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距离 (2007年8月28日) 最早谈及这个问题的人大概是孔子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但孔子并无进一步阐述,与女子的这个“近远”距离,到底是多少才刚刚合适。
记得物理老师说过,宇宙行星之间之所以能有规律地运行着,是因为它们之间保持着一个合适的距离,使引力与斥力相等。
老师说的是物理距离,孔子说的估计既有物理的,更有心理的。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是呈正比还是反比呢?因人而异吧。有些人离得很远,但心很近;但有些人却同床异梦。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一则寓言:一群箭猪在冬天躲在山洞里,因为寒冷,它们逐渐挤在一起,但又因为对方身上的刺而分开,分开后又因为寒冷而靠近……如此反复,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当的距离,既可以保暖,又不至于被刺伤。人与人之间有这种“箭猪距离”吗?我不知道。
我曾接触来自世界26个国家的人,最受不了的是意大利人的距离。他们习惯在说话时,嘴巴几乎贴着你的耳朵,使人难受。我也受不了我们中国人排队时的距离,心口贴着脊背,令人很不自在。那么,人与人之间有一个可以遵循的物理距离吗?有,但不同民族间可能会有差异。
心理学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分为三级:第一级距离叫“亲近距离 ”,45厘米。这是恋人之间、父母与年幼子女之间、小孩子相互之间,以及在一些场合中,特定的朋友之间应该保持的距离。在这一距离中,一个人有可能感觉到另一个人身上的热气、皮肤散发出的气味和呼吸声。第二级距离叫“个人距离”,它还要再细分为45—75厘米的“较亲近距离”和75—120 厘米的“较疏远距离”。75厘米的距离不是随便确定的,在这个距离中交谈的人,可以伸直手臂触摸到对方。第三级叫“公共距离”,350厘米以上。
即大学教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的距离,参加群众集会的政治家与群众的距离,音乐会上歌唱家与听众的距离,也就是安全条例所规定的距离。
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你会发现,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向窗外的远处望,那是因为,车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已经远远低于“公共距离”了,人们只有用目光创造一种心里距离去弥补不安。
前段时间有些人赶时髦,学着外国的不知什么人发明的,在大街上与陌生人“抱抱团”,很多人嗤之以鼻,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确实有违人与人之间的科学距离。
我相信,深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原则的人,在社交场合会无往不胜。
为了那一碗云吞面? (2007年9月4日) 儿时,我经常听父亲讲一个不知道是真是假的故事。他说自己当年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因为想到那边不会有喜欢吃的广东云吞面,竟然就不去读书了。当他每次整色整水(粤方言,意绘声绘色)地讲这个故事时,我就会赠给他一个鄙视的眼光,然后又一次次地向母亲求证,妈妈总是笑而不语。
遗传原因,我也很喜欢吃云吞面。在香港的那段日子,我吃遍了香港九龙所有的名牌云吞面。广州以前是很难找到好的云吞面馆的。记得最“神经病”的一次,我竟然请的士司机专程载我到惠福路新开的一家,据说是很好的云吞面馆,大吃了一顿。奇怪的是,同样“神经病”的广州司机,竟然乐意在那里候着,大概为的也是那一碗打包的云吞面。
广东的云吞面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它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大地鱼鲜虾壳猪骨头熬的汤,原只鲜虾肉与肥肉粒包的云吞;纯蛋竹星打的面,样样都必须做得一丝不苟,就连配料:那几滴猪油混麻油,那几粒韭黄,也必须来得毫无偏差,才称得上“正宗”。
在广东,您要找好的云吞面馆,完全可以凭着鼻子去。隔着一两条街,您就能嗅得到那三种材料混合发出来的正宗味道。吃的时候,有人会用大红浙醋蘸着吃,有人喜欢要一盘用下面的水焯出来的碧绿油菜拌着吃。无论何种吃法,到最后,当人们将碗里面的汤全部消灭以后,您会发觉,他们个个都像完成了天大的事一样。
这就是“民以食为天”了。
您敢说,有人打拼一生后,最后会为吃到了一碗正宗的广东云吞面而满足不已吗?若真如此,我今天已经拥有那一碗面,我还为什么拼? 爸爸做得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