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25450
  • 作      者:
    陈运普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运普,1965年生,河南省漯河人,2000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10年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牛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邓小平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参编专著两部,合作出版专著一部。在《理论导刊》、《社会主义研究》、《思想理论导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党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党的主要领导人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其中,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性,对我们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五个方面对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及实践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揭示了邓小平宣传、捍卫、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推进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过程,又从理论贡献和实践贡献两个层次对邓小平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了深入挖掘,十分清晰地为我们揭示了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之所在,并进而总结了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和基本经验。
展开
精彩书摘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领袖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基本原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夕,就以党中央的名义作出决定,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企业的名字,这对于制止歌功颂德,起了很有益的作用。同时,邓小平也指出:“个人崇拜是一种有长远历史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也不会不在我们党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它的某些反映。”作为一个执政党,“我们的任务是,继续坚决地执行中央反对把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真正巩固领导者同群众的联系,使党的民主原则和群众路线,在一切方面都得到贯彻执行”①。
    (3)探索加强党内民主建设。邓小平指出:为把党的民主生活提到更高的水平,党章“决定采取一项根本的改革,就是把党的全国的、省一级的和县一级的代表大会,都改作常任制”。代表大会常任制的优越性是“使代表大会可以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党的最重要的决定,都可以经过代表大会讨论。”“党的中央、省、县委员会每年必须向它报告工作,听取它的批评,答复它的询问。代表由于是常任的,要向选举他们的选举单位负责,就便于经常地集中下级组织的、党员群众的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经验,他们在代表大会会议上,就有了更大的代表性,而且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也可以按照适当的方式,监督党的机关的工作。因此,我们相信,这种改革,必然可以使党内民主得到重大的发展。”②实行代表大会常任制的目的“是为了使各级党的委员会更便于集中广大群众的意见,工作作得更正确有效”③。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创新点

第一章 邓小平积极推进毛泽东思想大众化
第一节 宣传毛泽东思想:推进毛泽东思想大众化
第二节 捍卫毛泽东思想:推进毛泽东思想大众化
第三节 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推进毛泽东思想大众化

第二章 邓小平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贡献
第一节 倡导解放思想:推动思想观念大解放
第二节 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消除对社会主义的误解
第三节 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奠定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
第四节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
第五节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

第三章 邓小平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贡献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共同信念
第二节 中国式的现代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践
第三节 改革开放: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强大动力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条件

第四章 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
第一节 动力特点: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第二节 学习特色: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第三节 语言特色:通俗易懂
第四节 方法特色:按辩证法办事
第五节 实践特色:“拿事实来说话”

第五章 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 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
第二节 党的领导: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第三节 尊重人民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
第四节 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第五节 总结经验: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