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幸福感理论的最新发展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幸福感的定义与测量
第三节 新古典绝对效用理论的困境
第四节 对伊斯特林悖论的解释
一 相对效用假说
二 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假说
三 收入分配状况恶化假说
四 忽视变量假说
五 评述
第五节 幸福感理论的实证检验方法
第六节 幸福感理论的应用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相对效用假说与幸福感差异
三 忽视变量假说与幸福感差异
四 幸福感比较和排名的意义
第七节 结语
第二章 幸福感研究的理性基础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利他行为的利己动机
一 关于利他行为是否存在利己动机的争论
二 经济代价规则型利他行为的自利性
三 其他类型利他行为的自利性
四 我国居民的公益活动参与和幸福感
第三节 我国农民的理性与合作性
一 我国农民的理性
二 我国农民的合作性——兼评曹锦清教授的主张
三 结论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收入差距与幸福感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相对收入的福利影响
二 地区收入差距的福利影响
三 评述
第三节 相对收入和地区收入差距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一 模型设定
二 变量特征
三 计量结果
第四节 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一 模型设定
二 变量特征
三 计量结果
第五节 结语
第四章 民生项目的财政投入与幸福感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模型设定
一 文献综述
二 模型设定
第三节 变量特征
第四节 计量结果
第五节 不同的民生项目财政投入度量方式对计量结果的影响
第六节 看病难的案例分析
……
第五章 失业与幸福
第六章 激励与满意度
第七章 宗教信仰与幸福感
第八章 幸福感与自杀
第九章 通向幸福的政策选择
第十章 通向幸福的自我调适
内容摘要
《通向幸福之路》借鉴西方效用理论的最新成果,在分析理性经济人假设对我国的可适性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宏观因素收入差距和民生项目的财政投入以及微观因素失业、激励和宗教信仰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利用相关理论和实证结果解释了自杀行为。探讨了提高我国居民幸福感的相关政策和个人调适对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