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191229
  • 作      者:
    薛建阳,赵鸿铁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系统研究和探讨了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粘结滑移机理,以及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理论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工程设计方面的应用。《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型钢混凝土构件的推出试验,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粘结滑移性能试验,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及其分析,动力作用下粘结滑移性能的退化规律;分析了影响型钢与混凝土粘结滑移的内在本质因素,建立了粘结强度的统计计算公式和各受力构件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基于大型通用程序ANSYS平台,研究了型钢混凝土结构考虑粘结滑移效应的数值模拟技术;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粘结锚固可靠度分析方法、型钢混凝土柱保护层厚度及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方法,以及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和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等。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的教学辅助用书,也可供土木建筑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型钢混凝土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显著区别之一是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远远小于钢筋(尤其是变形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国内外的试验研究表明,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大约只相当于光圆钢筋与混凝土粘结作用的45%。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认为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直至构件破坏,而在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各国对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粘结滑移性能的认识是不同的,因而各自的型钢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或规程存在较大差异。日本的规范《铁骨铁筋-棒造计算规则·同解税》是基于累加强度(主要是单纯累加强度)的设计方法,它忽略了混凝土与型钢共同工作的有利影响,计算结果偏于保守,并且当型钢或截面不对称时,计算精度不高。我国原冶金工业部行业标准《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 9082-97)基本靠近日本规范。而前苏联规范《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CH3-78)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同,它将型钢离散为钢筋,认为由型钢构成的劲性骨架能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直到构件破坏为止,忽略了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受力后期表现相当明显的粘结滑移现象,而按完全协同工作考虑,计算偏于危险。我国建设部行业标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与前苏联规范基本属同一体系。欧美国家主要给出了以试验和数值分析为基础的经验公式。经验公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以钢结构计算方法为基础,根据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大量试验结果,经数值计算,引入一定的参数加以调整,得到相应的经验公式,英国CPllO规范、美国钢结构协会(AISC)的荷载和抗力系数法(LRFD)中关于型钢混凝土组合柱的计算就采用这样的方法;另一种是在型钢混凝土构件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直接拟合试验结果,得出近似经验公式,欧洲共同体标准(EC4)中关于组合柱简易设计方法的N-Mu相关曲线的近似经验公式就是这样建立的。由于可靠度水准、材料基准强度取值不同,有些公式仅适用于对称截面,并且精度较低。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1.2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的基本概念
1.3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的意义
1.4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研究的基本问题
1.4.1 型钢混凝土结构和构件计算理论
1.4.2 型钢混凝土构件中的剪力传递问题
1.4.3 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粘结锚固问题
1.4.4 有限元或界面应力元分析中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问题
1.5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研究概况
1.5.1 钢板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研究
1.5.2 型钢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研究
1.5.3 型钢与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研究
1.6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6.1 型钢混凝土粘结机理的揭示
1.6.2 影响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主要因素的确定
1.6.3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确定

第二章 型钢混凝土推出试验及其分析
2.1 推出试验研究方案
2.1.1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2.1.2 试验测试方案
2.1.3 试验加载方案
2.2 推出试验研究结果
2.2.1 试验过程分析
2.2.2 试验P-S曲线及其特征
2.2.3 裂缝形态及发展过程
2.2.4 型钢应变测试结果及分析
2.2.5 滑移测量
2.2.6 对比试验的试验结果

第三章 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分析
3.1 已有试验研究结果介绍
3.1.1 Roeder的试验
3.1.2 孙国良试验
3.2 作者的推出试验结果
3.2.1 P一S1曲线的特征点
3.2.2 粘结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3.2.3 特征粘结强度的统计分析
3.3 粘结强度计算公式的修正
3.3.1 计算公式的验证
3.3.2 建议的粘结强度计算公式

第四章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粘结滑移性能试验及其分析
4.1 概述
4.2 试件设计及制作
4.3 加荷程序及量测方案
4.3.1 试验加载方案
4.3.2 测点布置及量测方案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1 试验过程及破坏形态
4.4.2 极限承载力及变形
4.4.3 应变分析
4.4.4 侧向挠度分析
4.5 粘结滑移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4.5.1 型钢与混凝土连接面上粘结应力的分布
4.5.2 型钢与混凝土交界面的滑移分布

第五章 反复荷载下型钢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及粘结滑移退化关系
5.1 概述
5.2 试件设计及制作
5.3 加载方案及测试内容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1 试验过程及破坏形态
5.4.2 滞回曲线
5.4.3 耗能性能
5.4.4 强度衰减
5.4.5 骨架曲线
5.4.6 延性
5.4.7 粘结应力的分布
5.4.8 反复荷载下粘结应力的退化
5.4.9 反复荷载下的滑移特性

第六章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6.1 平均粘结强度与加载端滑移的t一S1本构关系
6.1.1 特征滑移值的统计分析
6.1.2 r-S1本构模型的描述
6.2 考虑位置函数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6.2.1 不同锚固深度处的t-S曲线
6.2.2 位置函数F(x)和G(z)的确定
6.2.3 考虑位置变化的r-S本构关系
6.3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6.3.1 粘结滑移曲线的特征
6.3.2 粘结滑移本构模型
6.3.3 考虑位置变化的粘结滑移曲线
6.4 反复荷载下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6.4.1 柱根位置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6.4.2 粘结滑移曲线
6.4.3 考虑位置变化的粘结滑移曲线
6.4.4 粘结滑移恢复力模型

第七章 型钢混凝土构件的ANsYs数值模拟
7.1 概述
7.2 推出试验的数值模拟
7.2.1 几何形状及尺寸
7.2.2 材料性质
7.2.3 单元类型
7.2.4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模拟
7.2.5 试件计算参数
7.2.6 考虑位置函数的推出试件ANsYs模拟
7.3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数值模拟
7.3.1 模型建立
7.3.2 计算结果分析
7.4 型钢混凝土梁的数值模拟
7.4.1 型钢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和几何参数
7.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7.4.3 计算结果分析
7.4.4 小结

第八章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理论的工程应用
8.1 粘结锚固可靠度分析
8.1.1 极限状态方程和统计资料
8.1.2 可靠指标和可靠度分析
8.2 型钢混凝土柱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分析
8.2.1 临界保护层厚度的确定
8.2.2 两个方向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关系
8.3 考虑粘结滑移效应的偏心受压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8.3.1 概述
8.3.2 修正平截面假定的理论计算
8.3.3 型钢应力分析
8.3.4 偏心受压柱承载力的计算模型
8.4 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
8.4.1 概述
8.4.2 剪跨比λ≥2.O的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
8.4.3 剪跨比λ<2.0的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
8.4.4 配箍率对轴压比限值的影响
8.5 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受剪承载能力计算
8.5.1 影响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8.5.2 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受剪承载能力计算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