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 现实 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多维反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99750
  • 作      者:
    段方乐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段方乐,男,1969年生,山东齐河人。1999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7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现为德州学院政法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自2003年以来,在《社会科学研究》《湖南社会科学》《理论界》《邓小平理论研究》《齐鲁学刊》等期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并完成省教育厅课题一项,校级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省社科规划办、省教育厅和校级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现实·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多维反思》的写作是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历史唯物主义。要做到这一点,让人民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就要正本清源,要靠说理,而不是强迫。要把理说好,就要尊重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原创。《历史·现实·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多维反思》特别强调文本的解读,某一句话,某一个原理,马克思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在什么样的学理上说的,时刻注意“言说的合法性”问题,千万不可生搬硬套,或利用只言片语,把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探索都归结到一个水平上。那种把马克思神化,把马克思说的每一句话都奉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的做法,马克思生前是深恶痛绝的。马克思的一生,是不断检讨自己并不断超越自己的一生。正是因为他有这种虚怀若谷的自我批判和勤奋好学的态度,他才在自己的思想探索道路上不断地前进。
展开
精彩书摘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罗默给剥削的定义来看,社会主义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消灭了剥削制度,但这种社会还存在的不平等,是非制度性的。因此,我们也完全可以把罗默的“社会主义剥削”形象地称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非制度性剥削”。
    除了以上主要基于人们财产占有的不平等而总结出的三种不同的具体剥削形式,罗默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剥削形式“社会必要剥削”。他说,如果一个群体在退出经济体后把激励因素改变致使它按通常收入会活到更糟的地步,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群体未退出前所受的这种剥削的形式叫做“社会必要剥削”。他还进一步把这种剥削形式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静态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剥削”,即一个群体作出选择后,情况立即变坏;另一种是“动态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剥削”,即一个群体作出选择后,起初情况好转,但随之又变坏了。总而言之,如果一个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在“退出”这个社会后,生活状况或者马上变坏,或者最终变坏,那么他们在不“退出”的情况下所受的剥削,就应该算是“社会必要剥削”。我们认为,从实证的角度来看,剥削在人类历史的一些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手段,因为剥削与激励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消灭剥削的同时也可能就消灭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激励作用和生产活力。事实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一般地抽象地谴责一切剥削,而是历史地看待剥削,看待它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客观作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生
第一节 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逻辑原点
一、思维方式革命的原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争论
二、关于第六条和第七条的逻辑定位
三、实践思维方式的哲学世界观的确立
第二节 马克思的哲学跃迁与经济学研究的接合
一、马克思的哲学运思.
二、经济学研究新视阈的开辟
三、双重语境孕育新世界观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哲学回溯
——从经验唯物主义、社会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
一、经验唯物主义方法
二、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社会唯物主义
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产生
第四节 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与唯物史观的创立
一、不同本体论基础上的历史和逻辑的关系
二、唯物史观的构建
三、唯物史观所实现的思想革命
四、实践基础上逻辑和历史的辩证统
第五节 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哲学意蕴
一、《资本论》方法的由来
二、辩证法的“颠倒”所蕴涵的第一次哲学变革:唯心主义向一般唯物主义的转变
三、辩证法的“颠倒”所蕴涵的第二次哲学变革:包括传统唯物主义在内的本体论哲学向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四、辩证法的“颠倒”所蕴涵的第三次哲学变革:历史的现实的辩证法促成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逻辑的“颠倒”,即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建构

第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逻辑
第一节 马克思历史概念的关系性规定
一、马克思历史概念的产生
二、马克思历史概念的关系性特质
……
第三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唯物史观的理论变异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发展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关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