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然权与人权的融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07369
  • 作      者:
    周国文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历史总是在矛盾中辩证地发展。现代工业文明在带来进步的同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也暴露出它固有的内在缺陷,突出表现为生态、环境和资源压力日渐增大,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日益突出。<br>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美好的要求,全世界都需要反思现代工业文明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体制结构,探索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br>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出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到2020年全面小康实现之时,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对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然,这也为学术界提出了一个新的重大课题,那就是要深入而全面地探讨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和系统建构。<br>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既要改变思维方式,也要改变行为方式; 既要改变生产方式,也要改变生活方式;既要改变道德和观念,也要改变法律和体制。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不仅仅是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更是涉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整个社会文明形态的变革。应该在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在反思现代工业文明模式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对立的矛盾基础上, 以生态学规律为基础,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从物质、制度和精神观念三个层面进行改善,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全面提升人的生活品质的同时,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生态伦理的概念解析与理论缘起<br>    生态伦理遵循自然伦理的原则,本着保护空气、水、植被与土壤等自然要素的行为规范,形成关怀自然、爱护环境的基本观念。生态伦理主张公民之间基于对自然的尊重与责任,本着自愿原则所发生的人与自然界的交往,在尊重自然的意志表达以及在不隶属、也不支配自然的前提下,遵循基于自然其整体价值的共识性的基本准则。它强调在生态社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应过一种源于自然、回馈自然的有道德生活,善尽自己在生态社会中的职责与义务。探索生态伦理概念的理论溯源与演化,是一个力图维护自然、保障环境与创造秩序的规则系统的前提条件。<br>    公民在与自然界相交往的公共生活中必须符合伦理要求,在社会道德关系中寻求协调的可能。对生态伦理的遵从与信奉,才能产生人与自然有效交往的可信赖的基础,并且形成判断各自行动后果的合理社会标准。立足于这一健全的社会生活标准,在理念上所产生的信仰,在价值上所产生的认同,在行为上所产生的规范,能具体地引导我们每个公民的言行举止。“现代人的道德危机主要表现为人们道德自觉性的降低,其根本原因则在于道德失去了超越性信仰的支持。”而按照生态伦理原则所确定的自然生活规则来进行的社会行动,是公民在意志与知性上的健全,它能有效地促进公共社会之生态生活的效用,并遵循人、自然与社会相兼顾的考虑,相互协调我们对待自然界的交往活动。<br>    第一节  生态伦理与公民伦理<br>    对公民基于自然为本的生活规范的需要,是生态伦理存在的前提条件;对来源于自然的健全生活与完善德性的推崇,是生态伦理存在的情感基础。生态伦理是建立在人所立足的整个世界的基础之上,这个世界既包括了人,又包括了体现为自然的宇宙苍穹,或者说宇宙苍穹是人的扩展。生态伦理着眼于生态领域美德的培养。何谓生态伦理,这是一个仁智交锋的问题。一般地说,生态伦理是人对待自然界的恰当态度与行为规范,它离不开自然理性的支撑。诚如黑格尔在《自然哲学》中所言:“自然自在地就是理性,但是只有通过精神,理性才会作为理性,经过自然而达到实存。”<br>    生态伦理是与环境伦理相区别的概念,它也是描述人与自然相互依赖之关系的准确表达。“现代工业并不只是简单地污染了环境,它还严重地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只是生态破坏的一个方面。<br>    ……
展开
目录
导论 生态伦理与公民社会<br>第一章 生态伦理的概念解析与理论缘起<br>第一节 生态伦理与公民伦理<br>第二节 公民伦理与公民道德的分殊<br>第三节 生态伦理的理论辨析<br>第四节 生态伦理的内在含义<br>第二章 生态伦理的理论前提<br>第一节 自然与自然权<br>第二节 人性与人权<br>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br>第四节 人与公民<br>第五节 公民的存在<br>第六节 共同体与生态伦理<br>第三章 生态伦理的实现条件<br>第一节 人之解蔽:超越工具化的技术宰制之可能<br>第二节 生态伦理与公共理性<br>第三节 自愿、自我与摆脱他役<br>第四节 交往行为与自主性<br>第五节 人的自足及其精神返乡<br>第四章 生态伦理的内涵属性<br>第一节 生态伦理的人道性<br>第二节 生态伦理的平等性<br>第三节 生态伦理的责任性<br>第四节 生态伦理的交互性<br>第五节 生态伦理的自主性<br>第六节 生态伦理的契约性<br>第七节 生态伦理的善良性<br>第八节 生态伦理的教化性<br>第五章 生态伦理的价值立场<br>第一节 自由与生态伦理<br>第二节 民主与生态伦理<br>第三节 宽容与生态伦理<br>第四节 平等与生态伦理<br>第五节 正义与生态伦理<br>第六章 审视生态伦理的两个基本维度:历史维度与普适维度<br>第一节 人之疏离:源自现代性流弊的宿命<br>第二节 生态伦理历史维度之意涵<br>第三节 生态伦理普适维度的理解<br>第四节 生态伦理的逻辑进路<br>第七章 生态伦理的内在属性与结构特征<br>第一节 生态伦理的内在属性<br>第二节 生态伦理的结构特征<br>第三节 形塑生态伦理的要素<br>第四节 源生于西方历史文化语境的生态伦理<br>第八章 当代中国社会生态伦理存在危机的基本特点<br>第九章 生态伦理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可能<br>第十章 一个发育的和谐社会的生态伦理:问题与前景<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