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喜怒哀乐经济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420351
  • 作      者:
    (意)利玛窦·墨特里尼著
  • 出 版 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喜怒哀乐经济学》提供了许多经济学相关的问题和案例,全面呈现了人们每天面临经济决策时所体验到的矛盾与挫败。对照这些案例和你自己的亲身遭遇,你就能理解自己是通过什么样的认知过程作出决定、大脑又是如何运作的。
  精打思算是假象?喜怒哀乐,才是你决定要不要花钱的原因!
  全球“情感经济学第一人”墨特里尼,独家揭秘人们喜怒哀乐的决定力,挑战你的理性极限!
展开
作者简介
  [意]利玛窦·墨特里尼MatteO MOtterlini,全球“情感经济学第一人”,曾任卡内基大学客座教授,现任米兰圣拉法雷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科学史、科学哲学、认知论、逻辑学、微观及宏观经济学等。著作有《方法论的优劣》、《医学判断的合理性极限》(合著)、《经济的合理性批判》、《认知与实验的经济学》等。

  陈昭蓉,东京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曾任职于台湾松下电器,现从事企业管理顾问及兼职翻译。译作有《大恐慌入门》(合译)、《工作是乘法》、《有钱人的口头禅,贫穷人的口头禅》、《金钱与正义》、《心的操纵术》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喜怒哀乐经济学》说明了我们在作决策时大脑如何运作。姑且不论阅读《喜怒哀乐经济学》会不会让你更聪明,至少它会让你思维更活跃、思虑更周密。《喜怒哀乐经济学》读起来简洁明快,让人忘记了它其实在探讨意义深远的主题。只要是对消费行为、营销策略和经济学有兴趣的人,都应该看这《喜怒哀乐经济学》。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本书彻底解说了我一贯主张的经济就是心理学。重要的是,它让世人更关心近来蓬勃发展的行为经济学和神经经济学。尤其那些政治界和经济界的领导们,看到本书的问世,一定会非常开心。
  ——丹尼尔·卡纳曼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如果不能理解人们的心理,在商业上就不能取得成功。
  ——铃木敏文 7&I集团会长兼CEO向集团干部推荐本书

  ★本书说明了我们在作决策时大脑如何运作。姑且不论阅读本书会不会让你更聪明,至少它会让你思维更活跃、思虑更周密。
  ——波恩奇内利 米兰生命健康大学生物遗传学教授

  ★这本书读起来简洁明快,让人忘记了它其实在探讨意义深远的主题。只要是对消费行为、营销策略和经济学有兴趣的人,都应该看这本书。如果能读两遍,我保证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克劳埃斯 资深财经评论家
展开
精彩书摘
  几乎所有的人在第一种情况下都会改去比较便宜的那家店,可是在第二种情况下却选择在第一家店购买。换句话说,对大多数人来说,金钱未必时时具备同等的价值。
  相同金额的钱,在不同情况下却有不同的价值。以刚才的例子来说,问题的实质其实相同,都是只要走10分钟路就能节省500元钱。可是对我们来说,买手机可以省下500元和买电视机可以省下500元,两者的差别很大。
  500元就是500元,但为什么在不同的情况下价值会变得不同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根据观察,人们往往会把金钱分成各种类别,也就是会区分金钱的来源为何、怎样累积,以及如何使用。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脑中计算的,只不过此时计算所用的数学思维和我们在学校学到的数学思维截然不同。
  观察大脑的计算方式可以发现,人们会视情况不同而赋予同等数额的金钱不同的价值,于是所作的选择就显得互相矛盾。
  在上述音乐会的例子中,许多人在第一种情况下(弄丢6000元的门票),会把这个损失列入娱乐类别(也就是为了让自己心情愉悦的花费)。当门票不见了,如果重新买一张,那么第二张的票价就必须列入娱乐类别的支出。这时候,问题就变成“要不要为了娱乐而支付总计12000元的门票。”若只是为了短暂的娱乐,这笔钱并不算少,于是许多人在反复衡量之后,宁可放弃去音乐会享受美好时光的机会。
  第二种情况则不同。在大脑的计算中,没有指定用途的6000元现金的丢失,与购买门票的6000元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别。许多人在丢失现金的情况下并不排斥掏钱去买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只花了6000元听音乐会。当然,一想到自己弄丢了与票价相等数额的钱,也会泄气和自责,但还不至于因此放弃听音乐会,毕竟这两笔钱属于不同类别的支出。
  至于买手机和电视机的例子则说明,到另一家店购买(手机或电视机)可以省下的金钱的价值,会随着选购物品的总价而改变。买3000元的手机所省下的500元,比起买80000元的电视机所省下的500元,显得更有价值。
  换句话说,金钱的价值在我们心目中并不是绝对或抽象的。我们会自行赋予金钱相对的价值,而这是受到经验和情绪所影响的。例如在尘封已久的外套口袋里意外找到的年终奖金,其价值一定有别于自己汗流浃背赚来的血汗钱,两者后来被花掉的方式当然也会有所不同。
  教科书费用、体育比赛门票、舞台剧门票、滑雪旅行费用、买彩票和股票的钱,等等,这些都被归入不同类别,分开计算。而且我们也看到,许多人在动用大笔存款购买贵重物品时,对金额的尾数连看也不看一眼,可是去超市购物时,却又变得斤斤计较,拼命挑选特价商品。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1}通过实验,观察人在消费行为中衡量金钱的种种心理现象。那些支持传统经济理论、相信“金钱价值不变”的人,对泰勒所主张的理论不以为然。因为他们认为,买彩票中奖的5000元、辛苦工作赚来的5000元、继承遗产获得的5000元,其价值理应相等。
  然而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金钱价值时未必依循经济理论。其实,这种现象层出不穷,有时甚至令人伤透脑筋。当“金钱的价值高低视情况而定”时,就代表着我们赋予了金钱相对的价值。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喜欢花钱,却讨厌存钱。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 合理决策的不合理
第1章 原来大脑是这样计算的
◇忽大忽小的500元
◇选择愈多,让人愈混乱
◇问法改变,决定就不同
第2章 自相矛盾的决定
◇如何引导顾客作选择?
◇有三个选项时,人会选中间那一个
◇内心不安时,会逃避作决定
第3章 决策的错觉和陷阱
◇荒谬的偏好顺序
◇为不合理决策付出惨痛代价
◇敝帚自珍,自卖自夸
◇人有维持现状的倾向
◇为什么无法及时终止亏损?
◇赢得竞标,反而不开心?
◇被数字印象牵着走
第4章 “先入为主”的认知陷阱
◇凭直觉下判断的后果
◇错觉其实很普遍
◇不合理的思考,才是正常
第5章 换个角度,决定大不同?
◇很可能赔钱时,会变得更敢赌
◇稳赚的时候,就变得保守
◇改变提问方式,足以影响决策
第6章 为什么老是在亏钱?
◇出租车司机在下雨天提早收工
◇卖掉赚钱的股票,抱紧赔钱的股票
◇什么事现在不做,以后会后悔?
第7章 有关金钱的错觉
◇你真的注重实质收入,胜过账面收入吗?
◇薪水少不要紧,重点是不能比同事低
◇损失10万元的失落,大过赢得10万元的喜悦

第二部 其实我们不了解自己
第8章 同样是风险,感受大不同
◇找出自相矛盾的答案
◇情绪影响对数字的判断
◇“1%”和“每100人之中有1人”的差别
◇杯子小一点,感觉分量比较多?
第9章 和风险拉锯
◇相对风险比绝对风险更耸人听闻
◇搞懂统计数据,认清事物本质
第10章 高估自己的判断力
◇愈专业,愈容易自以为是
◇自大造成的陷阱
◇成功是自己了不起,失败是因为别人不好
◇人只看得见自己想看的
第11章 经验会作怪
◇高谈阔论的“事后诸葛”
◇事后的归因,影响客观的判断
第12章 投资人的心理
◇一味追求低风险,不见得风险就低
◇对过去表现良好的股票过度乐观
◇投资自己熟悉的企业,有什么不对?
◇愈清楚情况,投资愈顺利?
◇积极买卖,造成亏损
第13章 预测将来
◇既有经验影响对未来的判断
◇买卖股票难免感情用事

第三部 喜怒哀乐的决定力
第14章 盈亏的游戏
◇与人交手时的心理战
◇合作博弈
◇理论和实际的差距
第15章 会发怒的神经元
◇大脑痛苦的时候
◇了解别人的想法,再决定自己的做法
◇伸张正义的复仇带来快感
第16章 看穿人心的镜像游戏
◇以神经生物学解释金钱游戏
◇同理心来自镜像神经元
◇道德判断的两难,大脑怎么说?
第17章 情感与理性的角力
◇理性是有极限的
◇情感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人与鸽子的相似处
第18章 太有人性的大脑
◇情感如同不易驾驭的黑马
◇刷卡付费减轻了神经系统的痛苦
◇合理决策的人,能妥善操控情感

结语 懒人经济学
◇决策何须太费力
◇自动反应的陷阱
◇认清自己的极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