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生态状況报告2007:中国森林生态治理方略研究:ecological strategy of forestry in China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21735
  • 作      者:
    李世东,李文华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生态状况报告2007:中国森林生态治理方略研究》可供从事生态、环境、资源、林业工作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行政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基层工作者参考。
展开
作者简介
    李世东,男,1966年3月出生于河南省鹿邑县。中南林学院硕士,北京林业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先后从事生态旅游、森林培育、退耕还林、林业战略、生态工程和生态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现任国家林业局办公厅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理事,中国竹产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及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先后主持、参加完成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技部、国家林业局的10多项重大课题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生态状况报告2005》、《中国退耕还林研究》、《中国退耕还林优化模式研究》、《中国竹林培育》、《中国绿色能源》和《新世纪最有开发价值的树种》等10部。在《林业科学》、《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和《干旱区地理》等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组织筹备了多次全国性会议,多次参加国际、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并发表演讲。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北京林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等。1999年入编团中央《中国当代杰出青年大典》,2000年入编人事部《中国专家大辞典》。
    李文华,男,1932年生,山东省广饶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1961年在前苏联科学院获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生态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国际协调理事会主席、南亚十国小流域治理首席顾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理事和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ICIMOD)理事以及国际科联(ICSU)环境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长期从事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和农林复合经营等方面的研究,并多年在青藏高原和西南地区从事科学考察和定位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组织领导了横断山和西南四省(自治区)资源开发项目,为西南资源开发和国家建设重心的西部转移提供了科学依据。率先对西藏高原的森林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专著《西藏森林》填补了地区学科空白,为高原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起到奠基作用。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全面阐述农林复合经营的专著《中国农林复合经营》和Integrated Farming Systems in China,并主编有关自然资源系列丛书40余部,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兼任《自然资源学报》和国际著名的《瑞典皇家科学院人类环境杂志(AMBl0)》中文版主编以及国内外多种杂志的编委,先后13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并多次获得多项荣誉称号,被国务院授予“为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生态状况报告2007:中国森林生态治理方略研究》是中国生态状况系列报告的第二部,也是我国首部生态状况报告《中国生态状况报告2005:生态综合指数与生态状况基本判断》的姊妹篇。《中国生态状况报告2007:中国森林生态治理方略研究》以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切入点,应用多种先进理论和技术,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政策研究与微观技术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在深入分析我国生态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态治理的八大重点方略:现代理念方略、分区施策方略、分类经营方略、工程带动方略、产业转型方略、文化引导方略、长效机制方略、洋为中用方略。
展开
精彩书摘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末,生态文明意识逐渐在世界各国产生。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在其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一种新的文明观。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和《里约宣言》,真正拉开了生态文明时代的序幕,更是高度凝结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摆脱困境的出路就是尽快结束工业冲突阶段,与自然实现新的更高层次的和谐,以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由原始文明的自然合一、农业文明的古朴和谐、工业文明的激烈冲突再到生态文明的自觉和谐的飞跃。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在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我国又做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作为一种共识已经确立和形成,因此我们
    必须牢固树立起生态文明观。
    一些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人化自然观”进行了发掘和研究,论证了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探索了马克思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中国“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研究和评价。不少学者从文明视角剖析生态危机,批判反思了工业文明对物质生产力的过度崇拜,主张自然生产力也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提出了资本是依靠剥削劳动和剥削自然来追逐利润,阐明了生态危机不仅引发人类生存危机,更是一场文明危机。这些学者论述生态危机与工业文明的关系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论述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指出实现生态文明是走出生态危机的道路,构想了生态文明社会的世界观,探讨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并尝试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也有不少学者从纵向上把人类文明发展划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历史阶段;从横向上把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相提并论,分别
    从“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与“生态产业文明”等方面,对生态文明进行了理论架构。徐春龄先生曾提出理性生态人的概念,论述了人的生态学素养和生态伦理知识;苏州大学的吴继段女士在环境管理领域提出理性生态人的概念;张海云等曾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与环境衍化、生态文明的理论探索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是具有前瞻性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时代的局限。这些思想对启发当代人解决生态危机的思路,对我们理性思考生态文明的蕴涵,对我们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和建设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并把握其发展趋向,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生态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问题,是由人类在不恰当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的不当行为造成的。而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反映了人类文明程度。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现代理念方略——人与自然和谐战略研究
2.1  引言
2.2  生态文明理念
2.3  科学发展理念
2.4  现代林业理念

第3章  分区施策方略——生态治理区域战略研究
3.1  引言
3.2  “东西南北”分区施策战略
3.3  西部生态建设Y形战略
3.4  重点生态脆弱区治理策略
3.5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

第4章  分类经营方略——森林生态治理战略研究
4.1  引言
4.2  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评价
4.3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及其原因
4.4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影响
4.5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治理对策

第5章  工程带动方略——重点生态工程战略研究
5.1  引言
5.2  重点生态工程的世纪回顾
5.3  重点生态工程的战略布局与发展策略
5.4  天然林保护工程发展策略
5.5  退耕还林优化模式策略

第6章  产业转型方略——生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6.1  引言
6.2  生态产业发展的热点领域
6.3  森林旅游发展轨迹与发展策略
6.4  竹产业发展历程与发展战略

第7章  文化引导方略——生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
7.1  引言
7.2  大力发展生态文化
7.3  竹文化若干重点问题
7.4  生态文化热点领域

第8章  长效机制方略——森林生态补偿战略研究
8.1  引言
8.2  森林生态补偿的基本概念
8.3  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实践
8.4  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8.5  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8.6  森林生态补偿机制重大对策

第9章  洋为中用方略——世界重点生态工程研究
9.1  引言
9.2  世界重点生态工程概述
9.3  世界重点生态工程对比研究
9.4  世界重点生态工程政策研究
9.5  世界重点生态工程与林业机构关系研究
9.6  几点启示

第10章  结论与讨论
10.1  结论
10.2  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