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生态认证: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路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85754
  • 作      者:
    景杰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出版。在这部有“西方经济学圣经”之称的著作中,亚当·斯密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由‘无形的手’自行调节”的观点。可以说,正是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和计划调节那只“有形的手”之间的对称作用,保证了工业文明时代经济、社会的平衡和发展。但是,随着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的不断恶化,这种平衡体系已经出现某种倾斜、失衡,人们也发现“无形的手”有着“外部性”等缺陷或瑕疵——求助于“有形的手”,计划调节的低效率难以消除;借助于“无形的手”,通过对其缺陷的修补,进一步完善这只手的调节功能,以有效地校正人类社会发展的失衡状态,应当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于是,理性思考给了我们一个极具诗意的结论:赋予亚当·斯密笔下的“无形之手”一个“绿色拇指”!
  进一步的问题是,这个颇有浪漫色彩的结论可行吗?或者说,怎样给“无形的手”再植一个“绿色拇指”?伴随着一个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市场制度——1903年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对钢轨的“风筝”认证——的实施,第三方认证被引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由此而产生了生态认证。这是一个典型的市场调节手段:通过生态认证获得的生态标志可以引导消费者“花钱决定好恶”,从而使生态标志成为一种“价格标签”,为消除环境问题的“外部化”根源创造条件;这又是一个可行的制度:认证不需要改变现行的行政管理体系和法律责任,几乎可以直接“嵌入”现有的经济社会系统,在不影响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使其功能更加完备。
  在各种生态认证体系中,森林认证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备、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森林是全球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核心。目前,森林认证已经发展到十几种体系,涵盖林场(林地)经营和产销链监管等领域。到2009年5月,全世界通过FSC(国际森林管理委员会)或PEFC(森林认证体系
  给“无形之手”再植一个“绿色拇指”! 认可计划)两大体系认证的森林面积达到3.2亿公顷,极大地推动了林业的可持续经营,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如果换一个视角考察森林认证,我们会发现:森林认证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行业认证,也是一种特定的区域认证,即林区认证。那么,其他区域借鉴森林认证,以实现各种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制度化,是顺理成章的逻辑。2008年8月,本书作者发表了《从森林认证到区域生态认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路径》一文,提出了区域生态认证的基本设想;2009年向首届全球森林生态经济论坛提交了“Region Ecosystem Certification (REC) System”一文并在论坛上宣读,正式提出了“区域生态认证(REC)体系”;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对区域生态认证的基本原理、市场动力、认证申请人制度、指标体系构建规范等进行研究,在理论上完成了对REC体系的论证和设计。
  区域生态认证(REC)体系是一个普遍适用于各种不同区域的新体系。第一,以经济学、管理学和生态学原理为科学依据,提出了REC体系的两级市场结构:一级市场是认证市场,二级市场是REC标志使用权转让市场。两级市场结构是REC体系最主要、最有意义的一个特点。第二,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了“生态—技术—经济(EcologyTechnologyEconomy,ETE)指标”,并参照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提出了ETE指标的设计、检验规则。第三,根据分工理论和企业理论,提出建立“区域生态系统治理企业”(Region Ecosystem Management Enterprises,REME)作为REC申请人,并运用博弈论方法进行了REME运行制度设计,为REC体系的两级市场确立了转换、运行的支点。第四,根据现代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关于REC标志使用权“似商标权”和“单位效用价格”的概念,并设计了价值评估公式,为REC标志使用权转让创造了条件。
  本书作者通过主持完成的中国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和江苏省投入产出调研课题研究,对REC体系的基本假定、市场动力、实施条件进行了实证,进一步确认了REC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由此给出了基本结论和初步建议。
  区域生态认证(REC)体系的提出,丰富了生态经济学理论,发展了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和认证制度,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市场化路径,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具有创新意义。
  《区域生态认证》一书的出版,不仅对作者的上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也为后续研究铺上了一块“垫脚石”。但愿这块“垫脚石”上能留下更多的足迹,并和接二连三的“垫脚石”共同筑成一条可持续发展市场化的探索之路。
展开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环境问题和“绿色拇指”
1.1.2 生态认证溯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3 区域生态认证(REC)定义与研究意义
1.3.1 区域生态认证(REC)定义
1.3.2 研究意义
1.4 关键问题和创新意义
1.4.1 关键科学、管理问题
1.4.2 创新意义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线路
2 区域生态认证基本原理
2.1 虚拟环境权实体产权化原理
2.1.1 外部性与环境权虚拟化
2.1.2 虚拟环境权实体产权化
2.2 环境成本区域分摊原理
2.2.1 局地尺度上的生态系统管理
2.2.2 环境成本的区域分摊
2.3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3.1 生态系统及其健康
2.3.2 生态系统概念的发展
2.3.3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3 区域生态认证体系概念规定
3.1 生态认证体系比较
3.1.1 主要生态认证体系的特点
3.1.2 主要生态认证体系比较
3.2 REC体系概念规定
3.2.1 认证尺度
3.2.2 认证指标体系
3.2.3 认证标志
3.2.4 REC体系概念规定
4 区域生态认证基本程序
4.1 REC基本程序
4.1.1 颁布认证指标体系
4.1.2 对独立认证机构授权
4.1.3 REC执行机构实施认证
4.1.4 转让REC标志使用权
4.2 REC技术规程
4.2.1 REC申请
4.2.2 REC审核
4.2.3 指标地方化
4.2.4 与其他认证体系的互容
4.2.5 递进认证
4.2.6 REC证书和REC标志使用
5 区域生态认证指标体系
5.1 现有区域生态指标体系比较
5.1.1 现有指标体系及特点
5.1.2 清洁发展机制的启示
5.2 ETE指标模型
5.2.1 生态认证指标的解释
5.2.2 ETE指标模型
5.2.3 ETE指标模型的特点
5.3 REC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批准
5.3.1 新指标体系的设计规范
5.3.2 新指标体系的批准
6 区域生态系统治理企业(REME)
6.1 建立REME:分工理论和企业理论的推导
6.1.1 REME的产生
6.1.2 建立REME的现实可能
6.2 REC机制中REME的博弈分析
6.2.1 由一个REME申请REC
6.2.2 REME与政府:“代理人—委托人”
6.2.3 REME与其他企业:讨价还价中的合作
6.3 REME的获利途径
6.3.1 REC标志使用权转让收益
6.3.2 政府拨款
6.3.3 其他收益
7 区域生态认证动力机制
7.1 似商标权:REC标志使用权的经济学属性
7.1.1 REC标志使用权及其特点
7.1.2 REC标志使用权的经济价值
7.2 REC标志使用权的价格决定
7.2.1 REC市场的特点
7.2.2 REC标志使用权的价格决定
7.2.3 对REC标志使用权垄断的限制
7.3 REC标志使用权的价值评估
7.3.1 收益法
7.3.2 成本法
7.3.3 比较法
7.3.4 评估价值的影响因素
8 区域生态认证市场分析:对REC动力机制的实证
8.1 实证研究一:消费者分析——对基本假定的实证
8.1.1 问卷设计
8.1.2 数据来源与基本特征描述性统计
8.1.3 结果与分析
8.1.4 基本结论
8.2 实证研究二:中间商分析——对基本假定的补充实证
8.2.1 问卷设计
8.2.2 数据来源与基本特征描述性统计
8.2.3 结果与分析
8.2.4 基本结论
8.3 实证研究三:生产者分析——对REC市场动力的实证
8.3.1 问卷设计
8.3.2 数据来源与基本特征描述性统计
8.3.3 结果与分析
8.3.4 基本结论
9 区域生态认证环境分析
9.1 法律因素和法治环境
9.1.1 认证法律体系
9.1.2 环境法律体系
9.1.3 法治环境
9.2 政治和政策因素
9.2.1 国际环境政治
9.2.2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
9.3 文化影响和对基本假定的进一步分析
9.3.1 绿色生活方式
9.3.2 对基本假定的进一步分析
9.4 实证研究四:REC体系环境的经济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9.4.1 基于协整和 Granger 方法的分析
9.4.2 能源消费强度分析
9.4.3 基本结论
10 区域生态认证体系改进和启动
10.1 基于“PDCA循环”的REC体系改进
10.1.1 REC计划的优化
10.1.2 REC计划的执行
10.1.3 REC计划实施的检查
10.1.4 REC实施的总结
10.2 REME的建立
10.2.1 政府主导
10.2.2 大企业发起
10.2.3 社会压力推动
10.3 REC市场启动策略
10.3.1 政府给予行政支持
10.3.2 REME股东率先购买REC标志使用权
10.3.3 REC体系的主动适应
10.3.4 REC广告宣传和推介
10.4 REC国际化路径
10.4.1 REC管理组织国际化
10.4.2 REC标准国际化
10.4.3 REC执行机构国际化
10.4.4 REC标志国际化
11 结论和建议
11.1 结论
11.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附录1 消费者调查问卷
附录2 中间商调查问卷
附录3 生产者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