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篇
有所准备,有所追求,然后可以甘于寂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树叶飘零,形影相吊,登高望远,路无尽头,这是怎样的一种寂寞?但就是这样的寂寞才可以培育出灿烂的花朵。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因为不圆满,我们才可能进一步完美
以人生为目的,好好活在当下
明乎昼夜之道而知生死
改变想法,改变人生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二、修心篇
《地藏经》中说"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业是什么?就是人们的所想所为,而评价一个人的功德罪过,并不只是要看做了什么,也要看他动过什么样的念头。因此为人当自律,既不可动邪念,更不可行妄为。
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很重要
不要让欲望超过你的能力范围
君子忧道不忧贫
爱的最高境界是无我
以惠我之心惠人,以责人之心责己
有德无才难成事,有才无德办坏事
贵在执著,错在太执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不虞之誉、求全之毁均一笑了之
内不为烦恼所惑,外不被环境所扰
三、修身篇
佛印与苏东坡,一位禅师,一位文豪,两人在一起常常打打机锋,互相切磋。有一次他们出游时看到一尊观音石像,佛印立即合掌参拜。苏东坡趁机刁难佛印:"人们都要拜观音,可是我看她手上也挂着念珠,看她合掌念佛的姿势,不知道她在拜谁还是求谁呢?"
佛印反问道:"这个得要问你自己。"
"我又不是观音,我怎么知道她在念谁?"苏东坡很诧异。
"阿弥陀佛。"佛印长念一声说,"求人不如求己。"
修己以清心为务,涉世以慎言为先
人先自助,然后得到天助和人助
人随时都会犯错误,善补过则无咎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灵魂先于肉体屈服是一件耻事
有守有为者,身处逆境人格也会飘香
拿得起,放得下
点亮一支蜡烛胜过诅咒黑暗
不迷信他人,也不迷信自己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四、治家篇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话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那么幸福家庭的相似之处是什么呢?和谐。和谐的家庭才会幸福,至少离幸福不会太遥远,而不和谐的家庭必然是不幸的。
孝悌之道是人伦之本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治家之道在于勤俭
一家之主的责任与担当
有缘夫妻,债务儿女
因材施教,父母是儿女最好的老师
重视家庭中的礼仪教育
五、交友篇
一位少年去拜访长者,请教"如何成为自己愉快也能够让别人愉快的人"。长者送给他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
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最好的自我介绍
人能做到忘我,就永远不会被人忘记
若即若离:用距离维系亲密
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
风雨同舟,患难之中砺真情
济人须济急时无,雪中送炭远胜锦上添花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以友道相处是事业兴盛的基础
对朋友不能有求必应
君子之交淡如水,学会珍惜朋友
六、治学篇
人生路上,如果成天陶醉于自我的独特之处,怎么可能"日三省吾身"?当然也就不可"知明而行可以无过矣"了。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的发展就像麦穗的生长:麦穗空的时候,麦子长得很快,麦穗骄傲地将头昂起;但是,当麦穗成熟饱满时,它们开始学会谦虚,垂下麦芒。
读书是为了做人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举一反三才能事半功倍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
最大的智慧是承认无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七、管理篇
西邻有五个儿子:老大忠厚老实,老二机灵能干,老三是个盲人,老四是个驼背,老五是个跛子,两个正常人加上三个残疾人,这样的五个儿子凑在一起,让旁人看了都为他发愁。
西邻根据五个孩子各自的情况,老大朴实就让他去种地,老二机智就让他去经商,老三眼盲就让他学习卜卦算命,老四驼背但可以搓搓麻绳,老五行动不便可以坐下来纺纱。如此一来,五人都过上了富裕的日子,所谓"五子者皆不患于衣食焉"。
在人之上,以人为人;在人之下,以己为人
顾左右而言他,破难题于无形
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藏智守拙才能占得先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用人之长,忘人之短
话少错也少,话巧路却多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推功揽过,得人心者得天下
莫因妒忌毁了人生
八、处世篇
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虽然十分瘦小,却赢得千万人的尊敬。有人问他:"我举双手拥护你的非暴力不合作信念,可有许多人并不同意,我该怎样改变他们呢?"甘地回答说:"不用也不必,因为你无法改变别人。你希望别人改变,你自己必须先做到。"
独乐乐远比不上众乐乐
不迁怒,不贰过
出淤泥而不染才是真正的高尚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施比受更有福,把一切都布施给众生
往远处看,向平处行
别违逆了"功成、名遂、身退"的天之道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处世但求心安,成功何必在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