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章太炎国学讲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34058
  • 作      者:
    章太炎著
  • 出 版 社 :
    海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章太炎先生是清末民国的国学“教父”级大师,对现代国学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鲁迅、周作人、黄侃、钱穆等多位当代名家都曾是章氏的门生。
  《章太炎国学讲义》收录了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公开讲学记录,较系统地展示章氏深厚的国学素养,诚为国学爱好者厦研究者必读之书。 《章太炎国学讲义》通俗易懂,筒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篱述,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
展开
作者简介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因仰慕清初学者顾炎武的人格,更名绛,号太炎,以号行于世,浙江余杭人。近代著名学者,思想家、革命家,清末民初民族革命的代表人物之一。
  
  章氏一生讲学不止,弟子遍及天下,在当代国学研究界的影响巨大。本书选入其中后期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国学讲演之记录。全书严谨大方,足可窥见国学总体概貌之一斑,乃是国学爱好者、研究者最佳指引之书。
展开
内容介绍
  《章太炎国学讲义》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公开讲学记录,较系统地展示国学的概貌,是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了解国学的必读之书。
  1.《国学概论》,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
  2.《国学略说》,乃是章太炎先生晚年的治学心得,内容系统精炼、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集章氏毕生功力于一书,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南北朝时南北学者的倾向颇有不同:
    《易》,北尊王弼,南尊郑康成。
    《毛诗》,南北无十分异同。
    《左传》,北尊服虔,南尊杜预。
    《尚书》,北尊郑康成,南用《伪古文尚书》。
    唐初,孔颖达、贾公彦出而作注疏,产生“五经”、“七经”的名称。五经是孔颖达所主张的,贾公彦益以《周礼》、《仪礼》就称七经,后更附以《公羊》、《毂梁》(《公羊》用何休,《毂梁》用范宁),就是唐人通称的“九经”。孔颖达曲阜人,当时北方人多以为北不如南,所以他作注疏多采用南方,因此《易》不用王而用郑,《左》不用服而用杜了。唐人本有“南学”、“北学”之分,后来北并于南,所有王弼、服虔的学说,因此散失无遗。
    唐代轻学校而重科举,取士用“明经”、“进士”二科(明经科讨论经典,进士科策论应试),学者对于孔氏的学说不许违背,因此拘束的弊病,和汉代立十四博士不相上下,并且思想不能自由,成就很少,孔贾而外,竟没有卓异的经学家了。
    《仪礼》、《丧服》是当时所实用的,从汉末至唐,研究的人很多并且很精,立说也非贾《疏》所能包。这是特例。宋学与汉学
    宋代典章制度,多仍唐时之旧。宋人拘守唐人的注疏,更甚于唐人,就是诗赋以经命名的,也不许抵触孔、贾的主张。当时有人作“当仁不让于师赋”,将“师”训作“众”,就落第了。邢昺作《论语》、《孝经》疏,拘守孔、贾所已引用的,已是简陋,那些追随他们的后尘的,更是陋极。宋代改“明经科”为“学究科”,这“学究”两字是他们无上的诨号。
    在思想不能自由发展环境之下,时势所趋,不能不有大变动,因此宋代学者的主张就和以前趋于相反的方向了。揭反向旗帜的人,首推孙复。他山居读书,治《春秋》以为三传都不可靠。这种主张,在唐人已有赵匡、啖助创议于先,孙不过推衍成之。继孙复而起,是欧阳修,他改窜《诗经》的地方很多,并疑《易》的《系辞》非出自孔氏,立说之中很多荒谬,因为他本是文人,非能说经的。同时有刘敞(字原甫)说经颇多,著有《七经小记》,原本今虽不存,但从别书考见他的主张,虽和注疏背驰,却不是妄想臆测。神宗时王安石治经,著有《三经新义》,当时以为狂妄。原书已难考见,但从集中所引用的看来,也不见得比欧阳修更荒谬,想是宋人对于王安石行为上生怨恶,因此嫌弃他的学说。王的学说,传至弟子吕惠卿辈,真是荒谬绝伦,后来黄氏有《缃素杂记》,把《诗经》看作男女引诱的谈论,和《诗经》的本旨就相去千里了。
    宋儒治经以意推测的很多。南宋朱文公凭他的臆测酿成很多谬误。朱氏治经,有些地方原有功于经,但是功不能掩过。现且分别指明:
    一、《易经》本为十二篇,郑、王合彖辞于经,已非本来面目,朱氏分而出之,是他的功。他取陈抟的《河图》、《洛书》并人《易经》——《河图》、《洛书》由陈抟传至邵康节,再传至朱文公,他就列入《易经》。有清王懋竑为朱文公强辩,谓《河图》、《洛书》非朱文公所列,那就太无谓了。因为朱文公对于道士炼丹之术,很有些相信。
    ……
展开
目录
国学概论
第一章 概论
甲、国学的本体
乙、治国学的方法
第二章 经学之派别
今古文之分
南北之分
宋学与汉学
今古文的复归与衰亡
第三章 哲学之派别
先秦诸子
汉至唐的演变
宋明理学
哲学总括
第四章 文学之派别
无韵文
有韵文
第五章 结论:国学如何进步
国学略说
第一章 小学
小学定义
文字学
音韵学
训诂学
第二章 经学
六经大概
易经
尚书
诗经
三礼
春秋
第三章 史学
史学部类
正史
编年史
政书
治史明辨
第四章 诸子
诸子流别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家
第五章 文学
著作之文与独行之文
骈散之分
历代文章之盛衰
文章分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