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水资源的管制放松与水权制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779154
  • 作      者:
    林关征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林关征,男,汉族,博士,1972年2月出生于江西上饶,现任教于广东商学院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2006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经济组织与制度经济)。近年来参加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广东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公共资源管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水资源的管制放松与水权制度》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水资源管理问题。水资源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公共资源,而公共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来经营管理。自加雷特·哈丁首次提出“公地悲剧”概念和问题,指出公共资源通常面临过度开发或使用,以至于发生资源耗竭现象以来,公共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一直成为理论界和政府管理界所关注的问题。然而,随着公共资源稀缺程度的增加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公共资源的物品特性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公共资源的竞争性与排他性的增强,公共资源的经营管理问题也并非是一成不变。在政府对许多领域进行管制放松的过程中,对公共资源的经营管理问题一样具有管制放松的余地,特别是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快速推进,在水资源管理领域很自然地产生了引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思路。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是,公共资源在多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管制,或者换句话说。市场机制在公共资源领域里有多大的进入空间。更为关注和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公共资源该如何进行管制放松,以及公共资源该如何在市场机制下运行。
    《水资源的管制放松与水权制度》主要是遵循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水资源的产权市场化问题。具体来讲,《水资源的管制放松与水权制度》试图将新古典经济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相结合,综合运用管制理论、组织行为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交易费用分析方法、产权分析方法、委托一代理理论分析方法以及公共选择的分析方法。深入研究水资源管制及其放松与产权管理体系的内在机理,解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之间的依存关系和互动关系,从而构建水资源产权管理体制的一般理论框架。在研究中,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资源特性一制度安排一行为特征一经济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于水资源的经济管理研究,把握水资源特性与制度安排间的逻辑线索,分析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不同的制度安排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政府、市场、社区在水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功能边界、作用范围和治理机制,进而提出水资源产权管理体系构建的框架。
    《水资源的管制放松与水权制度》的主要研究内容,也就是主要研究问题包括:一是水资源等公共资源为什么要进行管制放松?其中涉及管制的实质是什么以及管制是如何形成的问题。二是水资源等公共资源如何进行管制放松?即水资源管制放松的路径问题。三是公共资源的产权市场化机理及其空间问题。四是资源特性与产权制度有何关系。五是产权管理中市场、社区与政府的作用范围或边界是如何确定的?六是不同产权管理模式的优、劣势分别是什么?不同产权制度是如何引发不同经济绩效的?七是水资源产权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问题。
    针对以上内容和问题,《水资源的管制放松与水权制度》研究认为,水资源等公共资源在其公共物品性减弱和科学技术水平进步的作用下,必须进行适当的管制放松改革。管制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实质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替代,它是政府依靠强制力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之间的相互替代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们有各自发挥作用的领域。在对管制放松作了制度分析后,提出对公共资源的管制放松路径是资源产权市场化。
    《水资源的管制放松与水权制度》依据前面的分析框架对水资源作了实证分析,基于公共物品理论,考察了水资源具有的公共资源特性,并揭示出这些特性所蕴涵的制度意义,分析了资源特性与制度安排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指出有效率的管理模式应该是与资源特性及其产权特性相适应的。为了适应水资源不同的价值或属性要求,就要在水资源上建立起国有产权、私有产权以及社团产权并存的多层次的产权结构,相应的管理模式就由政府管理模式、市场管理模式和社团管理模式构成。书中比较了不同水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了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源管理制度经济绩效的差异。在上述理论研究和借鉴国外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水资源产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设计构想。对水权的初始界定的制度分析,水权初始界定原则,水权管理的制度创新,水权的市场管理以及水资源产权管理模式的构建等问题作了相应探讨。
展开
目录
序 言
内容提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内容安排

2 水资源管理发展历程与现实考察
2.1 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历史变迁
2.2 现状描述
2.2.1 我国水资源现状
2.2.2 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
2.3 问题与趋势
2.3.1 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3.2 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3 管制的性质、管制的形成与管制放松
3.1 管制的基本理论
3.1.1 管制的含义
3.1.2 管制的类型
3.1.3 管制的公共利益理论与部门利益理论
3.2 管制形成的制度分析
3.2.1 公共领域的形成
3.2.2 设租与寻租
3.2.3 我国管制的特殊成因
3.3 管制的经济分析
3.3.1 政府管制的成本
3.3.2 政府管制的收益
3.3.3 衡量管制经济绩效及其评价
3.4 管制放松及产权市场化机理
3.4.1 管制放松的制度分析
3.4.2 管制放松路径与产权市场化
3.4.3 公共资源的产权市场化机理及其空间

4 资源特性、产权安排与管制方式
4.1 资源特性与产权安排
4.1.1 物品属性与度量成本
4.1.2 技术进步与物品属性
4.1.3 资源特性与产权安排
4.2 资源特性与管制
4.2.1 自然垄断性与管制
4.2.2 公共物品性与管制
4.2.3 外部性与管制
4.3 政府、市场与社区管理:作用范围与边界
4.3.1 市场、社区与政府:特征描述
4.3.2 产权管理中市场、社区与政府的作用范围
4.4 资源特性、产权安排与管制方式
4.4.1 SCP范式的回顾与评述
4.4.2 “资源特性—制度安排一行为特征—经济绩效”分析模式

5 水资源特性的制度分析
5.1 水资源特性: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分析
5.1.1 公共物品理论
5.1.2 水资源特性:公共资源
5.1.3 公共资源的困境: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
5.2 产权与水权
5.2.1 产权的含义、属性与分类
5.2.2 水权的含义
5.2.3 水权特性
5.2.4 我国的水权制度
5.3.水权制度的功能
5.3.1 科斯定理与产权
5.3.2 交易费用、产权与资源配置
5.3.3 水权制度的基本功能

6 水权管理模式与经济绩效
6.1 水权管理模式与管理效率
6.1.1 资源配置的效率标准评价
6.1.2 管理目标的选择
6.1.3 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
6.1.4 不同产权管理模式下效率比较
6.2 不同产权管理模式的绩效比较
6.2.1 国有产权管理模式
6.2.2 私人产权管理模式
6.2.3 社区产权管理模式
6.3 案例分析(Ⅰ):浙江“东阳—义乌”水权交易
6.3.1 浙江“东阳—又乌”水权交易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6.3.2 浙江“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的动因分析
6.3.3 浙江“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的启示与政策含义
6.4 案例分析(Ⅱ):从一个“包江”案例看水资源的产权管理
6.4.1 浙江永嘉的江河承包案例
6.4.2 江河承包案例的制度分析

7 水资源产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设计
7.1 国外水资源管理模式简介
7.1.1 美国水资源管理制度
7.1.2 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制度
7.1.3 日本水资源管理制度
7.2.水权的初始界定
7.2.1 水权界定的制度分析
7.2.2 水权初始界定的原则
7.3.水权管理的制度创新
7.3.1 可交易的用水许可证制度
7.3.2 水权管理的听证制度
7.3.3 水权管理的水价制度
7.4.水权市场管理
7.4.1 水权市场概述
7.4.2 水权市场的管制与放松管制
7.4.3 水权市场化的个案分析
7.5 水资源产权管理模式的构建

8 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结论
8.2 讨论
8.2.1 可能的贡献与创新
8.2.2 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