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679523
  • 作      者:
    梁思成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随书附赠梁思成首次面世的随笔手绘稿、父亲梁启超给他的家书和梁思成先生手绘的一张完整的曲阜孔庙平面总图
  这张孔庙平面总图,堪称完美,梁思成先生的建筑图从来以艺术性和准确性完美结合而著称,这张图让人十分赞叹,建议放在镜框里给书房增添一丝文气。
  书内分为5个部分,精选了近40篇先生经典的建筑文章,对于不是建筑专业背景的读者也可以通过这些文章轻松地走进梁思成先生的建筑世界。

展开
作者简介

  林洙,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遗孀,1962年与梁思成结婚,陪伴梁思成走过了十一年的艰难岁月。1928年了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入清华大学梁思成主持的中国建筑史编撰小组工作。自1973年起全力赴整理梁思成遗稿,先后参与编辑了《梁思成文集》、《梁思成建筑画集》、《梁思成全集》等书,另著有《大匠的困惑》、《建筑师梁思成》、《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梁思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可以将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用类似语言翻译的方法转化到西方建筑的结构体系上,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新建筑。他和夫人林徽因一起实地测绘调研中国古代建筑,并对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中国建筑史学奠定了基础。建国后,梁思成在建筑创作理论上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强调新建筑要对传统形式有所继承。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因提倡新建筑运作大屋顶等传统形式和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梁思成的这些理论观点,实际上代表了当时多数建筑师的思想和政府的希望,直到今天依然对中国建筑界有很大影响。梁思成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等。曾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的艺术与建筑。 建筑 中国古人从未把建筑当成一种艺术,但像在西方一样,建筑一直是艺术 之母。正是通过作为建筑装饰,绘画与雕塑走向成熟,并被认作是独立的艺 术。 技术与形式。中国建筑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构筑系统,它在中国文明萌生 时期即已出现,其后不断得到发展。它的特征性形式是立在砖石基座上的木 骨架即木框架,上面有带挑檐的坡屋顶。木框架的梁与柱之间,可以筑幕墙 ,幕墙的唯一功能是划分内部空间及区别内外。中国建筑的墙与欧洲传统房 屋中的墙不同,它不承受屋顶或上面楼层的重量,因而可随需要而设或不设 。建筑设计者通过调节开敞与封闭的比例,控制光线和空气的流入量,一切 全看需要及气候而定。高度的适应性使中国建筑随着中国文明的传播而扩散 。 当中国的构筑系统演进和成熟后,像欧洲古典建筑柱式那样的规则产生 出来,它们控制建筑物各部分的比例。在纪念性的建筑上,建筑规范由于采 用斗拱而得到丰富。斗拱由一系列置于柱顶的托木组成,在内边它承托木梁 ,在外部它支撑屋檐。一攒斗拱中包括几层横向伸出的臂,叫“拱”,梯形 的垫木叫“斗”。斗拱本是结构中有功能作用的部件,它承托木梁又使屋檐 伸出得远一些。在演进过程中,斗拱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比例。早期的斗拱 形式简单,在房屋尺寸中占的比例较大;后来斗拱变得小而复杂。因此,斗 拱可作为房屋建造时代的方便的指示物。 由于框架结构使内墙变为隔断,所以中国建筑的平面布置不在于单幢房 屋之内部划分,而在于多座不同房屋的布局安排,中国的住宅是由这些房屋 组成的。房屋通常围绕院子安排。一所住宅可以包含数量不定的多个院子。 主房大都朝南,冬季可射入最多的太阳光,在夏天阳光为挑檐所阻挡。除了 因地形导致的变体,这个原则适用于所有的住宅、官府和宗教建筑物。 历史的演变。中国最古的建筑遗存是一些汉代的坟墓。墓室及墓前的门 墩——阙,虽是石造的,形式却是仿木结构,高起的石雕显现着同样高超的 木匠技艺。斗拱在如此早期的建筑中已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国至今没有发现存在公元8世纪中叶以前漫长时期里所造的木构建 筑。但从一些石窟寺的构造细部和它们墙上的壁画我们可以大略知晓8世纪 中期以前木构建筑的外貌。山西大同附近的云冈石窟建于公元452—494年; 河南河北交界处的响堂山石窟和山西太原的天龙山石窟建于公元550—618年 ,它们是在石崖上凿成的佛国净土,外观和内部都当做建筑物来处理,模仿 当时的木构建筑。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西门门楣石刻(公元701—704年)准 确地显示出一座佛寺大殿。甘肃敦煌公元6世纪到11世纪的洞窟的壁画中画 的佛国净土,建筑背景极其精致。这些遗迹是未留下实物的时代的建筑状况 的图像记录。在这样的图像中,我们也看到斗拱的重要,并且可以从中追踪 到斗拱的演变轨迹。 这些中国早期建筑特点的间接证据可从日本现存的建筑群得到支持。它 们造于推古(注:公元593—626年)、飞鸟【注:飞鸟文化指6世纪中叶(公元 552年)佛教传入日本至大化改新(公元645年)一百年间的文化】、白风【注 :白风文化指大化改新(公元645年)至迁都奈良(公元710年)时间的文化】、 天平【注:狭义指圣武天皇统治的天平时期(公元724—748年),广义指整个 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和弘仁(注:公元810—833年)、贞观(注:公元 875—893年)时期,相当于中国的隋唐。事实上到19世纪中期,日本的建筑 像镜子一样映射着中国大陆建筑不断变化着的风格。早先的日本建筑可以正 确地称之为中国殖民式建筑,而且那里有一些建筑物还真是出于大陆匠人之 手。最早的是奈良附近的法隆寺建筑群,由朝鲜工匠建造,公元607年建成 。奈良东大寺金堂是中国鉴真和尚(公元763年去世)于公元759年建造的。①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是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它单层七间,斗 拱雄大,比例和设计无比的雄健庄严。大殿建于公元857年,在公元845年全 国性灭法后数年。佛光寺大殿是唯一留存下来的唐代建筑,而唐代是中国艺 术史上的黄金时代。寺内的雕塑、壁画饰带和书法都是当时的作品。这些唐 代艺术品聚集在一起,使这座建筑物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 唐朝以后的木构建筑保留的数量逐渐增多。一些很杰出的建筑物可以作 为宋代和同时期的辽代与金代的代表。 河北省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建于公元984年。这是一座两层建筑,当中立 着一座有十一个头的观音像。两个楼层之间又有一个暗层,实际是三层。在 观音阁上,斗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太原附近晋祠的建筑群建于1025年,两座主要建筑物都是单层。但主殿 为重檐。大同华严寺大殿是一座巨大的单层单檐建筑,建于1090年,是中国 最大的佛教建筑物之一。许多年后的1260年,河北曲阳的北岳庙建成,它的 屋顶上部构件经过大量改建,但其下部及外观整体基本未变。 对上述这些建筑物的比较研究表明,斗拱与建筑物整体的比例越来越小 。另一共同特点是越往建筑物的两边柱子越高。这一细致的处理使檐口呈现 为轻缓的曲线(华严寺大殿是个例外),屋脊也如此,于是建筑物外观变得柔 和了。 到了明朝,精巧的处理消失。这个趋势在皇家的纪念性建筑中尤其明显 。北平以北40公里的河北省昌平县明朝永乐皇帝陵墓的大殿是突出的例子。 它的斗拱退缩到无足轻重的地步,非近观不能看见。虽然明、清两代的个体 建筑退步,但北平故宫是宏伟的大尺度布局的佳例,显示了中国人构想和实 现大范围规划的才能。紫禁城用大墙包围,面积为3350英尺×2490英尺 (1020米×760米),其中有数百座殿堂和居住房屋。它们主要是明、清两代 的建筑。紫禁城是一个整体。一条中轴线贯穿紫禁城和围绕它的都城。殿堂 、亭、轩和门围着数不清的院子布置,并用廊子连接起来。建筑物立在数层 白色大理石台基上。柱子和墙面一般是刷成红色的。斗拱用蓝、绿和金色的 复杂图案装饰起来,由此形成冷色的圈带,使檐下更为幽暗,显得檐部挑出 益加深远。整个房屋覆在黄色或绿色的琉璃瓦顶之下。中国人对房屋整体所 作的颜色处理,其精致与独创性举世无双。 多层木构建筑。因为材料的限制,高层木构建筑很少。北京天坛祈年殿 是著名的高大木构建筑。这是一座圆形建筑,立在三层白色大理石基座上, 上部为三层蓝色琉璃瓦顶,最高层束成圆锥形。顶尖高于地面108英尺(33米 )。 最好的一个多层木构建筑是山西应县木塔,但不那么有名。它建于公元 1056年,有五个明层和四个暗层,平面为八角形。木塔的每一层,不论明暗 ,都有完整的木构架。因此全塔由九个构架累积而成。其中每一构架都起支 撑作用,没有多余之物。塔顶屋面为八角锥体,最上为铁铸塔刹。最高点距 地面215英尺(65米)。虽然早期大多数塔为木塔,但应县木塔是该类型的塔 的唯一留存者。 砖石塔。早期木塔大都消失了,留存下来的多是砖塔,也有少数石塔, 它们经受了人为的和自然的损害。与一般人的看法相反。中国塔的设计并不 是从印度传入的,它们是中国与印度两种文明交会的产物。塔身完全是中国 的,印度因素只在塔刹部分可以见到,它来自■堵坡(stupa),但已大大改 变。许多的砖塔或石塔演绎着木塔原型,木塔才是中国传统建筑观念的体现 。 中国砖石塔有五大类型: 单层塔。印度的窄堵坡是佛屠遗骸埋葬地的标志,而死去的僧人坟墓■ 堵坡就叫“巴高大”(pagoda)6世纪到12世纪的坟墓■堵坡大都做成单层小 亭子似的建筑,上面有单檐或重檐。山东济南附近的四门塔建于公元544年 ,是最早的单层塔的例子(它不是坟墓)。更典型的例子是山东长清灵岩寺的 慧崇禅师塔墓。 多层塔。多层塔保持中国土生土长多层建筑的许多特点。日本尚有多层 木塔屹立至今,中国只保存了此种类型的砖塔。西安附近的香积寺塔,建于 公元681年,是最早和最好的例子。那是十三层的方塔,其中十一层保存完 好。楼层用叠涩砖檐分划,各层外墙上用浅浮雕显示门洞、窗子之外,尚有 简单而精细的浮雕壁柱和额枋,上承大斗。 宋代多八角形塔。墙上的壁柱常被省去。砖檐常由许多斗拱支撑。有些 例子,如河北涿县的双塔(约1090年),是在砖塔上忠实地复制出木塔的外貌 。 密檐塔。密檐塔似乎是单层塔而上面有多重檐口所形成的变体。外观上 看,它有一个很高的主层,其上为密密的多重檐口。公元520年建的河南佛 教圣地嵩山嵩岳寺塔,十二边形,十五层,是最早的实例。在唐代,这种塔 全采用四方形。最杰出的一例是法王寺塔(约公元750年),也在河南嵩山。 9世纪中有了八角塔,到11世纪以后,这已经成了塔的标准形式。从10 世纪到12世纪,在中国北方建造了大量的这种塔,檐下用斗拱装饰。最出名 的一个例子是北平的天宁寺塔,建于11世纪,经过多次重修。 喇嘛塔(窄堵坡)。通过印度僧人,中国早就知道印度率堵坡的原貌,但 长期未移植于中国。后来,由于喇嘛教的传播,终于经过西藏来到中国建造 ,经过很大的变形。西藏喇嘛塔一般做成壶形,立在高高的基座上面。1260 年由忽必烈下令建造的北平妙应寺■堵坡是最好一例。后来它的壶状身躯变 得细巧了,塔的颈部尤其如此。这个颈部原先像截了一段的锥形。后来渐渐 像烟囱。这种后出的西藏式率堵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北平北海公园里的白塔 ,建于1651年。 金刚宝座塔(Diamond—Based Pagodas)。在一个基座上耸立数个塔,称 金刚宝座塔。早在8世纪建造的河北省房山县云居寺塔是这种塔形的先兆。 云居寺塔有一个宽阔的低台,上面立着一座大塔和四座小塔。到明代此种形 制始臻于成熟。1473年建的北平西郊的五塔寺是一个绝好的作品。它使人以 多种方式联想起爪哇的婆罗浮屠(Borobudur)。 牌楼。在中国大多数城镇和不少乡村道路上,都可见到称为牌楼的纪念 性的大门。虽然牌楼纯粹是中国的建筑,但可以看到与印度桑契的窄堵坡围 栏上的门有某种相似之处。中国南方多石牌楼,北方城镇的街道常有华丽的 木牌楼。 桥梁。造桥在中国是一种古老的技艺。早期的例子是简单的木桥或是浮 桥。直到4世纪中期以后开始用拱券跨过水流。中国桥梁建造最有名的一个 例子是河北赵县的大石桥。它是一座敞肩拱桥(在主拱两头桥面以下的三角 形部位,又开着小拱洞)。赵州桥的主拱跨度为123英尺(37米)。赵州桥建于 中国隋代,是使现代工程师感到惊讶的工程奇迹。 最常见的一种拱桥可以北平马可波罗桥为例有许多桥墩。中国西南部的 山区常用悬索桥。福建有许多用长长的石梁和石礅造的桥,有的总长度可达 70英尺(20米)。P44-49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也最耐久的一类,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多面、也更重要。
第二部分:
我们的旅途本身同样是心情沉浮不可期的探险。身体的苦楚被视做当然,我们常在无比迷人而快乐的难忘经历中锐感快意。旅途常像古怪的、拖长了的野餐,遇到滑稽而惨痛的麻烦时,既惶急无比,又乐不可支。
第三部分: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
第四部分:
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
第五部分:
我所惟一可以奉献给祖国的只有我的知识。所以我毫无保留地把我的全部知识献给新中国未来的主人,我的学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