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学五千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0806599
  • 作      者:
    黄玉石著
  • 出 版 社 :
    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黄玉石,福建莆田人,1955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莆田市文学院院长,被授予“莆田市拔尖人才”称号。其出身贫寒,曾当过农民、生产队长、汽车司机等。1982年开始从事文、史、哲研究和文学创作,1990年因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成就突出,被福建省人事厅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后历任莆田市文学创作室专业作家、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副镇长、莆田市文学创作室主任等。所著长篇文化小说《郑樵传》、《朱熹传》和长篇历史小说“林默娘》、《钱四娘》,以及长篇文化读本《话说儒家》等,在海内外读者和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其传略载入“中国作家大辞典》。
  本书为作者首部以文学写国学的力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传统文化读本:国学五千年》是一部融文学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大众读本。该书的作者运用大量翔实的史料,以通俗易懂的话本语言,多层次、多角度地再现了儒家思想文化的历史面貌,并力图借此纠正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人们对儒家思想的误读,使今天的读者能够在一幅展开的历史画卷中轻松地了解中国国学的主体——儒家思想文化。
展开
精彩书摘
  日出东方事事新独怜国学风雨多国学沧桑话儒学,万事发展皆艰难。
  如今举笔向天问,几时复得国学兴?话说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上,儒家的思想文化一向被许许多多的国人看作是自己民族的主流文化和国学的主体,同时也被世界公认为东方文化的象征。
  因此可以说,儒学就是中华民族国学的主体。
  众所周知,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代表的国学,是在历史长河的磨炼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如果细算一下,其磨炼次数之多,受打击之沉重,远非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中的任何教派(或学派)可以相比,它的大起大落和屡次倒下又屡次复起的样子,到今天来看,也还是那样的触目惊心!这不,早在2500年前的孔夫子,虽然他用了毕生的心血,才得以把偌大的国学体系——儒家学说建立起来,其后也有孟夫子用毕生之力进一步丰富儒学内涵,但儒学还是在孔夫子身后不到300年的时间,就一头栽在秦王朝“焚书坑儒”的沉重打击中,它的惨状已到了近于灭绝的地步。
  随后不久,由于西汉的汉武帝在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采用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才得以用“经学”的面貌,成为汉王朝的主流意识形态,从此开始正式以国学的面貌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但是好景不长,刚刚过去300年光阴,它就在东汉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和熹平五年(公元176年),接连两次遭受“党锢”的沉重打击,造成盛极一时的两汉经学,从此一蹶不振。
  及至宋朝,当儒学在与佛、道两教激烈竞争中,刚以援佛、道人儒的“理学”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它的灾难又接踵而至:先是在北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所立的“元祜党人碑”,被打入党人碑的,不仅有理学初建者程颐等人,也有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等人;继之相隔不到百年光阴,理学家们就再次身陷南宋光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的“伪学”党籍。
  在此次党禁中,连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朱夫子,也差些命丧“逆党”的断头台。
  到了明、清两代,本是充满无穷生命力的理学,虽然仍被封建统治者奉为国学而风光了五、六百年时间,但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它就迎来了一次更为猛烈的风雨洗礼,从而使它从历史上的最高峰,跌到历史的最低谷。在接连不断的“打倒孔家店”呐喊声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已作古2400年的孔老夫子。
  此后相隔不到60年的时间,儒学便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再次成了众矢之的。持续十年的大批判,使得整个儒学,就像过街的老鼠,人人都要喊打。它的命运,又到了将近于灭顶之灾的地步。
  使人万万料想不到的是,时间仅仅过去了20多个年头,儒家的思想文化在人类刚刚踏进21世纪的大门口时,又得到了社会的重视,许多平民百姓,纷纷把儒家的经典著作,当作教育孩子长大成材的重要读本,甚至还把它当作培养昂扬向上民族精神的基石。一时间,儒学又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不仅儒家的命运是这个样子,就连对儒学的评价,自古以来,也总是毁誉不一。时至今日,对它的大褒大贬,竟还是有天壤之别!请看:有人把儒家的思想文化称颂为“宣先王教化,弘人道文明”和“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因此,儒学自然也就成了人们心目中治国平天下的国学。
  有的人把儒家的思想文化看作是历史上最封建、最落后、最保守、最复古和最迂腐的东西,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于是,儒学成了人们心目中“封建”、“落后”、“复古”、“保守”、“迂腐”的代名词而厌恶它。
  有的人把儒家思想文化看作是凝结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精神纽带,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基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长城,甚至还有人把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最后只有中华民族的文明能得以保持不断的原因,中华民族所以有称誉于世界的“礼仪之邦”,也全部归功于儒家思想文化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公元1982年,全世界有一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集在法国巴黎,这些杰出的科学家在会议结束前,发表了一个共同宣言,其中有惊人的一句:“如果人类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及至公元2002年,又有人认为儒家思想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不仅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石,乃至于今天中华民族所以能一直保持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也是与儒家思想文化的不断培养分不开。
  于是,儒家的思想文化,似乎又成了维系世界人类和平和中国“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必不可缺的精神力量,乃至于今天13亿中华儿女正在极力建设的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伟大事业,也都向儒家思想文化汲取精华,并以科学的方法为之注入新的生命力。
  尤为可观的是,鉴于儒家思想文化的代表者孔子,是人类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与世界和平发展的先驱。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在世界各国开办的汉语学校,均以“孔子学院”来命名。于是,许许多多的国人、海内外侨胞,不仅以自己的民族能有像孔子这样的世界文化伟人而骄傲,而且以自己的民族能拥有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代表的国学而自豪。
  然而,也有人到现在还要把近代中国所以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的罪过,全部归咎于儒家的思想文化,甚至还有人要把今天社会的一切落后的东西,都记在儒家的账上,因此他们非要把儒家彻底打倒,然后再踏上一只脚,使它永世不得翻身。
  更有甚者,有的人不仅对儒家怀有很深的怨恨,而且对那些弘扬儒家思想文化的人,也统统视为“满嘴仁义道德”而“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因此,他们对儒家的仇视,已到了只要一提到“儒家”两个字,就怒上心头,似乎他们与儒家有百世不解的深仇大恨;甚至连代表自己民族国学的儒学也一并视为封建社会的残渣余孽,要予以彻底扫除。
  看得出,对于儒学的毁与誉,褒与贬,并不是到今天就可以结束。
  ……
展开
目录
卷首篇 日出东方事事新 独怜国学风雨多
第一卷 上古文明儒学源 此事易经有记载
第二卷 尧舜一心为天下 后儒尊其为先祖
第三卷 大禹建国德为先 人性修养他重视
第四卷 夏桀亡国因失德 后儒以此诫天下
第五卷 商汤革命慰民望 武功文治商朝兴
第六卷 伊尹以德正君心 殷商国脉得延伸
第七卷 纣王无道失江山 千古文明遭断送
第八卷 文王重贤得人心 儒学源头更丰富
第九卷 武王革命举义旗 重视德治国兴盛
第十卷 周公制礼儒先驱 道德风范他最高
第十一卷 春秋乱世礼乐崩 沧海横流出孔子
第十二卷 孔子立志学周公 艰难困苦磨炼他
第十三卷 孔子决心救衰世 要为天下创儒家
第十四卷 夫子畅论仁与礼 强调人性好修养
第十五卷 孔子鼓励人进取 追求大同与小康
第十六卷 夫子善于教学生 后世以他为楷模
第十七卷 孔子周游诸国家 四处碰壁志难酬
第十八卷 仲尼遭困几生死 壮志不渝动人心
第十九卷 仲尼年迈回故国 儒者风范他确定
第二十卷 仲尼学生众三千 七十二贤世人夸
第二十一卷 孔子赞易倾心血 阐释事物变化因
第二十二卷 仲尼删诗定三百 陶冶世人好性情
第二十三卷 孔子编书传文明 揭示安邦定国策
第二十四卷 孔子定礼费苦心 处世准则他确立
第二十五卷 仲尼创乐资治世 完美世人好情操
第二十六卷 春秋修成孔子逝 国学规模他确定
第二十七卷 论语六经相辉映 民族精神更壮大…
第二十八卷 战国儒学难有为 孔门弟子分学派
第二十九卷 大学精蕴曾子解 儒学正宗他继承
第三十卷 子思阐述中庸意 处事中正世和谐
第三十一卷 诸子百家争鸣放 杨墨两家暂领先
第三十二卷 孟母三迁抚孤儿 孟轲立志学孔子
第三十三卷 孟子出国推行义 勇往直前气浩然
第三十四卷 孟子藐视帝王威 民贵君轻震古今
第三十五卷 孟轲善于辩诸子 儒学终于成显学
第三十六卷 孟子力倡性本善 造福人类功不小
第三十七卷 孟子论学多精辟 民族精神添力量
第三十八卷 孟子成书孟子逝 孔孟之道由此成
第三十九卷 屈原美政承仁政 上下求索传古今
第四十卷 荀子综合百家说 礼法兼治他首倡
第四十一卷 秦皇一统功巨大 弃仁灭智国早亡
第四十二卷 汉初采用无为术 诸儒相继兴经学
第四十三卷 董仲舒天人三策 汉武帝独尊儒术
第四十四卷 武帝外儒内苛政 西汉由盛走向衰
第四十五卷 仲舒建立新儒学 功过得失均明显
第四十六卷 苏武牧羊守气节 子长史记继春秋
第四十七卷 今古学派久相争 经师滥解经学衰
第四十八卷 外戚篡位西汉亡 东汉大兴谶纬学
第四十九卷 王充坚持无神论 张衡创造地动仪
第五十卷 佛教道教相继起 儒学面临新挑战
第五十一卷 党锢灾祸一而再 儒学名流屡遭害
第五十二卷 熹平石经纠时弊 两汉儒林多奉献
第五十三卷 魏晋儒学变玄学 学者精神太空虚
第五十四卷 道德典范诸葛亮 儒医楷模是华佗
第五十五卷 人性修养无族界 魏晋儒林仍壮观
第五十六卷 佛道两教同昌盛 儒学又临大挑战
第五十七卷 南北儒林竞风采 各展英姿壮中华
第五十八卷 王通首倡三教合 炀帝纵欲隋朝亡
第五十九卷 太宗善取三教长 儒家思想四海播
第六十卷 明君典范李世民 只是明君世稀少
第六十一卷 韩愈反佛遭谪贬 儒家道统他排列
第六十二卷 大唐儒林多俊杰 黄巢灭炬尊儒士
第六十三卷 五代十国大动乱 经世儒学又蒙尘
第六十四卷 宋祖重儒兴文治 诸贤同心创理学
第六十五卷 力主改革范仲淹 援道入儒周敦颐
第六十六卷 二程创立天理说 用词失当累至今
第六十七卷 元韦占党籍压诸 儒腐朽统治北宋亡
第六十八卷 岳飞精忠报祖国 郑樵科学治儒病
第六十九卷 理学难兴诸贤急 朱熹立志学孔孟
第七十卷 诸贤同心扶孤儿 元晦兼学佛与道
第七十一卷 李侗点拨功不小 朱熹极力定四书
第七十二卷 元晦入朝正君心 朱陆会辩鹅湖寺
第七十三卷 朱熹兴儒修书院 欲治国病险遭祸
第七十四卷 朱熹力救众灾民 六劾贪官反受害
第七十五卷 朱子大讲理气学 武夷泰山相连接
第七十六卷 晦翁极力治国病 四书五经他确定
第七十七卷 朱子身陷党锢狱 理学大成他总集
第七十八卷 力扶正学真德秀 坚守气节文天祥
第七十九卷 两宋儒林多壮怀 各为文明添光彩
第八十卷 元朝依然崇理学 理学难救元灭亡
第八十一卷 明朝理学被僵化 心学气学并肩起
第八十二卷 刚正不阿有海瑞 痛批假儒是李贽
第八十三卷 本草纲目李时珍 吸取西学徐光启
第八十四卷 宋应星致力科技 戚继光守卫海疆
第八十五卷 明朝儒林多豪迈 都是中华好儿男
第八十六卷 清朝理学剩余音 诸贤相继兴新学
第八十七卷 康熙重儒展雄才 儒学漂洋传西欧
第八十八卷 龚自珍除了旧布新 林则徐开眼世界
第八十九卷 清代儒林多奇才 欲救国难建新学
第九十卷 孙中山推翻帝制 章太炎号召国学
第九十一卷 五四怒打孔家店 儒学再遭大考验
第九十二卷 现代学者忙总结 精华糟粕待分别
第九十三卷 文革批孔遗后患 锤炼国学更坚强
第九十四卷 改革开放奔小康 国学因此得新生
第九十五卷 当代儒学是国学 和谐社会需要它
卷末篇 纵观国学五千年伴随中华正年轻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