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学(宏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327684
  • 作      者:
    (美)R. 格伦·哈伯德(R. Glenn Hubbard), (美)安东尼·P. 奥布赖恩(Anthony Patrick O'Brien)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R.格伦·哈伯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院长,Russell L.Carson金融经济学教授,哥伦比亚文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曾担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政策委员会主席,20世纪90年代曾担任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帮办,多家知名公司董事。
  在世界项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过1 00多篇文章,同时研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和许多私人基金会的资助。
  安东尼P.奥布赖恩,利哈伊大学经济学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曾获利哈伊大学优秀教师奖,教授经济学原理课程超过15年。研究成果发表于多个顶级期刊,同时也是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杂志的编委。
  王永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曾在耶鲁大学公派留学(2008~2010年),并在加拿大女王大学、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1DEI)等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微观经济理论、金融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出版多本著作,并在美国匿名审稿期刊和中国的权威经济学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另外,兼任匿名审稿期刊《世界经济文汇》的编辑和《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和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等国内外经济学期刊的匿名审稿人。2007年获复旦大学“复华奖教金”,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赵英军,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8月至2002年8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6年巴黎第11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任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现任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浙江工商大学现代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负责人。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学(宏观)(全新第3版)》就解答了这类宏观经济学问题。《经济学(宏观)(全新第3版)》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于现实的商业世界和经济政策,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直觉和理解力。全书以非常清晰的主题结构,从宏观经济基础与长期经济增长、短期经济波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国际经济等方面阐述了经济学的原理。第3版更加强调经济学原理在当前经济事件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作者浓墨重笔,从危机起源、宏观经济政策、政策效果等多方面及多角度予以阐述。为什么国内近年来有GDP增长与幸福指数不同步的说法?因为GDP增长并未包括闲暇的价值,也未包括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
  《经济学(宏观)(全新第3版)》适合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MBA学员使用,也可作为研究人员和企业管理者的参考用书。
展开
精彩书评

  哈伯德和奥布赖恩合著的《经济学》,以贴近实际的方式和全球化的视野带你进入经济学的世界。哈伯德多年在商学院任教,熟知案例教学法,更直接地感受到经济全球化。本书每章开篇从一个案例开始,讲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所提供的实例,广泛取材于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现实。这的确是一本有趣和有用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
  ——钱颖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教授

  格伦·哈伯德是明星学者和经济学理论实践者,安东尼P.奥布赖恩是明星教师,他们两人合作写了一本明星教科书。这本书从实例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演示了这些理论用于分析实际问题的巨大效力。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以企业视角为特点的优秀启蒙经济学教科书。
  ——白重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Freeman经济学讲席教授

  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经济学专业人士来说,本书都是一本非常棒的教科书。书中富有大量的实际应用及政策问题,与其他现有教材相比,作者还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
  ——邹恒甫 世界银行研究部资深研究员、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

  哈伯德教授和奥布赖恩教授合著的《经济学》,通过紧扣时代脉搏的经济社会现象和实际案例阐述经济学原理,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培养经济学直觉以及对周围经济世界的理解。这种案例教学式的做法,成就了这本让第一次学习经济学的人就易于接受并乐于阅读的经济学教科书。
  ——舒元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教授

  在经济学科愈来愈偏向形式化的演化进程中,人们欣喜地看到,仍然有一些经济学家保持着一份清醒的思维,没有忘记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负有经世济民责任的社会科学,同时努力地将对经济学这一学科的本质认识融入教科书,明白无误地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格伦.哈伯德教授和安东尼P.奥布赖恩教授所撰写的这部“情境式学习”的经济学教科书,对经济学的经世济民的学科本质做出了精彩的阐述!
  ——史晋川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经济学是一门将我们身边日益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用严谨的逻辑框架和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的社会科学。本教材以尽可能简练的经济理论模型为基础,使用大量的案例展开分析,在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上十分有效。经济学分析经常需要在静态视角和动态视角之间进行转换,书中动态AD-AS模型的推导比较好地处理了这种转换,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袁志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1.什么是银行恐慌?当美国国会建立美联储后,对银行恐慌发挥了什么作用?  2.为什么物价稳定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高通货膨胀率会引起经济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3.美联储的官员认为,美联储,“物价稳定和低长期利率水平本质上是一个目标”,简要解释他的说法。  4.2005年股价快速上升,美国许多地区的房价也是如此。到了2008年,股价和房价都大幅下降。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诸如股票和住房这类资产的价格骤升骤降对经济具有损害作用。目前,稳定资产价格并非美联储的目标之一。稳定资产价格的目标和货币政策的三大目标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你认为稳定资产价格会成为美联储的政策目标之一吗?简要解释。  5.如果美联储从公众手中购买了1亿美元的政府债券,请预测货币供给发生什么变化?请解释。  6.为应对金融市场和经济放缓引起的问题,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2007年9月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调到5.25%。在过去的一年中,该委员会又多次下调目标利率。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经济学家斯蒂文·利维特这样写道:“2008年12月,当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调到0~0.25%时,美联储向银行体系倾倒了更多的货币。”联邦基金利率下调与货供给增加之间有什么关系?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的下调为什么是向银行体系“倾倒货币”?  7.本章使用的货币供给曲线为垂直线。我们有理由相信货币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向上倾斜的吗(提示:请考虑银行在货币创造中所扮演的角色)?请画出货币需求和向上倾斜的货币供给曲线图形。假设居民和企业想在每一利率水平上持有更多的货币,用图表示你的分析结果。这对Ml的数量有什么影响?  8.2008年12月,《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提出了如下观点:“美联储在周二开启了一个新的时期,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实际为0的水平,并且宣布将大量发行货币来应对经济衰退……”解释这种观点与美联储当时执行的货币政策之间有什么联系。  9.(参考“开篇案例”)2002年3月《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报道,前一年房地产市场出人意料强劲。根据这篇文章,“为了解释失业率上升、股票市场缩水和经济不景气时房地产市场的张力,经济学家会先从美联储人手”。为什么经济衰退期间会先从美联储人手解释  房地产市场的张力?  10.对于2007~2009年的经济衰退,《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提出如下观点:首席财务官不能确定经济是否还会变差……但是,看法乐观仍然不现实……CFO的预测能力并不比其他人高多少,然而他们的想法会反映在公司的所作所为上,这些决策甚至会使经济变得更缓慢。现在他们预期自己公司的资本支出增长速度要慢于3个月前所做的预测。“资本支出”是什么?公司削减资本支出的决定为什么会使经济增长变得缓慢?如果大公司的总裁对未来感到悲观,会怎样影响货币政策结束衰退的效果?  11.在解释为什么货币政策并没有推动日本经济在21世纪初走出衰退时,日本银行的一名官员说出了下面一句话:“货币供给增加的大部分留在了银行中。”请解释这位官员所说的“留在银行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是问题?如果扩张的货币政策是成功的,货币应该到了哪里?  12.《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说:“2月份,预计日本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0.1%……日本银行认为,如果价格水平从0上升到2%,就是稳定的……日本银行短期目标利率为0.5%……当价格水平低于所定稳定区间时,日本银行就很难提高利率水平。”  a.价格水平下降是什么意思?  b.为什么日本银行也就是日本中央银行在价格水平下降时不断提高短期利率水平?  c.为什么一国的中央银行对价格水平下降难以接受?  13.《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写道:“作为内塔尼亚胡新政府中的内阁成员之一,以色列中央银行行长星期二表示,他将继续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要紧盯通货膨胀,来消除全球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影响。”“货币政策将继续扩张直到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中央银行行长史坦利·费舍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正在实行扩张性的政策,当经济开始恢复后随时准备退出。”  ……
展开
目录
译者序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前言
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基础与长期增长
第1章 GDP:总产出和总收入的测量
1.1 以国内生产总值测量总产出
1.1.1 总产出的测量:国内生产总值
1.1.2 产出、收入和循环流图
1.1.3 GDP的组成部分
1.1.4 GDP等式以及一些实际数字
1.1.5 附加值方法的GDP测量
1.2 GDP是否实现了我们所希望它测量的
1.2.1 GDP作为总产出测量方式的不足
1.2.2 GDP作为福利测量的不足之处
1.3 实际GDP与名义GDP之比较
1.3.1 实际GDP的计算
1.3.2 比较实际GDP和名义GDP
1.3.3 GDP平减数
1.4 其他总产出和总收入的测量方式
1.4.1 国民生产总值
1.4.2 国民收入
1.4.3 个人收入
1.4.4 可支配个人收入
1.4.5 收入的细分
1.5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2章 失业和通货膨胀
2.1 失业率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测量
2.1.1 家庭调查
2.1.2 失业率测量时的问题
2.1.3 劳动力参与率的相关趋势
2.1.4 不同人口统计群体的不同失业率
2.1.5 人们一般要失业多久
2.1.6 机构调查:另一种就业的测量方式
2.1.7 随时间变化的工作创造和工作消亡
2.2 失业的三种类型
2.2.1 摩擦性失业和工作搜寻
2.2.2 结构性失业
2.2.3 周期性失业
2.2.4 完全就业
2.3 对失业的解释
2.3.1 政府政策和失业率
2.3.2 工会
2.3.3 效率工资
2.4 通货膨胀的测量
2.4.1 消费价格指数
2.4.2 CPI准确吗
2.4.3 生产价格指数
2.5 使用价格指数来调整通货膨胀效应
2.6 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2.7 通货膨胀是否使经济增加了成本
2.7.1 通货膨胀影响收入分配
2.7.2 可预期通货膨胀的问题
2.7.3 不可预期通货膨胀的问题
2.8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3章 经济增长、金融体系和经济周期
3.1 长期经济增长
3.1.1 计算增长率和70法则
3.1.2 决定长期增长率的因素
3.1.3 潜在GDP
3.2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3.2.1 金融体系概貌
3.2.2 储蓄和投资的宏观经济学
3.2.3 可贷资金市场
3.3 经济周期
3.3.1 一些经济周期的基本概念
3.3.2 如何知道经济处于衰退期
3.3.3 在经济周期中发生了什么
3.3.4 为什么美国经济相对稳定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4章 长期经济增长:源泉和政策
4.1 世界范围内的长期经济增长
4.1.1 从公元前100万年到现在的经济增长
4.1.2 增长率微小的不同很重要
4.1.3 为什么增长率有影响
4.1.4 “富有者越富”
4.2 什么决定了高速经济增长
4.2.1 单位工人生产函数
4.2.2 促进经济增长更重要的因素:更多的资本还是技术变革
4.2.3 技术变革:持续经济增长的关键
4.2.4 内生增长理论
4.2.5 约瑟夫·熊彼特和创造性破坏
4.3 美国经济增长
4.3.1 美国自1950年后的经济增长
4.3.2 什么引起1973~1994年生产率的降低
4.3.3 生产率高涨:我们是否在“新经济”中
4.3.4 为什么美国生产率增长比其他国家快
4.4 为什么不是全世界都富裕
4.4.1 赶超:有时候会发生,但不是永远发生
4.4.2 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低收入国家经历高速增长
4.4.3 全球化的好处
4.5 增长政策
4.5.1 保障财产权利和法治
4.5.2 提高健康和教育水平
4.5.3 关于技术的政策
4.5.4 关于储蓄和投资的政策
4.5.5 经济增长是好还是坏
4.6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二部分 短期经济波动
第5章 短期的产出和支出
5.1 总支出模型
5.1.1 总支出
5.1.2 计划投资和实际投资之间的差别
5.1.3 宏观经济均衡
5.1.4 宏观经济均衡的调整过程
5.2 经济中总支出水平的决定
5.2.1 消费
5.2.2 消费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5.2.3 收入、消费和储蓄
5.2.4 计划投资
5.2.5 政府购买
5.2.6 净出口
5.3 宏观经济均衡的图示
5.3.1 用45°线图描述经济衰退
5.3.2 存货的重要性
5.3.3 宏观经济均衡的数学例子
5.4 乘数效应
5.4.1 乘数公式
5.4.2 归纳乘数效应
5.5 总需求曲线
5.6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5A 宏观观济均衡的代数表达
第6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
6.1 总需求
6.1.1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是下倾的
6.1.2 总需求曲线自身的移动和沿着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6.1.3 移动总需求曲线的变量
6.2 总供给曲线
6.2.1 长期总供给曲线
6.2.2 短期总供给曲线
6.2.3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和沿着它的移动
6.2.4 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变量
6.3 长期和短期内宏观经济均衡
6.4 动态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6.4.1 造成通货膨胀通常的原因
6.4.2 ~2009年的经济衰退
6.5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6A 宏观经济思想学派
第三部分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第7章 货币、银行和联邦储备体系
7.1 什么是货币,我们为什么需要货币
7.1.1 物物交换和货币的诞生
7.1.2 货币的职能
7.1.3 什么可以充当货币
7.2 如今我们是如何衡量货币的
7.2.1 M1:最狭义的货币供给
7.2.2 M2:较宽的货币定义
7.2.3 信用卡和借记卡
7.3 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7.3.1 银行资产负债表
7.3.2 用T型账户说明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7.3.3 简单货币乘数
7.3.4 简单货币乘数与现实的货币乘数
7.4 联邦储备体系
7.4.1 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
7.4.2 美联储如何管理货币供给
7.4.3 影子银行体系和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
7.5 货币数量理论
7.5.1 将货币和物价联系起来:数量等式
7.5.2 货币数量理论对通货膨胀的解释
7.5.3 高的通货膨胀率
7.6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8章 货币政策
8.1 何谓货币政策
8.2 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对象的选择
8.2.1 货币政策对象
8.2.2 货币需求
8.2.3 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8.2.4 美联储如何管理货币供给:快速回顾
8.2.5 货币市场均衡
8.2.6 两种利率的故事
8.2.7 选择货币政策对象
8.2.8 联邦基金利率的重要性
8.3 货币政策和经济活动
8.3.1 利率如何影响总需求
8.3.2 货币政策对实际GDP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8.3.3 美联储能消除经济衰退吗
8.3.4 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小结
8.4 用动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解释货币政策
8.4.1 货币政策对实际GDP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更完整的解释
8.4.2 采用货币政策来反通货膨胀
8.5 进一步分析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的制定
8.5.1 美联储是否应当盯住货币供给
8.5.2 为什么美联储不同时盯住利率和货币供给
8.5.3 泰勒法则
8.5.4 美联储应当盯住通货膨胀吗
8.6 在2007~2009年经济衰退中美联储的政策
8.6.1 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和破灭
8.6.2 抵押贷款市场的变化
8.6.3 投资银行的作用
8.6.4 美联储和财政部的对策
8.7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9章 财政政策
9.1 财政政策
9.1.1 哪些是财政政策
9.1.2 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9.1.3 政府支出和税收概览
9.2 财政政策对实际GDP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9.2.1 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
9.2.2 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小结
9.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的财政政策
9.4 政府购买和税收乘数
9.4.1 税率变化的影响
9.4.2 考虑到总供给的效应
9.4.3 乘数在两个方面都起作用
9.4.4 变化中的财政政策:奥巴马政府直面2007~2009年经济衰退
9.5 运用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局限性
9.5.1 政府支出是否会减少私人支出
9.5.2 短期的挤出效应
9.5.3 长期的挤出效应
9.6 赤字、盈余和联邦政府负债
9.6.1 政府预算可以作为自动稳定器
9.6.2 联邦预算需要总是平衡吗
9.6.3 联邦政府负债
9.6.4 政府债务是一个问题吗
9.7 财政政策的长期影响
9.7.1 税收政策的长期作用
9.7.2 简化税收
9.7.3 税收改革的经济影响
9.7.4 供给方面的影响有多大
9.8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9A 更进一步来看乘数
第10章 通货膨胀、失业和联邦储备制度
10.1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10.1.1 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
10.1.2 菲利普斯曲线是政策菜单吗
10.1.3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成不变的吗
10.1.4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10.1.5 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的作用
10.2 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10.2.1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10.2.2 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
10.3 对通货膨胀率和货币政策的预期
10.3.1 货币政策理性预期的影响
10.3.2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真的垂直吗
10.3.3 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10.4 世纪70年代至今的美联储政策
10.4.1 菲利普斯曲线的供给冲击影响
10.4.2 保罗·沃尔克和反通货膨胀
10.4.3 格林斯潘、伯南克和货币政策危机
10.4.4 美联储丧失独立性了吗
10.5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四部分 国际经济
第11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
11.1 收支余额:连接美国和世界经济
11.1.1 经常账户
11.1.2 金融账户
11.1.3 资本账户
11.1.4 为什么收支账户经常为零
11.2 外汇交易市场和汇率
11.2.1 外汇市场均衡
11.2.2 需求和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如何影响汇率
11.2.3 有些汇率并不由市场决定
11.2.4 汇率变动如何影响进口和出口
11.2.5 真实汇率
11.3 国际部门和国内储蓄与投资
11.3.1 净出口等于国外净投资
11.3.2 国内储蓄、国内投资和国外净投资
11.4 政府预算赤字对投资的影响
11.5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1.5.1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
11.5.2 开放经济中的财政政策
11.6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12章 国际金融体系
12.1 汇率制度
12.2 当前的汇率制度
12.2.1 浮动的美元
12.2.2 什么决定了长期的汇率水平
12.2.3 欧元
12.2.4 钉住美元
12.3 国际资本市场
12.4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 A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
术语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