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综 述
为防治水旱灾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江河整治,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防洪抗旱能力大大增强。经过50多年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水库、堤防、蓄滞洪区、水闸等工程组成的调控洪水及抗旱的防洪工程体系。但完全依赖工程措施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标准和抗旱能力,不仅周期长、投资多,而且某些目标也较难以实现。随着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行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如国家的“金关”、“金税”等工程,大大提升了国家海关和税务机关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水利行业也在努力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抗旱工程能力的同时,大力加强防洪抗旱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充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的防汛抗旱效率。
根据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建设目标,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中期目标是:从2006—2010年,深入开发水利信息资源,完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水平,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增强决策支持能力,基本实现水利信息化,为实现水利现代化奠定基础。
信息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水利行业各类防汛抗旱应用系统的建设,都离不开水情、雨情、工情、灾情等各类信息的采集、存储与管理。本书介绍的水利工程基础信息就是工情信息,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堤防、水库、水闸、治河工程、蓄滞洪区等工程基础信息,这些信息是各类防汛抗旱应用系统的重要信息支撑系统之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