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间服饰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农业文明下的民间创造。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下,人们的劳动方式、行为举止都远不同于今天工业时代的节奏。所以,宽博的衣袖、繁冗的装饰都是那个时代十分正常和可爱的创造(当然,传统文化中还包括三寸金莲、束胸、弱化性别差异的精神糟粕,这些并不在继承弘扬之列)。
中国的服饰一直是宽衣博带,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草木同归”的意境。在衣服上就表现为宽博,而非紧窄。传统的剪裁是平面裁剪,商线裁剪;注重手工,注重装饰。这种裁剪方法造就了中国及东方服饰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成为21世纪国际时装舞台上的另一个创作之源。
民间服饰同时也是中国农耕文化下的“女红”文化,因为绝大多数的服饰品都是由女性创造而成。“女红”,也称“女功”,或称“女工”。“女红”的含义有二:一是指妇女所做的工作及其作品;二是指从事这一工作的妇女。其实,在传统社会里,从纤维的纺织到染色、印花、剪裁、缝纫、刺绣、编织等等,无不浸透着母亲、妻子和姑娘们的心血,其制成品——服饰,在价值上已远远超越了一般实用品,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擅长女红:纳鞋底、绣花,缝缀衣物……这些绣衣、花裙、绣鞋、千层底、肚兜、虎头帽不仪是妇女智慧和劳动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荷包、绣花鞋垫,可以成为男女的信物;孩子的虎头帽、猪头鞋上倾注了母亲的挚爱,多少人间情感都盛装在了这些衣、裙、帽、鞋、耳套、荷包之中啊!
展开
——钟敬文
一个民族的特征最直接地由它的民间文化表现出来.垒球化时代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新认识本民族的民问文化。我们一定要让中国的民间文化在人类的未来大放光彩。
——冯骥才