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下幸福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30670
  • 作      者:
    (美)凯文·布朗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渴望幸福感,注重内心满足的现代人
    对生活质量有更高追求的职场人
    心灵励志类书的忠实读者
    生命的光彩程度,不是来自于生命的长度,而是来自于幸福实践的亮度。我们总在寻觅幸福、渴望幸福,殊不知,幸福其实真的很简单——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如果你还未感知到,就请翻开书,随本书作者一同品味寻常生活的幸福,换个角度看你的生活,有时改变你的想法,就改变了你的世界。
展开
作者简介
    凯文·布朗(Kevin Brown),励志心灵导师作家,退休教授,长期环球旅行,曾经主持教育培训工作,并长年参与慈善工作,对生活哲学有深刻体悟,近几年潜心于心灵励志书的著书立说。
展开
内容介绍
    “生命的觉知课系列”作为直击亿万人心灵的幸福能量书,由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同步推出,在生命的觉知课系列2——《当下幸福力》中,作者基于对日常生活的深刻洞察,用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从崭新的视角提醒人们觉知生命点滴,感受寻常生活的幸福,对于现今浮躁的人们可谓是一捧清心明智的甘泉。
    学会失败:当身处困境时,不要寄望突然于出现巨大的力量,帮你瞬间翻转人生逆境,那是赌徒一把翻盘的“乐透思维”,最可能实现的改变是让一个好的观念、正面的想法,慢慢地发酵茁壮,在无形间一步步累积成为可观的改变力量。
    远离抱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两只狼正在打架。其中一只是愤怒抱怨的、报仇心强的,有暴力倾向的;另一只则是友善的、可爱的、温和的。你喂食哪一只,哪一只就会获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章 快乐风向标
    “爸,你看丹尼尔好高兴呀。”记得女儿克丽丝廷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参加郊游,指着她的同学丹尼 尔说。
    “哦,为什么丹尼尔这么高兴?”我顺着女儿的话问她。
    “丹尼尔的爸爸送给他一个遥控机械金刚玩具,所以他很高兴呀!”丹尼尔正玩着一个看起来就不便宜的高级玩具。
    “丹尼尔有了玩具就这么高兴吗?”我笑着问女儿。
    “当然呀,因为别的男生都没有,只有他有呀!”女儿理所当然地回答我。
    小孩可以因为物质而轻易快乐,但也许就像女儿的回答,高兴的真正原因不是来自于物质,而是与别人比较后的优越感受。聪明的克丽丝廷,说出了真理。
    快乐指数(GNH)
    英国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的学者怀特(Adrian White)曾经针对“生活满意指数”(Satisfaction with Life Index)展开全球抽样调查(8万人),于2006年发表“世界幸福地图”(World Map of Happiness)。身为社会心理学家的怀特发表的这份调查报告,再次证明了快乐与金钱并非成正比关系的古老智慧。这份为世人关注的调查,结果之一是:不丹,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上的小国,在全球178个国家中的“生活满意指数”排名第八,是亚洲国家的第一名。
    先来看看不丹这个国家。据说,前不丹国王曾经花了两年时间徒步走遍全国,想了解“人民真正需要些什么”。这是一个优秀的领袖最该持续关切的问题。后来,不丹国王发现,不丹的男女老幼,不分阶级与经济条件,都想“快乐一点儿”。不丹国王因此体悟:抽象的心灵,反而才最需要拥有实在的感受。因此他创设了国民快乐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的概念,并把它作为不丹施政的政策重心,推行了30多年。怀特教授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成果显著。
    不丹的面积不到5万平方公里,国土有1/3是山地,与先进国家相比,这里教育落后,且依照国民年所得计算,是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是不丹国王施政的理念是“国民快乐指数比国内生产总值更重要”,国民的快乐增加比国内经济提升更重要。尽管不丹的领土、人口、财富等各项资源和文明程度,都远不及先进国家,但这个贫穷的国度却有世界“最先进”的快乐感受。
    后来,法国总统萨科奇也建议统计国民快乐指数,并希望把国民快乐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一起作为评估经济增长的依据,英国也随之跟进。我真希望世界上的国家都能统计考量这项快乐指标,那么幸福的人一定会更多。
    不丹的例子,以及怀特教授的调查所引起的反响,是启发并让我们重视快乐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性的很好的开始。现代人应该好好思考,在强调效率和生产、忙碌竞争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牺牲了快乐来换得其他?但是,随着“快乐指数”的问世,有一个问题让我不禁想问:快乐可以量化吗?
    现代社会强调数据管理、科学验证,每种目标都以精确的数字作为衡量的标准。是的,科学精神讲究的数字精确是解读真相的必然要素,但是还有很多的情况确实很难通过精确的数字进行考量。快乐,不是股票的指数,也不是商品的价格,更不是具体可见的物品,抽象感官的快乐,其实是很难量化的。研究所用的参考指标,有一定的可信度,但若说要完全测量出快乐指数有多少,就好像我让你回答“你今天有多快乐”一样,你的答案可能是“很快乐”、“不太快乐”、“很不快乐”等,只是无论你怎么形容,我也无法精准测知你心里面的快乐含量。
    我要说的是,快乐指数是供我们参考用的,但是否生活得快乐,还要看你的感受如何。就算你把研究测量快乐指数的指标都放入你的生活里,也未必就能帮助你导出快乐的结果。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并理解:“为什么他们比较容易感到快乐?”
    我读过的一本书中曾提到一个对比。日本人家庭生活中要用到的生活必需品超过8000种。日本是先进国家而且重视生活细节,这个数字是可以理解的,我想其他的先进国家也同样会需要数目庞大的日常用品。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国家,他们的国民,只需要不到20种必需品就能生活了。没错,这个国家就是不丹。富有未必快乐,古老的智慧早就告诉我们了。物质欲望不强、“够就好”的乐天知命观念,就是97%的不丹人自觉快乐的主要原因。生活态度是幸福快乐的风向标,它的转向会决定幸福的来向。
    所以,“为什么他们比较容易感到快乐?”问题的答案之一就是:满足于“够好”的心理。
    快乐的语句
    我们可以私下对身边亲友进行“快乐地图”的调查,看看自己是处在氛围轻松快乐的高气压,还是气氛凝重的低气压。其实判断方法很简单,听听对方说话的语气就略知一二了。
    快乐的时候,说的话一定不一样。比如说,克丽丝廷小时候,我一问她“今天在学校还好吗”,她若是说“还可以”,我就知道大概不太好,因为女儿是个高度敏感的女孩,一点点的快乐都会表露无遗。其实通过一个人说话的语气,多少可以揣测他内心的想法。当我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教导他们,心灵快乐最重要。而我的教育方法就是让他们尽量通过快乐的语气,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从小养成习惯,慢慢地形成健康阳光的人生观。
    影响孩子心灵快乐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考试成绩,可能是父母的零用钱,可能是一次学校社团活动。各种测量指标中,有一个判断的天秤,就是是否因为“匮乏感”而不快乐。我对孩子说,只要你的心灵没有匮乏感,就比较容易快乐。匮乏感,多半是来自物质欲望,使得我们在追逐过程中因为失落、因为相对不足,而有了不快乐的感受。所以我告诉孩子的快乐秘诀就是:够了,就好。
    但是,克丽丝廷问我:“生活要多少,才足够呢?”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会相同。我回答克丽丝廷的答案是:“生活要多少,才能满足呢?”反过来想的时候,就容易找到足够的满足点。
    欲求不满足的人会说:“要是有……就好了。”他们脑中充满的是多多益善的观念;但是懂得满足的人会说:“够了,够了,这样就很够了。”从人们的日常回答中,就可以测知自己或他人到底是属于哪一种生活追求。“想要”是没有止尽的黑洞,再多的物质都无法填平;而“需要”是一个盛水的容器,有了上限,多了就会溢出来。因此只要达到目标,就满足了。
    即使没有说出来,我们的心里也常会隐约出现一种声音,就是“我还想,我还要……”,虽然自己无法获得,但阻碍不了想要的念头产生。因为这些念头萦绕不去,可是却又无法实现,所以我们产生了焦虑和不安。追求不到、无法拥有、物质的不满足,都是陷入痛苦的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语言表达习惯的改变养成知足心理,诸如“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其实没有什么不好”、“上帝对我真是够好了”,久而久之,我们的心理情绪也会跟着改变,这样就不容易从负面思考问题。懂得感恩,满足现状,让这些好的语句“优化”自己的心理意识,进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观。
    你不知道的欲望心理学
    为什么快乐感受要从“够好”的说法做起,那是因为贪婪的欲望是不快乐、不幸福的根本原因。大家都知道,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可怕的欲望会让人沉沦。很多人分不清欲望的定义与范围,有的人会以“事业心”的说法,来解释自己的欲望,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对。他们会说,“我不是贪心,我是怀抱着强烈的事业心,那是我的梦想。”
    怀抱事业心当然是好的,我们要对未来有个清楚的想法,树立崇高目标,敦促自己向着它一直跑,这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但是欲望,则不同于事业心,欲望是为了满足自我享乐的物质需要,甚至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所以,要厘清欲望的出发点,以及达到欲望的方式是否正当。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欲望的人,很容易失控脱序。理解欲望的破坏力是自我约束的重要一步。我看过一位专家对欲望的解释:“给一个,不够;给两个,刚好;给三个,就太少。”这句话乍看很奇怪,假设我们给孩子糖果,给一个,孩子可能会嫌太少,这可以理解,给两颗糖果,或许刚好让孩子不再吵闹,但是心理学家为什么说,给了三个反而太少呢?这种现象相信有教养经验的父母,一定是亲身体验、完全认同的。
    心理学家完全掌握了人的心理。我们的心理有一个临界值,一旦突破这个临界值,就会上瘾,开始索求无度。所以当给了三个以后,孩子不但没有停止吵闹,反而会提出吃更多糖果的要求,比如会以做完功课再发给两颗来作交换。上瘾,是很麻烦的症状,在自制力降低的情况下,会使人的言行都陷入失控的状态。
    强烈的欲望真的很像毒瘾,会使我们莫名其妙、不受控制地做出某些事情。如果缺乏自制力,被欲望冲昏了头,自己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克制不住欲望,人就会成为最恐怖的动物。”欲望让人兴奋、疯狂,甚至沉沦,一个健康的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是欲望不可以超越理性,否则就会非常危险。有过多欲望的人是永远不会快乐的,他们追求欲望的过程,看似活力无限,追求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目标,但这些目标往往是不切实际的。他们会通过不理性、不正当,甚至不道德的手段去设法实现目标,很容易在焦虑不安、与期望值高度落差的情绪下,跌入痛苦的谷底。许多宗教都会说,痛苦的最大原因是得不到。欲求无法满足,心里的期望与现实产生巨大落差,使得心灵有了缺口而无法填补,这样就无法快乐。
    “得其所爱,是成功;爱其所得,是满足。”能够得到喜爱的东西,就是一种成功;而无论得到了多少,都能够珍爱拥有的一切,就是一种满足。前者是我们生活的动力,后者是我们生活的定力。懂得满足的人,会感谢已经拥有的,诚心悦纳生命的赐予。因为感谢,所以满足。快乐的定义就是“爱其所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当心里没有贪婪的欲望,快乐就会自动上门了。
    生命就像摩天轮
    我当学生时经常会问一个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容易不快乐?该如何才能快乐幸福呢?”每个人都有对生命的疑惑和好奇,或许很多人也有这样的问号。
    记得一次在课堂上,我和学生聊天谈到生命的意义。我请学生们想想自己认为的生命意义是什么。有的学生说,生命的意义,就是发挥自己的专长;有的学生认为,生命的意义就是尽其所能帮助别人;也有学生说,生命的意义是培育下一代,好让人类生生不息。这些都是各有道理的答案。
    当时东尼的答案很有趣。东尼说,人生的意义很像是坐摩天轮。这个新奇的说法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大家都好奇地看着他,想听听他的高见。东尼说,他觉得人生应该如同搭乘摩天轮。原因是,“当坐在位置上的时候,即开始期待一趟惊险有趣的旅程,随着摩天轮慢慢爬升,会越来越有新奇的感受,每每使自己连连惊呼。而最主要的是,随着爬高眼界开始开阔,会看到与出发初期截然不同的风景,最后在兴奋中来到最高点,摩天轮会在此滞留好一阵子,让你体会旅程高点的感受。等到我们离开高点,慢慢下滑的时候,就会因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情而感到紧张。尤其当下滑速度加快的时候,一颗心吓得仿佛要跳出来,就如同中年以后的人会担心未来的人生。但这时候,我们会重回曾经经历过的每一个高度,看着曾经观赏过的每一处风景,回味之前同一处高度时的熟悉感受,心里知道自己要开始下半场的人生了。随着慢慢地下降,这趟惊险之旅即将完成,最后在我们还意犹未尽的时候,摩天轮停了,就像生命一样,走过圆满的一圈后,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东尼说完之后,全班静默了几秒钟,然后有同学说:“哇,没想到东尼说得这么有画面感!”是呀,东尼形容得很好。摩天轮的比喻,告诉我们:生命最后都将回到起点,重点是在过程中,我们要历经惊险、恐惧、尖叫(不管来自兴奋还是害怕),看到不同地方的风景,然后收获快乐。
    生命之旅就像摩天轮之旅,每一个人在过程中,不必也不可以带多余的东西搭乘,太多的物质,反而会成为我们的累赘,成为生命之旅的负荷。我们要轻松搭乘,用心体会过程中的精彩,这种精彩更多来自于心灵之旅,而不是物质的获得与满足。
    在上一册中我曾经提到过,网友曾倡导一种活动,就是将自己生活中“多余”的东西打包,然后丢弃或拍卖。通过这个活动,检视生活里面到底充斥着多少不必要的东西。这个活动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响应。当我们静下心来从实际需要的角度去取舍生活用品的时候,就会赫然发现,可以打包的多余物品竟然如此之多。有些网友将自己的成果张贴上网,好几大包的“多余”物品,令人不禁感叹:除去多余之后的“够用”物资竟然可以如此简约。网友将多出的空旷生活空间与人分享,引起很多的讨论。原来我们的消费欲望、拥有欲望,往往是不经济、不实用的。可不是吗?环顾四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用不到却占着空间的“垃圾”?我们生活中所需的物质,真的是够了,就好了。
    糟糕的记忆力
    快乐,并非你是什么,或者你拥有什么,而是你会在生命中思考什么。快乐是内心感受的反映。所以有人说,快乐,不是你历经什么,而是你还记得什么。如果记得的都是快乐的,对于讨厌的情绪与事情,尽量不要记得太清楚,那么整体感受就会偏向快乐。于是,“为什么他们比较容易感觉快乐?”这一问题的答案之二就是:努力忘掉不愉快。
    萨姆与乔治,是两个有健忘症的老人。他们的好朋友托马斯过世了,得知消息的萨姆想告诉乔治。
    “有个不幸的事情要告诉你。”萨姆说。
    “什么不幸的事情?”乔治说。
    “哦,是托马斯的事情……”只开了个话头儿,萨姆就停下来了。过了几分钟后,萨姆终于继续说,“我刚说的事情,你觉得呢?”
    “我觉得没事。”乔治说。
    “哦,没事就好。对了,下次说话不要停太久,刚一直在等你说话呢。”萨姆说。
    “好的,我知道了,托马斯。”乔治回答。
    两个人继续高兴地聊天。
    这是一个笑话,但是如果正常的人因为记忆力不好而忘掉不愉快的事情,那并不是坏事情。就如作家丽塔·梅·布朗(Rita Mae Brown)的一句人生趣解:“快乐的关键之一就是糟糕的记忆力。”关于埋怨、仇恨、不公平等等一切不好的负面记忆,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我忘了。”也许你真是记忆不好,不记仇,不记恨,比较健忘,或许你是刻意训练自己,只要是不好的记忆就一笔抹去,无论如何,结果都是好的,那就是你心里面堆积的快乐比较多。
    我的一位心理医生朋友给他的患者开了一个药方:“想象你是一位画家,有两个地方可以让你作画,一处是岩石,一处是沙滩。当你想画下美好的事物时,请到岩石前作画;当你想画下不好的事物时,请在沙滩上绘图。理由是:岩石上的画作可以保存长久;而沙滩上的画作,风一吹、浪一卷,就不复存在了。”健忘,在不愉快的累积上,可真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毛病。把坏事情忘得快、忘得多,那快乐的指数就容易上升。
    投资心灵的快乐
    你一定同意,有100万美元的人,不会比有90万美元的人更快乐。金钱买不到一切,尤其是快乐。人是有灵性的动物,感觉是抽象的,幸福快乐的感受是由心灵制造出的综合印象,财富固然可以给我们带来某种程度的享受与愉悦,但是我想每个人都会同意,能够跟幸福画上等号的,绝对不是财富的多寡,而是内心的感受。金钱买到一些物质上的满足,但奇妙的是,一旦习惯以金钱物质换取“快乐”,反而往往换到更多的不快乐与空虚。
    那该怎么做,怎么获得快乐呢?其实很简单,很多活在不快乐情境中的人,都忘记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投资心灵的快乐”。每一本理财书,都教导大家如何以钱生钱,如何重视复利的威力,如何看懂股市、汇市的指数,找到有潜力的投资标的。但是,如《圣经》上所说,若赢得了全世界,却失去了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失去自己除了指健康以外,其实更大一部分是心灵的满足快乐。投资心灵的快乐,比投资金钱的快乐,有意义太多了,可是多数人忽略了投资心灵的重要性。
    如果,从财经投资学的角度来看心灵的投资,它同样需要我们寻找好标的,长期持有,时时看管,懂得持续加注投资。很多生活快乐高手,就是懂得从生活细节入手,以不花钱的方式,寻觅小小的快乐。也许是读了一本好书,也许是信步游走在令人心旷神怡的优美环境,也许是增长了知识等,这些小小的快乐,都不是以财富物质为前提,但却有最强的心灵感染力,每一件小事都像是一个个的网结,最后会结成一张快乐的大网,把自己网在幸福里面。
    当我们的幸福感,不是从物质,而是从心底深处而来;当我们的快乐可以来自于生活中的小小发现;当我们不再只是“想要”,而是“需要”之后,就开始懂得“不要”的重要性,那么容易满足的我们距离幸福快乐,就绝对不远了。你快乐吗?该怎么样找到快乐的根源,建立属于自己的快乐指标呢?不要急着找答案,先检视自己的生活态度,答案很快就会出来了。
    ……
展开
目录
前言 幸福的迷宫理论
第1章 “天下第一惨综合征”
第2章 魔术数字
第3章 快乐风向标
第4章 思考幸福的技巧
第5章 水晶球报告
第6章 “赚”生活
第7章 生活中的数学
第8章 孩子,最好的老师
第9章 梦想的翻译
第10章 生命项链
结语 世界第八大错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