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96465
  • 作      者:
    刘吉发,陈怀平,殷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吉发,1960年生,陕西商洛人,博士,教授。现任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西安市人大代表,兼任陕西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等职。200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陕西省教学名师。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独立出版《政治学论纲》、《政治学新论》、《政治实践论》等著作4部,合作出版著作10余部,在《政治学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陕西省“精品课程”1门,荣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
    陈怀平,1980年生,湖北利川人,土家族,博士,长安大学中国特色理论教研部主任。长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领域和文化产业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经济管理出版社、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合作出版《文化产业学导论》、《文化管理学》等著作5部,主持省级社科基金课题4项。先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人文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省级科研奖励6次。
    殷峰,1979年生,陕西咸阳人,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政治现代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先后参与出版学术著作2部、参加省部级课题2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执政能力建设的权力维度分析》、《论现代社会政治稳定的法治诉求》等1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省级科研奖励2次,主讲陕西省“精品课程”1门。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理论结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为理论主线,以“政治主体推进政治实践,政治实践生成政治文明”为谋篇轨迹,在全面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理论的精髓与内核,《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理论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同时参与力量汇集起来则可以形成一种巨大的社会态势,进而实现各种利益的均衡发展,从而保证社会可持续的发展。但是,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绝不仅是一个简单强调公民价值与个体权利的民主社会,而且还应是一个积极倡导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的有序社会。公民社会“允许个人及机构追求多样化的目标,但并不允许不择手段地追求这些目标”①。
    因此,公民社会必然强调公民有序参与和制度化参与。实践证明,公民社会如果缺乏公民个体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导致公民参与失范,则会直接影响公民的个体权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可以说,鼓励公民焕发更多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已经成为公民时代精神变迁的重要标志。要大力依靠法律及政策所形成的机制性力量,来塑造和提升民众的民主参与和有序参与的共同意识,确保公民社会“生动活泼”且“安定有序”的发展态势。
    第三,公民社会是“独立自主”和“合作互补”共举的社会。一方面,公民社会论者大多同意,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相对于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只有保持这种独立性和自主性,公民社会的结构特征和价值要素才能得以实现和维持。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来自国家的威胁是公民社会最大的生存障碍。因而保证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必要距离,反对国家权力和政治力量的过分干预,维护自身的独立发展和自主演进,就成为公民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随着政治生活和国家行为的日益规范有序,以及社会功能的日益完善和强大,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对集体需要作出反应方面,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可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逻辑结构
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理论特质
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历史意义

第一篇 政治主体篇
第一章 政党观
一 党的性质:政党执政的政治根基
(一)党的性质的科学内涵
(二)党的性质的基本特征
(三)党的性质的时代价值
二 党的路线:政党实践的行动指南
(一)党的路线的基本内容
(二)党的路线的主要特征
(三)党的路线的社会地位
三 党的建设:政党完善的根本途径
(一)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
(二)党的建设的当代阐释
(三)党的建设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国家观
一 国家主权:国家生存的核心利益
(一)国家主权的基本特征
(二)国家主权的时代价值
(三)国家主权的维护路径
二 共赢共存:国家交往的基本准则
(一)共赢共存的时代背景
(二)共赢共存的理论表现
(三)共赢共存的实现路径
三 和平崛起:国家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和平崛起的科学内涵
(二)和平崛起的时代特征
(三)和平崛起的政治价值
第三章 人民观
一 实践主体:社会价值来源于人民
(一)社会价值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人民是社会价值的创造主体
(三)人民是社会价值的享有主体
二 占有主体:公共权力归属于人民
(一)公共权力是社会运行的基础
(二)人民是公共权力的形成之本
(三)人民是公共权力的运行之基
三 受益主体:国家权力服务于人民
(一)国家权力服务人民的现实前提
(二)国家权力服务人民的理论基点
(三)国家权力服务人民的实践表现

第二篇 政治实践篇
第四章 政治改革观
一 理论界说:政治改革的本质定位
(一)政治改革的基本内涵
(二)政治改革的历史背景
(三)政治改革的时代意义
二 体制改革:政治改革的核心内容
(一)体制改革的性质定位
(二)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
第三篇 政治文明篇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