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景观中的植物造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0993784
  • 作      者:
    侯碧清编著
  • 出 版 社 :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侯碧清,男,1964年9月生,湖南石门人,长沙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博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曾任湖南省炎陵县青石冈林场技术员、炎陵县桃源洞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炎陵县环保局局长。后任株洲市城建局园林科科长并兼任株洲市园林管理处主任、神农公园管理处主任:株洲市园林绿化局总工程师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园林绿化3S技术;景观生态。1986年以来。主持各类考察、规划、科研项目70余项,获省部科技进步奖3项.市县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科技论文30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城市景观中的植物造景》共分为十章,内容分别为:城市植物造景研究综述、城市植物造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株洲市城市绿地景观要素特征分析、株洲市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株洲市城市植物造景网络与廊道研究、株洲市城市植物造景典型斑块研究、株洲市城市植物造景整体植物选择研究、株洲市特色园林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群落造景应用分析、结论与讨论。
展开
目录
第1章 城市植物造景研究综述.
1.1 城市及城市问题
1.1.1 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1.1.2 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景观与植物造景
1.2 城市植物造景概述
1.2.1 植物造景概念
1.2.2 园林植物的主要观赏特性
1.2.3 园林植物的主要作用
1.2.4 我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历史概述
1.3 城市植物造景研究进展
1.3.1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的动态
1.3.2 国内园林植物造景研究的现状
1.3.3 园林植物造景相关研究进展
1.3.4 城市绿地系统植被景观研究进展
1.4 我国城市园林植物造景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4.1 存在的问题
1.4.2 展望与创新
1.5 小结

第2章 城市植物造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2.1 植物造景理论的发展阶段
2.1.1 第一阶段
2.1.2 第二阶段
2.1.3 第三阶段
2.1.4 第四阶段
2.2 植物造景理论框架
2.2.1 植物学
2.2.2 植物区系地理学
2.2.3 植物群落学
2.2.4 植物生态学
2.2.5 景观生态学
2.2.6 恢复生态学
2.2.7 园林树木学
2.2.8 园林艺术
2.2.9 生物多样性
2.2.10 城市森林理论
2.2.11 环境心理学
2.2.12 3S技术
2.2.13 可持续发展论
2.3 城市植物造景的方法
2.3.1 国外传统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方法
2.3.2 国内传统园林中的植物遣景方法
2.3.3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
2.4 城市植物造景的规划层次结构
2.4.1 城市总体规划
2.4.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4.3 园林植物规划
2.4.4 植物造景
2.5 城市植物造景基本问题
2.5.1 科学性与艺术性
2.5.2 功能性与实用性
2.5.3 生态性与景观性
2.5.4 质量性与效益性
2.5.5 数量性与立体性
2.5.6 多样性与文化性
2.6 城市植物造景原则特征分析
2.6.1 科学性
2.6.2 实用性
2.6.3 艺术性
2.6.4 文化性
2.7 小结

第3章 株洲市城市绿地景观要素特征分析
3.1 选题背景
3.1.1 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客观需要
3.1.2 城市品质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
3.1.3 提升城市品质与城市竞争力的必要性
3.2 研究区概况
3.2.1 自然状况
3.2.2 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
3.2.3 城市特征、结构和功能类型概述
3.3 主要研究内容
3.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4.1 研究方法
3.4.2 技术路线
3.5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株洲市城市绿地景观结构特征分析
3.5.1 材料与方法
3.5.2 结果与分析
3.5.3 结论和讨论
3.6 株洲市城市植被调查和植物区系数值分析
3.6.1 调查研究方法
3.6.2 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特征分析
3.6.3 天然植物群落调查结果与分析
3.6.4 植物群落次生演替
3.6.5 古树名木调查
3.6.6 结论与讨论
3.7 株洲市野生草坪草与地被植物调查结果与分析
3.7.1 种类(含品种)
3.7.2 坪用性状和功能分析
3.7.3 结论与讨论
3.8 株洲市城市园林栽培植物调查与分析
3.8.1 园林栽培植物种类
3.8.2 园林栽培植物人工群落分析
3.8.3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存在的问题
3.9 小结

第4章 株洲市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4.1 模糊综合法评价方法
4.1.1 基本原理
4.1.2 评价指标及方法
4.1.3 结果分析
4.1.4 结论与讨论
4.2 景观生态综合评价分析
4.2.1 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的确定
4.2.2 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4.2.3 结论与讨论

第5章 株洲市城市植物造景总体格局研究
5.1 定性定位
5.1.1 总目标
5.1.2 植物景观空间网络构筑和目标指数
5.2 株洲市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5.2.1 城市内外植物景观渗透融合特色
5.2.2 构架山水城市植物景观特色
5.2.3 城市文化沉淀于植物景观特色
5.3 株洲市建成区园林植物景观分区论述
5.3.1 河东区
5.3.2 河西区
5.3.3 中心区植物景观区
5.3.4 造景方法
5.4 株洲市城乡交错带植物造景
5.4.1 造景原则
5.4.2 造景方法
5.4.3 株洲市城市交错带总体框架
5.4.4 株洲市城市交错带园林植物选择
5.5 株洲市城市大环境森林景观构建研究
5.5.1 模拟地带性群落的结构特征,构建复合人工植物群落景观
5.5.2 改造与构建方法
5.6 小结

第6章 株洲市城市植物造景网络与廊道研究
6.1 株洲市行道树种的基本情况
6.2 株洲市道路植物景观整体评价
6.2.1 材料与方法
6.2.2 结果与分析
6.2.3 结论与讨论
6.3 株洲市城市道路观赏园林植物AHP法选择
6.3.1 原理与方法
6.3.2 结论与讨论
6.4 株洲市行道树抗性树种的选择
6.4.1 株洲市各区行道树种的基本生长情况
6.4.2 抗污染行道树树种选择
6.4.3 几种主要抗污染行道树树种
6.4.4 株洲市行道树的初步配置方案
6.4.5 天台山路、长江中路植物造景
6.5 湘江生态经济带造景
6.5.1 原则与区划
6.5.2 植物分区功能特色
6.6 小结

第7章 株洲市城市植物造景典型斑块研究
7.1 炎帝广场植物造景
7.1.1 植物造景原则
7.1.2 植物选择与配置
7.2 石峰公园植物造景
7.2.1 植被现状

7.2.2 植物遣景原则
7.2.3 植物景观分区
7.2.4 植物选择与配置
7.3 标志性森林造景
7.4 小结

第8章 株洲市城市植物造景整体植物选择研究
8.1 基调树种
8.2 骨干树种
8.3 一般园林树种规划
8.4 城市绿地系统主要绿地类型植物选择
8.5 关于市树、市花的建议
8.5.1 樟树
8.5.2 红檀木
8.6 小结

第9章 株洲市特色园林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群落造景应用分析
9.1 彩色叶植物造景应用分析
9.1.1 彩叶植物观赏特点
9.1.2 彩叶植物的类型
9.1.3 株洲市秋色叶植物材料分析
9.1.4 彩叶植物的成因
9.1.5 彩叶植物园林造景应用
9.2 观果植物造景分析
9.2.1 观果植物应用分析
9.2.2 观果植物在株洲市城市植物遣景中的应用
9.3 水生植物造景
9.3.1 水生植物的意义
9.3.2 水生植物应用分析
9.4 植物化感效应的应用
9.4.1 园林植物化感作用及其机理
9.4.2 化感作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9.5 植物精气材料应用分析
9.5.1 精气发生的机理及组成
9.5.2 植物精气的应用
9.6 株洲市草坪植物造景分析
9.6.1 材料与方法
9.6.2 结果与分析
9.7 株洲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构建研究
9.7.1 绿地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
9.7.2 典型绿地群落结构分析
9.7.3 城市绿地特色植物群落示范研究
9.7.4 研究和推广生态养护技术
9.7.5 恢复和重建城市近自然群落,创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9.8 小结

第10章 结论与讨论
10.1 主要结论
10.2 突破与创新
10.2.1 理论创新
10.2.2 技术创新
10.2.3 实践创新
10.2.4 综合创新
10.2.5 创新点
10.3 有待完善的工作
附录1 株洲市城市园林观赏植物栽培名录
附录2 株洲市区野生草坪草种及观赏地被植物名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