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学育才是康门师徒从事维新救国活动的另一重要方式,也是其维新变法、保皇救国事业的重要内容,在近代教育史和维新运动史上占有显著位置。康门师徒一贯视人才培养为维新救国的人手,变法图强的前提,振兴国家的关键。认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他们把兴学育才作为其维新变法、保皇救国活动的中心任务,积极创办各种学校,为培养维新骨干和救国人才而不遗余力。戊戌前后,他们在海内外曾相继创办了各级各类学校数十所,影响较大者主要有康有为创办的广州万木草堂、桂林广仁学堂、上海天游学院,梁启超等人主持或创办的长沙时务学堂、上海万木草堂小学、东京大同高等学堂,徐勤等人主持的横滨大同学校,保皇会创办的美国干城学校,韩文举创办的广州南强公学和觉是草堂,陆敦骥主持的南洋中华学校等。这些学校遍布五洲,形式多样,因陋就简,别具特色。
首先,这些学校的创办直接服务于维新变法、保皇救国的政治目标。戊戌前的办学旨在培养维新变法的政治人才,干城学校的创办是应武力勤王之需,保皇会时期的学校在于培养君主立宪事业的追随者,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根本目标就在于维新救国。创办学校成为一种救国救时的手段.与现实的政治活动密切相关,与开通民智、振兴祖国的时代任务密切相关。
其次,重视精神品德教育,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放在突出位置。由梁启超主持、其他康门弟子执教的湖南时务学堂,以维新变法、自由民权学说教育学生,着意唤醒学生的保国保种意识,曾培养出一批以救国救时为己任的杰出人才。干城学校以振兴中华相号召,以武力捍卫祖国相激励,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意在培养报国救时的军事人才。其他如东京大同高等学堂、横滨大同学校等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再则,办学层次上涉及高、中、低各类学校,既有探讨高深学问的专门学院,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又有以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培养中、初等有用人才为目标的中、小学堂;规模上千余人、数百人、几十人不等;教学内容上中西并举、道艺兼通,注重用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学生,显示出与以往传统教育不同的新内容、新观念、新方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