断有关。如果这只是消费者的个人喜好,无可厚非。但当这种心理被保护主义者所利用,则可能形成产品歧视。欧盟内部就对“原产国”是否可能构成贸易壁垒存在争论。欧盟曾酝酿出台法规,要求所有的纺织品必须标注“原产国”,意大利等在纺织服装领域享有美誉的老牌生产国对此表示支持,新兴生产国、进口商和零售商则反对,担心造成歧视。因此,欧盟在该问题上只是在迁就美国的立场。另外,“原产国”标签对贸易的影响并非假命题。加拿大和墨西哥已将美国对进口猪肉、牛肉的原产国标签要求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认为美国的做法违背了非歧视性原则。工业品的原产国标签问题并非食品那样突出,但是否构成贸易壁垒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应一概而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