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改革的起步
我国价格体系不合理主要表现有二:工业基础品价格偏低,造成一般工业品的物化劳动耗费失真;农副产品价格倒挂和公用事业收费偏低,使活劳动耗费计量不全。而不合理的价格管理体制不仅不能缓解反而助长了价格体系的紊乱,在某些方面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这是价格改革的现实起点。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当前阻碍企业独立自主经营的三个相互关联的主要因素是计划、物资和价格。现在经济生活中计划之争的背后是物资;物资之争的实质是平、市价的差异。它们的根子还是价格。所以,制约经济全局特别是搞活企业的关键是工业品出厂价,尤其是生产资料的价格。长期以来,对解决这个问题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是主张大步调,即一次(或先大步后小步两次)基本调好基础品与加工品的比价。其问题是:(1)价格体系的大幅度变动,会强制性扯动生产体系离开它正常的轨道,迫使生产结构急剧改组,从而可能导致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在一定时期(往往是两三年内)相对甚至绝对地下降。(2)大幅度调价造成物价水平急剧上升,若年率超过70/0-8%,连锁带来的利率、税率、工资、财政负担和轮番涨价问题,难以预测和控制。(3)苏联和东欧国家调价的历史说明,由于种种实际因素的制约和理论价格测算本身的误差,实际上没有一次调价就能达到合理状况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动,它只是为下一次调价(一般4-7年后)准备条件。可见,即使大步调价,也不是解决价格问题的根本出路,只不过是在旧体制内达到短期平衡的调节手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几十年来价格基本未大动,基础品价格背离价值已达极端程度,大手术引起的震动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另一种观点是小步调,其优点是分解了风险,便于消化,较为稳妥。但小调也有局限性,对刺激短线物资的生产和抑制短线物资消耗的作用较弱小,调的效应较小较慢,难以对投资方向和生产结构的调整给出正确的价格信号。
大调小调皆有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都忽略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具体特点,试图用传统体制下的价格管理办法来解决新体制下的价格问题。我国经济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已经历时五年,它已具有了两个重要的特征:(1)地方和企业的分散决策已经大量存在,他们在生产、投资、分配方面已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加上农村改革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兴起,分散决策的规模已相当可观;(2)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地方、企业的独立利益已经形成。这两个特征意味着价格的主要职能已不再是传统经济体制下的核算职能,而开始转向以利益调节为基础的资源配置职能。在新的情况下,单纯行政手段的控制日益失灵,而用其他经济杠杆来替代价格杠杆的职能,造成了经济杠杆体系的连锁扭曲。改革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新的利益结构又在多方面制约着国家的计划调价:企业、地方的既得利益格局和现有的价格体系、生产结构密切相关,价格的一升一降涉及千家万户。完全不顾及价格调整带来的利益格局的变动,很难行得通。一一搞清调价的影响,必然是中央算不过地方,地方算不过企业,国家财政不堪负担。集中性的调价办法和分散化的利益结构之间的尖锐矛盾,是当前价格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
展开
——于光远
在近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在这三十年间,中国的经济学也经历了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为经济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的经济学家是有功的。中国经济学也要像中国经济…样,需要创新、开放和发展,需要走向世界。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的宗旨,就是要推进经济理论创新,推动原创性的成果涌现,推动中国经济学发展。
——张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