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鸿鹄
[秦]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背景介绍】
陈胜,秦朝末年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人,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之一。
早年,陈胜曾受雇佣为人种田。一次在垄上休息时,陈胜对同伴说:“如果将来富贵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记呀!”同伴说:“咱们给人种地,怎会富贵?”陈胜叹息道:“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公元前210年,秦二世胡亥登基,开始了他比秦始皇更残暴的统治。公元前209年7月,秦二世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今北京密云)。陈胜也被征召,为队伍中的“屯长”(小头目)。当队伍行至大泽乡时,遇到了大雨,难以前进。如果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大家都要被杀头。在这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陈胜与吴广揭竿而起,发动了著名的大泽乡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陈胜在称王之后就过起了奢华的生活。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贫穷的过去,他竟然杀死了许多当初曾经和他一起耕田的家乡老友,以至于自己最后众叛亲离。称王6个月后,陈胜被自己的部下杀害,起义以失败告终。
【随感】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天空下,心量有多大,天空就有多开阔。
陈胜自诩为“鸿鹄”,但他的天空也不过如此。而有的人,他(她)的天空包容着大地上每一份的爱与痛,包容着每一阵欢笑、每一滴泪水和每一段歌声。他(她)将路过每一个人的路,悲伤着每一个人的悲伤,幸福着每一个人的幸福——这,才是真正的鸿鹄。
只要有翅膀,就能够飞翔。天空已为你打开,向着远方勇敢地飞吧!
何以为家
[西汉]霍去病:“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背景介绍】
霍去病(前140~前117),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是平阳公主(汉武帝姐姐)家中的奴婢卫少儿与衙役霍仲儒的非婚生子。
霍去病从小生长在奴婢群中。后来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被汉武帝看重,被立为皇后,卫氏家族从此平步青云。霍去病18岁即为天子侍中(皇帝的贴身保镖),其舅父卫青被封为大将军,也是抗击匈奴的名将。
西汉初年,匈奴多次入侵北方边境。元朔六年,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讨伐匈奴。霍去病率领800精锐骑兵长驱直入,出奇制胜,歼灭匈奴2000余人,被封为冠军侯。
在随后的战役中,霍去病展现了杰出的军事才华,歼灭匈奴十万余人,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汉武帝非常赏识霍去病,要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留下了千古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元狩六年,霍去病猝然去世,年仅24岁。汉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未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陵墓,状如祁连山,以纪念其不朽的功勋。
【随感】
胜人者力,胜己者强。对于个人来讲,更需要战胜的不是外在的强敌,而是要战胜自己,这需要更大的勇气、毅力和坚韧。古人将自己的弱点、恶习和烦恼比喻为盘踞在枕边的毒蛇,所以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道理很简单:毒蛇不除,岂能安眠?!
老当益壮
[东汉]马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马援传》
【背景介绍】
马援(前14~49),字文渊,东汉著名的大将。
马援从小就与众不同,“少有大志,诸兄奇之”。他曾当过扶风郡(今陕西兴平东南)的督邮,但是一次郡太守命他押送犯人去受刑,马援看到犯人太可怜,就私下将他们放了,他自己也只好逃亡到了北地郡(今甘肃庆阳西北)。
后来天下大赦,马援就安心地经营起了畜牧业。由于管理得法,很快马援就有了牛羊几千头,还积蓄了几万斛粮食。但是他并不看重这些财物,经常将财物分给大家,自己的生活却很朴素。他说:“积累钱财是为了帮助别人,否则只是一个守财奴而已。”他平时还经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越是穷困,越要坚强;越是年纪大,越要不服老。(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先是被王莽的军队征召,后又投奔了汉光武帝刘秀,开始他漫长的军旅生涯。马援为汉朝的江山立下了一个又一个功勋,还留下了“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豪言壮语。
建武二十四年(48),南方发生叛乱,年已62岁的马援向光武帝请缨出征平叛。光武帝考虑他年事已高,没有答应。马援说:“臣尚能被甲上马!”马援飞身上马。于是,只见一位须发飘飘的老将骑着骏马,身披铠甲手握兵刃,英姿飒爽地来到了光武帝面前。看到此情此景,光武帝也深受感动,禁不住赞叹道:“矍铄哉,是翁也!”
建武二十五年(49),马援在战场上病逝,实现了“马革裹尸,不死床箦”的志愿。
【随感】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老年负责。如果细心地观察身边不同的老人,看看他们的过去,再看看他们的现在,那我们该何去何从就很明显了。然后,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念头做起,继续去书写天地间的那一段传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