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种自知之明就是能发现自己的卓越与缺陷,认识自我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依从自己的条件决定去干什么,不去干什么,用理智的方略选择目的或理想,成功的概率就高得多了。
当然,有些人是没有自知之明的,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还有些人一辈子既不知道自己所短,也不晓得自己所长。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只要你认真观察,生活中比比皆是。
一只鹰凭着尖利的双爪和带钩的嘴,加之凶悍猛烈的冲击力,向羊俯冲过来。羊在如此强劲的对手之下,只有束手就擒了。
在一旁观看的乌鸦,既没有鹰尖利的双爪,又没有鹰带钩的嘴,更没有鹰凶悍猛烈的冲击力,也向羊俯冲下来。
当乌鸦扑向羊时,羊没有惊慌,甚至还嘲笑它:“你一只平庸的黑鸟,岂敢在我的头上动土,真是自不量力。”结果,乌鸦突袭羊的目的不仅没有得逞,反而成为牧羊人的猎物。
乌鸦之所以在袭击羊的行动中失败,是因为它没有自知之明。乌鸦只看到了鹰猎取羊的成功,却看不到鹰独有的长处和优势。当然,它更发现不了自己的短处和劣势。乌鸦本来不具备捕猎羊的条件,而又硬要去做这种,结果只能导致失败。
生活中,导致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当事者没有自知之明,既没有发现客观世界的奥秘,也没有发现主观世界的长短。归根结底,还是他们不了解自己,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点。
生物遗传密码的千差万别,成就了每个人的特长和缺陷;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差异,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志趣、性格和风采,其中既有迷人之处,又有遗憾之处。当这些“自我”能真实地表露出来时,其魅力一定最动人。牵强自己,一味要求自己与令我们羡慕的人看齐,常常会丧失美好的东西,而流于尴尬与痛苦。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哪一个强?”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他能够以一知十;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两件事。”
子贡的自知是明智的。子贡的从容更是胸怀博大。他虽不及颜回闻一知十,但却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传之千古。
人们都喜爱听好话、奉承话。不自知的人听到好话、奉承话,便会信以为真,飘飘然,觉得自己很伟大。他没有考虑在这些话的背后,说话人的目的是什么。《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明白:“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
古代有一个监察御史,文笔不行却爱好写文章。人家奉承他两句,他就拿出一部分钱财请客。监察御史的夫人劝他说:“你并不擅长文笔,一定是那些人在拿你寻开心。”这位监察御史想想好像是这么回事,以后就不管别人怎么说,再也不肯出钱请客了。
可怕的自我陶醉比公开的挑战更危险。流星一旦在灿烂的星空中炫耀自己的光亮,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一切。所谓“成就大就居功自傲,名声高即目中无人”,是一样的道理。
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须换一个角度看自己。首先,要“察己”。客观地审视自己,跳出自我,观照自身。如同照镜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点,更要觉察自身的瑕疵。切忌孤芳自赏、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断完善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P8-9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