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3047176
  • 作      者:
    陈思进, 金蓓蕾著
  • 出 版 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看不懂财经新闻,不要说你会理财!因为赚钱的第一课,就是学会看懂财经新闻。
    ★不是经济学专业毕业?不懂什么叫CPI,什么叫期货,还想看懂枯燥无味的财经新闻?本书让你从此不再害怕看财经新闻,不再一翻报纸就跳过财经版块。
    ★任何财经新闻都可以用下面四个原则看懂?!第一,要特别关注“坏消息”,第二,专家的话该怎么听……可是最关键最关键的一个是什么?本书将会揭晓!
    ★每一条财经新闻的背后都有一个最关键的潜台词,抓住新闻的潜台词。告诉你如何从“坏消息”里提炼最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如何不再纸上谈兵,学会用消息赚钱!
    ★央视《华尔街》顾问陈思进,和资深财经记者金蓓蕾一起,用最轻松易读的文笔,将生涩难懂的经济类、投资类、理财类的问题庖丁解牛,让读者在“悦读”体验中收获丰厚的知识,掌握财富的钥匙。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思进,戏称自己是“华尔街卧底”,曾任瑞信证券投资部助理副总裁、美银证券公司副总裁等职务;目前任某国际金融财团全球投资部风险管理资深顾问。央视大型记录片《华尔街》、《货币》学术顾问,《读者》签约作家,《海外文摘》2007年最佳作者,长期应《中国证券报》、《经济参考报》、《证券市场周刊》、《中国经营报》、《周末画报》、《钱经》、《北京青年报》、《东方早报》等一线报刊之约,撰写专栏、时评和随笔等。
    金蓓蕾,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报财经记者。
展开
内容介绍
    ★通胀之后必然通缩?
    ★房价降到什么价位才算合理?
    ★如何分辨投资与投机?
    ★什么才是最好的投资?
    ★人民币升值,从中大获丰收的是谁?
    ★为什么资产缩水的总是你?
    ★黄金能保值吗?
    ★巴菲特真有那么“神”吗?
    ★未来30年,我们拿什么来养活自己?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让你不只看热闹,更看出财经新闻的门道!掌握本书里的四原则,不再被忽悠,让你自己做自己的理财专家,让你彻底了解财经新闻,轻松看懂国内外经济形势。用最通俗的语言解读经济时事和指标,告诉你该如何听专家的话,从此不再害怕金融术语。
    本书还尝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于当前广大读者感兴趣的财经、理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以专家的视角和通俗化的写作手法为广大读者解读财经新闻中的最核心的信息,以更加理性的思考对于读者的投资作出指导,为读者的投资理财的决策过程中添加一双慧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财经新闻如何看?
    在本章中,我们会讨论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投资黄金、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富人与慈善等话题。
    老百姓菜篮子里样样东西都涨价,这在工资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无疑是坏消息。也许你做得到不买新衣服,但饭总是要吃的。不炒股的人也许觉得股市涨跌和他没关系,但恐怕没人会说物价上涨了和他没关系。大家对此类新闻就要多留心、多思索: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该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的财富不缩水?
    黄金价格的大跌让许多黄金炒客夜不能寐。今天买入的黄金明天还值这个价吗,我到底是该买还是该卖?要回答这些问题,先要检查一下自己是在投资还是在投机。如果你是在合理价位之上买入的,那你就进入了一场击鼓传花的投机游戏,赢得这场游戏唯一的途径就是找到下一个接棒的投机客。
    现在要换到一美元需要用到的人民币越来越少了,这是好消息吗,这是说咱老百姓手里的人民币越来越值钱了吗?如果钞票真的越来越值钱了,为啥日子却越来越难过?要解开这个困惑,就要搞清楚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和人民币购买力的提高是两回事。只要你不出国不用美元消费,你手中的一元人民币永远就是一元人民币,而且由于通货膨胀,这一元人民币能买到的东西还不如从前呢。
    既然中国老百姓没从人民币升值中捞到什么好处,那从中大获丰收的是谁?为什么美国物价不疯狂,美元的购买力很强盛?欧美的大老板、有钱人怎么都争着比赛捐钱?他们真是耶稣再世吗?很多弄不明白的问题,不妨套用常识分析一下,就会豁然开朗啦。|第一章|财经新闻如何看?|什么都涨工资不涨
    ——通胀来了怎么办?相信你一定听说过以下这些伤感的自嘲体名词:“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你涨”、“苹什么”、“花你钱”、“盐王爷”……食品涨价的接力赛令不少人成了海量囤积货物的“海豚族”,连深圳主妇也无奈地跑到中国香港去打酱油了。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超过了4%。媒体一边曝光厂家纷纷减量换包装隐性涨价,一边给消费者如何购物最省钱支招儿。如今这年头,除了工资不涨什么都在涨,老百姓伤不起啊!
    货币供大于求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持续显著上升的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内,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总水平超过了经济增长。市场价格的总水平上升了,每个货币单位能够买到的商品和服务却减少了,这反映了货币购买力受到侵蚀。
    通货膨胀凶猛袭来,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将我们打得溃不成军。怎么办?

    恶性通胀将摧垮经济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某个特定时期,轻微的通胀可能是正面的,但在任何时候,高通胀绝对都是负面的,而恶性通胀更将摧垮经济!所谓低通胀可能是正面影响,主要是它能够缓解经济衰退,通过减少实际债务水平而达到减免债务的目的。比如,美国这次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来稀释他们的巨大债务,就是最好的实例。
    通胀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段时间内货币的实际价值降低了。由于对未来通胀的不确定性,人们会减少稳定的投资和储蓄。当高通胀发生时,因担忧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消费者开始囤积商品。这种状况的持续将导致商品短缺,价格就真的快速上涨,由此引发恶性循环,直至走向恶性通胀。
    恶性通胀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危害远比通缩更可怕,1923年德国发生的恶性通胀就是一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必须巨额举债来应对战争的支出,因此而引发了通胀,但比同时期的美国通胀率要低。战争过后,德国通胀有所控制,不过没多久通胀又开始抬头。到了1923年,历史上最疯狂的通胀在德国肆虐,价格通常在几小时内便可翻一番。为尽快摆脱金钱以获得商品的野性采购迅速在德国蔓延,同年底竟然发展到购买一条面包要花费200亿马克的境地。一个夸张但真实发生的场景是:家庭主妇拿纸币(马克)来烧火。因为用纸币当柴火比直接用纸币去购买柴火更便宜!
    不管是低通胀也好,高通胀也罢,最后吃亏的总是老百姓。在通胀情况下,老百姓为了守住辛勤劳作换来的钱,毅然决然地将钱进行资产类投机,如股市、楼市,还有很多人把钱投入了金市,可是这样就能守住财富吗?事实上,目前这三个“市”几乎都有泡沫,而且已经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境地。这时候入市等于是自杀,因为谁也无法保证能在泡沫破灭前一刻及时退出,只要一个金融浪头袭来,资产立刻被吞没。

    股市、楼市、金市非善市
    大家可能认为,在通胀的年代借钱消费是明智之举。因为从银行借来的钱很值钱,偿还的却是贬值的钱,因为通胀侵蚀了钱的价值。举例来说,当你去银行签下一纸买房合约,银行似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的购买力被稀释,而你却大获全胜。看上去你真够精明的,懂得以负债来抗衡通胀。这也是银行一直不遗余力所宣传的: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借贷消费模式。
    但是请别忘了,银行不是慈善机构,借钱是要偿还利息的。他们向大众灌输“贷款是最聪明的做法”的思想,以此来引诱借贷消费者掉入债务陷阱。美国这一次的房贷危机就是最好的实证。几乎全社会的人都以为进入楼市有利可图。有人为了获取房贷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包括出具假证明。人们心甘情愿被银行收取高额利息,因为他们深信投入楼市的收益一定会超过银行的贷款利息。然而,当一个资金链断裂之后,银行清算你获得“收益”的时候也就到了。在特定的情况下(比如因失业无法偿还欠债),银行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剥夺”你的房产。嘿,谁叫你借钱不还呢!
    当房价被借贷消费越炒越高的时候,拥有房产的人或许会欢天喜地。不过千万别高兴得太早,既然纸面资产能够膨胀,那么它也能缩水。通胀之后必有通缩,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即通胀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信贷资金无限扩张导致货币体系崩盘。于是乎,重锤悄然而至,空中楼阁轰然倒塌,资产价格的下跌会像自由落体那样,无数在高价时买入资产的民众瞬间便可倾家荡产。
    美国已经给了我们教训。在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中,房地产不仅没有保值,其价格反而掉得惨不忍睹。自2006年7月房市突然下跌以来的4年多时间里,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个又一个救市措施,楼市至今“跌跌不休”,2000多万屋主因此痛失家园。截至2011年1月份,美国仍有180万“影子库存”房屋尚未销售。“影子库存”是指包括拖欠抵押贷款超过90天、进入“法拍”程序或者已经被银行拥有的房屋。受此影响,房价还将继续下跌,预计可能跌回至1998年甚至1996年的价位。
    楼市有险,股市更是高危地。迄今为止,中国股市还不是一个有效市场。近20年来,中国股市宛若屠宰场。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平均每个散户亏损估算达5万元人民币。在熊市中,许多炒股的人是“宝马进去,单车出来”。而号称最保值的黄金,在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高达每盎司850美元,相当于现在的2000美元。后来一个金融浪头袭来,金价被打落到每盎司200多美元。

    用“中医疗法”治经济之毒
    看到这里,你也许坐不住了。不投入这三个“市”,难道眼睁睁地看着手中的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真是进退两难。说穿了,通胀是对辛苦耕耘、勤俭节约的人们的惩罚,绝对不符天道!那么还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做的?
    首先,应该摒弃盲目跟从的心理。切忌失了方寸随风而倒,不要一有人说黄金能保值,大家就都买黄金;一有人说白银好,又都去买白银。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大宗商品市场,金融霸权早就在低位进场做好了局,就等着最后的傻瓜来接棒。对付金字塔上端之人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参与、不进场投机,千万要捂住自己的钱袋子。谨慎的做法是,你可以把钱投入传统的金融产品,比如投入国债,或购买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保本低回报的金融产品,即便不增值,也比被金融海啸卷走要强。因为通胀的时候,就是金融霸权忽悠百姓购买资产的最佳时机。当指望靠投资(说投机更为确切)来保值的盲从大众都被忽悠进场,做局的霸权资本就开始抛盘了。等到众人醒悟过来,为时已晚,资产跌去一半稀松平常。
    大家特别要谨记一点,通胀不该也不会是常态。老百姓在这种时候就只有指望政府出手,相信中国政府为了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吸取历史上恶性通胀的悲惨教训,也肯定会出手。只要政府出手控制,紧缩货币政策,通胀的情形至多一年,最多两年便有望得到逆转。
    如今,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都钟情于稳步的低通胀率。他们认为低(相对于零或负)通胀能减少劳动力市场的低迷,当经济衰退时能更快速地调整经济,以防货币政策给稳定的经济带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也就是新凯恩斯学派之说。保持低通胀是各国央行的职责,可以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来调节,所采用的手段有: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然而,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通胀根本不该是常态。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特别是近100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劳动生产率飞速提高,商品价格本该越来越便宜。过去的裁缝靠手工缝纫,每天只能生产一件衣服,现在靠缝纫机生产,一天能生产几百件衣服,价格应该下跌才正常。应该像家用电器、电脑和手机那样,不但款式不断更新,性能越来越提高,功能也越来越多,而且价格应不断下跌。
    但是这几十年来,由于凯恩斯学派占了上风,所以通胀变成了常态。凯恩斯主义之所以受青睐,是拜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所赐。当初采用他的方法犹如给萧条的经济打了强心剂,原本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权宜之计而已。不料,大萧条结束之后,人们以为是凯恩斯学说解救了大萧条,并将其学说演变成新凯恩斯主义,把他的方法当做了常用的“补品”。于是,通胀变成了常态,金融海啸也就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向人们袭来。
    这样的戏码,几十年来在世界各地上演了无数次。从20世纪70年代的南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90年代的东南亚,到这几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一波接着一波,从不太平。那么多次的金融危机都证明了:每一次虚假繁荣过后,大多数人的资产都将被洗劫一空。
    说得通俗一点,通胀就好似人发了高烧,偶然发一发,说不定还可增加抵抗力。可一旦长期发高烧,大脑是要烧坏的;而通缩就是退烧,是恢复健康必需的过程。当然,正常体温(即不通胀也不通缩)才应该是最佳常态。只有保持正常体温,经济才能真正地健康发展。
    不管如何人为地去调控,通胀之后肯定会通缩,就好似月圆月缺这么自然。日本快速增长了30年,随后通缩了20年,其特征是今年的100块,等值于去年的103块,相当于每年3%的通缩率。日本如此通缩了20年,放松货币的“灵丹”不灵了。采用零利率,甚至负利率都不起作用。为何灵丹妙药不灵了?因为之前的窟窿捅得太大了,再增加发行新货币也只是填补旧的窟窿而已。大家之前所花的钱,那都是明天并不存在的钱。
    这次金融危机号称百年不遇,其实是这几十年来宽松货币鼓励信贷的毒瘾大爆发,惩罚也只是刚开始而已。而目前继续宽松信贷,只能是加重毒瘾,于事无补。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想要完全根治这一经济的病毒,就只能采用中医疗法慢慢地戒毒,也就是适度通缩,去杠杆化,渐渐把窟窿补上。虽然过程缓慢且非常痛苦,可能会持续10来年,但这是恢复健康的必经之路。假如持续服毒,迎接我们的就是彻底垮掉!

    投资的困惑
    ——黄金保值靠谱吗?5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然而,2011年五一期间,国际黄金、白银价格高台跳水,把长假归来的投资者吓出一身冷汗。
    黄金、白银价格暴涨暴跌,在微博上引起热议。许多网友不解:不是说黄金最值钱吗?黄金又不是股票,怎么也会大跌呢?
    有网友留言:“SOS!最近我买黄金被套住了,按目前价格已经蒸发了40万元人民币,怎么办啊?”现时的金价比最高位时只不过跌去6%到7%,如果这位网友在最高位买入,且不是用保证金账户、不借助杆杠来炒的情况下亏了40万元的话,那么他的投入大约是600万元。真可谓大手笔!损失如此巨大,实在令人遗憾。
    我们现在就来说一说,黄金到底能不能保住财富。

    黄金的需求并不“刚性”
    据媒体报道,中国的黄金和白银投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2010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白银期货成交量增逾六倍。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上对黄金很有偏爱的民族。黄金寓意吉祥富裕,象征权力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一向有特殊地位。在很多重要时刻,如嫁娶、寿宴、新春、添丁等,老百姓都喜欢将黄金作为礼物。中国自古还有“乱世买黄金”的说法,就是说,每当危机来临时,人们总是希望借助一种便于储藏财富的优质货币(或商品),以度过乱世,并期望财富代代相传。以上的内部原因都解释了中国人买金的热情。
    而在外部原因上,美国金融危机远未平复,世界对以美元作为保值的货币失去了信心;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形势更不容乐观,欧美股市高处不胜寒,而中国股市有心无力,其他商品也在高位。特别是通胀预期上升,看来看去,好像就只剩下黄金这个最后堡垒能确保财富的价值了。真是这样吗?
    00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翻开资本的发展史来了解一下金本位的建立和崩溃。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期,采用的货币制度是银本位。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对货币的需求猛然增长,银本位逐渐被金本位取代。所谓的“金本位”制,就是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尽管黄金比白银贵重,但金属货币毕竟有限,当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时,社会流通的货币就少了,这无疑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以20世纪大萧条为例,因为生产出来的商品无法兑现,形成所谓的产能过剩,生产力大大超过了黄金的总量。如果说那是金本位惹的祸大概也不为过。就因为金本位制,当年无法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缓解压力,银行纷纷倒闭。当然,最终受害的还是普通百姓。
    后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布新政,其中有一条是把美国民间所有的黄金都收归国有,从而废除了金本位制,然后又发行信用货币,这才度过了大劫难。但这也只是保证不再有人饿死。据说美国在大萧条中饿死的人占当时总人口的7%,足可见金本位之恐怖。
    资本发展到了现代社会,虚拟货币——信用货币(非金银)的出台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在资本市场上筹集的大量资金,帮助科学与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信用货币取代金本位的过程告诉我们,企望以黄金来保住财富是不靠谱的。历史证明,财富就像流动的水,决不可能静止不动,否则就是死水一潭,早晚会枯竭。
    在一般认知中,黄金乃稀有贵重之物。全世界所有黄金放在一块儿,也只能装满一个奥林匹克比赛用的游泳池。但是自从脱离了“金本位”那天起,黄金就降为普通商品了,即使再贵重也只是商品。而任何商品都有一定的合理价位。两三年前,一份有关黄金提炼成本和预期利润的分析报告指出:黄金的合理价位应该在每盎司400美元左右。当时美元还处于弱势;就算这几年美元贬值25%,黄金合理价位也不该超过800美元/盎司。
    而一旦进入市场,黄金的价格就将根据“供求关系”来确定。请注意,这里的“求”是指“刚需”的求,不包括炒作投机的“求”。《科学》期刊里面有篇文章提到,“据科学家推断,地壳中的黄金资源大现在世界人口已突破70亿。截至2005年,人类采掘出的黄金不过125万吨,约占总储量的六亿分之一,人均只有20克”。而过去,“因为提炼黄金的技术落后、工艺复杂、不能规模化生产等,决定了它稀有、市价高。如今科技发达,黄金不再受产能所限,再生金、合成金等大量出现,挤占了它作为饰品原料的市场份额”。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达到一定高度,人们没能力购买时,需求就会下降,黄金也不例外。比如印度人和非洲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喜欢佩戴金饰品的民族,恨不得全身上下被黄金包裹。可如今金价这么昂贵,首先就逼迫他们退出了购买的舞台;其次,黄金在工业上的重要用途,大部分早已被其他金属替代了。所以说,黄金的“刚性需求”并不刚性。

    黄金保不保值要看买入价
    炒作投机之“求”所带来的正是合理价位之上的泡沫,也就是说,再值钱的商品也要看你在哪个价位买入。在合理价位之下买入才会物超所值,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一旦超越了合理价位买入,你便进入了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即投机炒作的零和游戏中。只要没人接你的棒,你就成了最后的那个“傻瓜”,你所投入的钱便落入了他人的腰包。而投机客正是趁着价格的暴涨暴跌获利。芝加哥期货交易委员会的调查就证实,2008年上半年油价上涨,70%是投机行为推动的;2008年下半年油价下跌,80%是投机行为造成的。
    你可能要问,投机和投资到底有什么区别?当你买入一个金融产品之后,如果是指望这个产品能不停地产生收入,比如定期得到利息分红和房租收入,这叫投资。投资的收益是来自投资物所产生的财富。如果你买入一个金融产品后,是想以更高的价格卖出的话,比如股票、房子、黄金的低买高卖,那就是投机;投机的收益,是来自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
    只要弄清了投资和投机的区别,金价在无刚性需求的情况下还能惊人高涨就不难理解了。其实要论投机回报,近两年,大蒜、绿豆的价格都能翻番,和田玉的价格涨幅更是超过了百倍;黄金的飙升速度也远不如它的“弟弟”白银。
    大家是不是常听人念叨:某人几年前买入黄金,现在财富翻了几倍;某人几年前在北京、上海买了几套房子,现在已是千万富翁了。没错,这些恐怕都是事实,因为发财的故事往往被人津津乐道,而亏钱的窝囊事儿可没人愿意提。但问题在于“千金难买早知道”,类似的话也可以倒过来说。譬如20世纪末,在“COM”疯狂的时候,纳斯达克指数曾高达5000多点。如果那时入市的话,你可冤大了。10年间纳斯达克指数曾一路跌破1000多点,目前还徘徊于2000~3000点。再要回到那个最高点,可能这辈子都难了。
    更极端的是日本股市,从1990年的40000多点,一路下跌至十几年前的7000多点。这几年依然在10000点上下波动。再要爬上40000点,真是遥遥无期。投机楼市也一样。美国房价从2006年7月开始自由落体,专家预测将跌回1998年甚至1996年的价位。想回到2006年时的价位,道阻且长;日本东京的房价,离最高点时跌去90%,很多人到死可能也等不到解套。中国的A股也一样,谁要是在最高的6000多点时进入,就别对“解套”抱太大希望了。就连华尔街那位曾鼓吹A股会破10000点的“死了都不卖”先生,如今也只好尴尬地找了个台阶“将那些股票留给孩子吧”。
    如果你不幸是后面那些故事中“最高点买入,撑不住而抛”的倒霉蛋,那么你“割肉”的钱恰恰就奉献给了前面那些故事中低买高抛的人了。

    小心,别做击鼓传花的最后接手人
    现在我们来深入分析黄金、白银下跌的缘由。
    这次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各国在一轮又一轮的救市政策中放出了天量的资金。通过华尔街所用的金融化手段(即证券化或期货),尤其在全球对冲基金的推波助澜下,借助于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把黄金、白银、石油以及全球各种大宗商品的价格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也就是之前提到的炒作投机之“求”,使资产价格脱离了合理价位而出现泡沫。很显然,天量资金通过杠杆,其结果令金、银等贵金属产生了天量的泡沫。黄金价格从2008年第四季度末的790美元/盎司左右上涨到2011年4月底的1565美元/盎司,翻了将近一倍。
    然而,只要市场发生哪怕微妙的变化,如交易所的去杠杆化,市场会立刻作出反应,认为资源类商品泡沫过大,像索罗斯那样敏感的金融大鳄就会做空。只要一点火星,便会导致资源类商品泡沫的破灭。有史为鉴,是泡沫就终归要破。通常情况下,泡沫从哪儿被吹起,最终就该回落到哪儿,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最近由于多种原因,欧元急跌,美元急升,从而使得全球商品价格狂泻。金、银、铜和石油的价格全线下滑,黄金期货跌穿了1500美元的关口。白银期货更下跌至33美元,累计暴跌逾274%,创下1975年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没能及时跳过这一劫的投资者真是欲哭无泪。
    巴菲特有句名言:在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意思很简单,一旦经过理性的分析,了解到哪些热点出现了泡沫,就千万别去凑热闹。大家都怕现金会贬值,但如果一不留神在高位买入“泡沫商品”,那就不是贬值的问题了。这会儿,相信被“套牢了”的“网友”应该明白了,他解套的那天,其实就是下一个“傻瓜”接棒的那一天。
    其实,名画、古玩能不能保值的问题和钻石、黄金一样。最近,美国一位著名画家的三幅现代画,拍出了1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后来才透露出,其中有两幅画是他女儿四五岁时的涂鸦之作;还有一幅画则更离谱,是家里一条小狗的大作!前几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也很夸张。一位收藏家披露说,10多年前他曾经收藏过一个兽首,是在一个跳蚤市场花2000美元买来的。
    除了“名画”和古玩,像名表劳力士、名车劳斯莱斯、名包LV等,它们的卖价远远超过其真实的价值。也就是说,那些东西的“价值”在于下一个买家愿意出多少钱来接手。如果有闲钱买来亵玩一下倒也无妨,但它们本身无法带来收益,所有的受益都取决于下一个买家。指望保值增值,那就和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击鼓传花一样,得祈祷下一个傻瓜出现了。

    黄金的购买力并非千年不变
    有人声称,黄金才是真正的货币,政府或社会发行的法定货币只是薄纸一张。没错,货币的确是“薄纸一张”,然而只要这张薄纸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可以作为交换媒介、记账单位、价值储藏和延期付款的标准,被人们普遍接受作为支付商品、服务和偿还债务的形式,那它就不只是一张薄纸那么简单。黄金能起到这些功用吗?
    还有人说,投资黄金是明智的决策,因为数千年来它的购买力保持不变。真是这样吗?60年前很多有钱人把别的财产变卖后买入黄金储存。我们以十分极端的情况——买入后留到现在来估算一下,当时的国际金价为每盎司35美元,现今的金价超过1500美元,上涨幅度为43倍;而当时国内人均月收入为10元人民币,现在月均收入为3000元,收入上涨了300倍!可见藏金60年,贬值接近90%!记得老人们说过,在100年前,五两黄金就可以在北京买个四合院儿,在上海买栋石库门。即使最近黄金猛涨到每盎司1000美元,五两相当于80盎司,那就是8万美元,合55万人民币,别说买个四合院儿了,连买个四合院儿里给保姆住的小房间都不够了吧。
    更何况当下还有华尔街的炒作因素。30年前金价就曾被华尔街炒作,突破了每盎司850美元。即使按最保守每年3%的通胀率计算,那时850美元,其价值已然超过了现在的2000美元。一个40岁的投资者,假如在金价最高位时购入黄金作为退休之用,那就要等到28年之后,金价才可能重新升至850美元的水平,除非他活到80岁,否则就别指望这笔退休金了。退一步说,即便黄金“3000年来维持购买力不变”,这也仅仅说明黄金的真实回报率(经通胀因素调整)为0。政府发行的通货膨胀保值债券,还能有通胀率加2%的收益率呢!
    对于黄金保值的言论,投资者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分析,越是所谓“保值”的商品,就越有可能被机构用来设陷阱,以利润为诱饵勾引散户进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完全可以从房地产、石油和金价暴涨暴跌的历史中,学到宝贵的经验。和人民币“私奔”
    ——人民币升值,谁受伤谁得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又破纪录了。2011年5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美元兑人民币64921元,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一位网友在论坛发帖:“各位亲友,各位同事,我放弃一切,和人民币私奔了。”底下的回复来得倒也直接:“干吗和人民币私奔?要奔也是和美元啊。”
    人民币升值是好事吗,人民币的升贬和你我有什么关系?

    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
    2010年1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为的是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便利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境内机构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毫无疑问,《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对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大推动,能更有力地支持企业走出去,从而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就在新的试点方法推出几周后,温哥华的梅纳茨企业(Maynards Industries)率先以人民币结算的方法(以往都以美元结算交易)完成了一笔交易。这个加拿大以人民币结算交易的首例充分显示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影响力,相信不久之后,以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的交易还会更多,这一趋势将拓宽人民币的海外流出渠道,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便利作用。
    进入2011年,全球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的预期升温。美国彭博新闻社最近对1263名经济学家、分析师以及交易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人民币将在2016年前实现(与其他币种间的)自由兑换。此外,半数人认为人民币将在10年内成为一种储备货币。汇丰最新的一项针对全球21个市场6000多家贸易企业的调查显示,人民币预期将首次超越英镑成为全球贸易企业在未来半年考虑采用的三种主要结算货币之一;在中国内地,预计年内人民币将超越欧元成为贸易企业结算货币的第二选择,仅次于美元。
    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对此,中国多次重申将逐步引入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以减少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逆差,可见,中国走向浮动汇率体系还有一段长远的路。而在此之前首先面临的困境,就是以加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引擎。
    事实上,人民币自2005年起就在渐渐升值,到了2007年已升至1美元兑762元人民币;2009年1美元能兑681元人民币,2010年1美元仅能兑653元人民币,而2011年小数点后的第一位进一步降到了4。美国和欧盟对这样的升值频率依然不满意,最好再上调30%到40%。西方政府和学术界之所以喋喋不休地念叨人民币升值,无非是因为中国的对外贸易长期顺差,外汇收入大幅增加;但生产出口产品所需支付的成本,包括原材料、工薪、租金和水电等,都需要将外汇兑换成人民币,对人民币的需求自然加大,人民币应当升值才对。
    有人可能会说,人民币升值不是很好吗,我的钱不是更值钱了吗?遗憾的是,就目前情况看,人民币升值绝对是弊大于利。不要以为人民币升值了,人民币的购买力就增强了,我们在国内该买多少东西还是多少东西,没有一点儿好处。除非你整天出国旅游,甚至移民,那你手头的人民币确实“值钱”了。这可能就是这些年中国人在欧美到处置业、成了欧美房地产商的最大客户的一大原因吧。可遗憾的是,随着这两年欧美房价大跌,那些置业的中国人好不容易增值的钱又赔了回去。
    从中国经济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将损害出口业,后果是导致成本增加、利润被削薄,使出口产品失去国际竞争力。据相关模型估算,人民币每升值1%,中国将相应地减少10%的出口额,其中受损最多的是农产品、电子产品和家居饰品等行业。因此,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考验是如何尽快调整出口的产业结构。
    很显然,中国出口业已被逼到了转型的关键时刻,即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服务型产业甚至高科技服务型产业。从可能致使利润减少、工厂倒闭的角度看,人民币升值是坏事,但如果出口产业由此转型成功,坏事就变成了好事,人民币将因此拥有走向国际舞台的实力。
    世界银行日前公布的《2011环球发展地平线——多极化:新的环球经济》报告指出,美元将在2025年丧失单一统治地位,而欧元与人民币将在一个“多种货币并存”的新型货币体系中确立平起平坐的地位。人民币一旦成为国际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更有话语权,中国因此更有希望变成真正的经济强国,而非仅仅是经济大国而已。
    ……
展开
目录
序  回归常识
第一章财经新闻如何看?
什么都涨工资不涨
——通胀来了怎么办?
投资的困惑
——黄金保值靠谱吗?
和人民币“私奔”
——人民币升值,谁受伤谁得益?
美元VS人民币,谁是最后的赢家?
到中国香港打酱油,到美国买茅台
第二章专家之言如何听?
资本圈的“岳不群”
——神话背后的巴菲特
高盛们的面具
——谁还在迷信投行?
同是金牌分析师,结论为何大不同?
投资是场信息战
——小心被国际炒家忽悠
忠言逆耳
——向所有“乌鸦嘴”致敬
第三章谁在炒房?
迪拜梦碎,爱尔兰陨落
——都是房子惹的祸(1)
没有房子就结不了婚
——都是房子惹的祸(2)
泡沫啥时破?
——北京、上海房价会跌多少?
房产税
——调整楼市的利器之一
高房价之惑
——房子的定价权在谁的手中?
不买房也乐活
——你不知道的租房经济学
曼哈顿不遥远
——纽约房地产的投资商机
第四章谁在股市赚到了钱?
为什么输钱的总是你,数钱的总是别人?
你会上当吗?
——古今中外的“庞氏骗局”
富人玩金融衍生品,穷人才炒股
你在“投资”还是在“投机”?
华尔街阳谋
——财经杠杆是当代炼金术
做空是豪赌,散户要远离
期权与期货:是烟火,还是杀伤性武器?
期指高风险,一朝失误满盘皆输
掉期交易:买家没有卖家精
外汇市场:没有最险只有更险
风控模型:真的能够控制风险吗?
第五章什么是正确的财富观和消费观?
“垮掉的一群”
——美国模式正在消灭中产阶级
美元为什么这么牛?
——霸权货币的前世今生
慷慨背后的秘密
——欧美富人为何爱捐钱?
看清经济增长的“幌子”
——你被GDP忽悠了吗?
低油价时代的终结
——你作好改变生活方式的准备了吗?
明天的钱能圆今天的梦吗?
——借贷消费是个美丽的传说
下一次危机何时来?
——货币战争暗藏祸端
欲望无休止
——谁让我们远离了幸福?
希望在哪里?
——中国古代智慧的“远亲”北欧模式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